看無依之地,其實是上個月的事情。看完之後,感覺情緒很複雜,想寫什麽也不知如何下筆。前兩天,和閨蜜聊起這個電影,受到鼓勵,開始寫這個遲到的影評。
我想,大多數中國人看這個電影覺得無法理解的,是女主角為什麽選擇流浪?她有朋友、有喜歡她的人,有愛她的妹妹願意為他提供棲身之地,然而她卻一直拒絕他們的好意,而選擇浪跡天涯。
就像1000個人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你可以說她是固執,是追求自由。而在我看來,她選擇流浪,是因為她的靈魂無處可依。她靈魂的真正家園是那個已經廢棄,無人居住的小鎮:那裏珍藏著她成年時光的所有美好記憶,那裏長眠著她一生的摯愛的丈夫,那裏定義著她作為社會人的高光時刻——一位頗受愛戴的小學老師。
她無法留在那裏,而在別的地方安頓下來,於她而言就是離棄自己的靈魂家園,就是接受自己中年失業,重回底層的新身份。這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更不是她認可的自己。所以,她寧可逃避這個冰冷的現實:獨自麵對,或混跡於一群不知道她的過去,不關心她的未來的人群之中。
流浪中的人和事,卻終於讓他明白:很多人都在像她一樣,苦苦掙紮麵對生命中的不幸 - 不管那是絕症還是早逝的親人。更讓她了解,不管生活有多麽不容易,你還是可以找到一個新的靈魂寄托:也許那是萬千海鳥齊飛的奇景,也許那是一個新生命,也許隻是別後重逢的一個溫柔擁抱.....
電影的最後,女主也並沒有找到她的靈魂家園,也沒有鳳凰重生。然而她終於有了勇氣,跟過去好好地道了個別,準備重新開始。
閨蜜說,她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電影院裏看不到年輕人。我想,可以理解。一個處在人生上升期,未來有無限可能的人,可能永遠無法理解女主的絕望和掙紮: 那就像一個賭徒,在賭局將要結束之際,喪失了幾乎所有的籌碼。。。
閨蜜又說, 人生成長的三步:小時候,認識到父母隻是是普通人;中年時,認識到孩子隻是普通人; 老年時, 認識到自己隻是普通人。
原來,認識自己,是最難的。 而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常恐怕更難。如果連這種普通和平常都無法維持,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一個級別的難。這部電影講了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在自己的人生低穀時的掙紮和追尋,卻最終與自己和解的故事。在我們短暫的生命中,總會不得不和某些美好告別。 如果這些美好,已經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種告別會是怎樣的一種痛?這種失去在別人眼裏也許無足輕重,但並不能改變我們的苦痛和磨難。
我想,這部電影,至少讓我們明白,不管作為個體我們是如何微不足道, 我們的痛依然有人看到,有人感受到,有人知道,我們需要時間來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