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過譚鬆韻參演的《以家人之名》不久,對她用29歲的年紀去演繹一個上中學的十幾歲的女孩子卻絲毫也不違和的樣子印象十分深刻。她個子小巧,又長了一張團團臉,本身就自帶了減齡的基本要點。但是說她是因為長相顯小才得以演好劇中人物卻也不盡然。離開了對角色拿捏到位的嫻熟演技,以及對人物心理掌控得體的本領,她就是個子再小,臉龐再圓恐怕也於事無補。
因為看了譚鬆韻出演的孩子氣十足的《以家人之名》,所以就對她能不能演好幾百年前明朝侯爺府正妻的角色充滿了好奇。正巧眼下沒有可看的諜戰劇,於是就打著隨便摟一眼的想法試著看看由溫德光導演,鍾漢良、譚鬆韻主演的古裝劇《錦心似玉》,誰知一看就喜歡上了這部劇。
《錦心似玉》的故事主線講的是明朝中期,嫁與永平侯徐令宜做嫡夫人的羅家嫡女元娘在病危之際,為了確保自己的兒子諄哥在徐家的嫡子地位不受動搖,更為了諄哥的繼母能像她一樣繼續關愛諄哥,於是便設計讓一直深愛著徐令宜,並得意地以為自己定會成為徐家繼正室的徐令宜的表妹喬蓮房成為了徐令宜的妾室,從而成功地讓自己的同父異母妹妹十一娘嫁與徐令宜,繼承了自己徐家嫡夫人之位。
羅十一娘本是羅家姨娘所生的庶女,生身母親和她的地位在羅家低微且屈辱,陰錯陽差之下卻被羅家大太太強迫許配給了永平侯徐令宜,為的是讓她替代死去的姐姐元娘照顧好元娘的兒子諄哥。十一娘本想帶著母親一起逃婚遠行,卻不料母親意外被歹人所殺,而十一娘認定殺人凶手很可能就是徐家人。為了給母親報仇,她決定將計就計,利用自己即將嫁給徐令宜的有利條件,深入徐家,以便找出凶手,為含冤死去的母親雪恨。
永平侯徐令宜身為朝廷大將軍,誌向遠大,一心為國。雖尚未到而立之年,卻已是國之棟梁。為了國家的繁榮,他不遺餘力地努力平息匪患,致力於終止海禁,讓百姓們安居樂業,讓國家開放富足。他不為兒女情長所動,原本也隻看重嫡夫人元娘一人。然而他又是一個孝子,讓寡母高興和安心是他最大的願望。為此,他雖極不情願,卻在母親幾次三番的執意安排下,也為了報答幫助過徐家的恩人們,違心地為自己納了四房妾室,而之後又對她們近乎冷漠,極少溫情。
元娘病逝後,他聽從了元娘的遺願和母親的安排,把元娘的妹妹,自己的小姨子羅十一娘明媒正娶地接回了家。因為十一娘本來就沒打算嫁給徐令宜,進徐府純粹是為了追凶,而徐令宜也以為十一娘和她的姐姐元娘一樣工於心計,詭計多端。因此,兩個人新婚後非但沒有做成真夫妻,反而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隔閡與猜忌,正所謂好事多磨。那之後,在經曆了撫育諄哥,賑災救濟,幫助災民,調和家庭糾紛等諸多事情之後,徐令宜方才感覺到了羅十一娘的純真,質樸,善良,樂觀和堅毅的本性。而十一娘也在徐令宜處處暗中幫助,在徐母誤解時挺身而出為她擔當責任,在自己誤傷他之後依然理智地諒解了自己,在自己身處危難時帶傷挺身相救,在得知自己要開辦繡房幫助百姓時大力支持的點點滴滴中體會到了徐令宜冷酷的外表下隱藏著的溫柔,體貼,果敢,睿智,英勇的個性。最終,真相大白,凶手伏法,徐令宜功成名就,十一娘被封一品誥命夫人,兩個人在結婚後的戀愛中一步步讓各自的心走到了一起,終於修成了愛情的正果,假夫妻由此也演變成了真鴛鴦。
在《錦心似玉》中,譚鬆韻再次用以界而立之年的年齡比較準確地向觀眾呈現出了幾百年前明朝王爺府中十幾歲就嫁人續弦的青春少女的心理活動,身體語言和麵部表情。她用那雙會說話的,純潔無暇的大眼睛把十一娘的雖地位卑微卻很有主見,雖性格倔強卻心地善良,本是尋仇而來,卻終被侯爺的真心俘獲的愛恨情仇,純真羞澀,時而憂傷,時而歡樂的人物個性拿捏得恰到好處。如果說十一娘的身上多出了不少現代女性的行為表象,例如想去哪裏就去哪裏,和身為侯爺的丈夫明裏暗裏對著幹,與陌生男人如同閨蜜一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談天說地喝酒飲茶,出頭露麵辦實業,而與此同時卻缺失了許多明代封建大家閨秀和嫁為人婦的嚴格遵守三從四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對丈夫惟命是從,以家事為終身職業的真實性的話,那也不能算在譚鬆韻的頭上,那應該是導演和編劇自省的部分。
好像是四、五年前吧,周末去朋友家聚會打牌,開局前幾個女人聚在一起閑聊。朋友說她剛剛看了幾部電視劇,尤其喜歡鍾漢良。她說她是鍾漢良的絕對粉絲,隻要是鍾漢良出演的電視劇,她一部不落都看過,為此還引得自家丈夫醋意十足,說鍾漢良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沒必要那麽追他的劇。朋友問我們看不看鍾漢良的劇?我說我從來沒有看過他出演的劇集。那之後也從來沒有想到要去看鍾漢良演的電視劇,因為他好像不是我喜歡的那類人,直到看了《錦心似玉》之後,才覺得他真的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十分敬業的演員。
看到有文章狂貶鍾漢良以47歲的年齡去飾演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侯爺實屬沒有自知之明,我個人覺得說那種話的人應該算是說話過於偏頗吧。
是的,雖然鍾漢良本人保養的比同年齡的絕大多數男人看上去都要年輕,但是在電視劇裏一眼望去,他絕對不是二十出頭的青年大將軍的模樣,說他是三十大幾的侯爺或許還能蒙混過關。然而,這並不等於他出演永平侯徐令宜,和小他16歲的譚鬆韻配戲就會出現令人尷尬的違和感。事實上,他和譚鬆韻配戲飾演年輕的侯爺夫婦非但沒有絲毫的不得體,反到給戲中人物增添了默契十足的夫妻相。
劇中的徐令宜本是家中次子,在父兄戰死沙場之後,作為上有母親和寡嫂,下有年幼小弟的徐家幾十口人的唯一頂梁柱,他不得不在小小的年紀就出生入死,征戰沙場,扛起了保家衛國和為徐家光宗耀祖的雙重重擔。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艱難困苦的驚險環境中廝殺拚搏出來的人,身上必定早已經失去了年輕人應有的青春靚麗和稍顯稚嫩的氣質,徐令宜所表現出來的冷峻、沉著和他作為國家股肱之臣的成熟、穩重與他大將軍的身份剛好吻合。鍾漢良戲外的實際年齡恰恰就很適合這個戲內的人物特性,所以他才能夠把徐令宜的堅毅,儒雅,隱忍,重情,即老成穩重,又純真無邪的人物內心表演得淋漓盡致。當然,男女演員一同搭戲,要互相有些感應才行。鍾漢良在戲外坦言,譚鬆韻的古裝扮相正好符合了他的審美觀,譚鬆韻的青春熱情和活力四射也感染了他的激情,這大概也是他們兩個人在一起扮演夫妻讓人看得那麽舒心、體麵的原因之一吧?也所以,我雖然第一次看鍾漢良的戲,卻覺得他的表演確實是可圈可點,舉足輕重。
一部劇要想演得好,要想經得起觀眾的審視,光憑個把主要演員是絕對不夠的。俗話說,紅花還得綠葉配。那些飾演配角的演員們在一部戲裏絕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大量的好的配角襯托,再好的主演也不能憑一己之力完成一部作品。我個人覺得《錦心似玉》裏麵的配角,各個都稱得上是敬業稱職的好演員。
羅元娘原本是羅家尊貴的嫡長女,嫁與徐家次子徐令宜確也門當戶對,夫唱婦隨。不想徐家老爺和長子雙雙戰死沙場,徐令宜因此得以繼承爵位,成為了永平侯。從此元娘日日感覺無形壓力傍身,處處小心提放,事事工於心計,生怕一個不留神,自己的侯爺正妻的地位和實權就被不知哪個萬一受寵的姨娘搶奪了去。在自知重病時日不多的時候,她更是不惜犧牲自己親妹妹的幸福,先是用誣陷的手段把徐令宜表妹喬蓮房算計下去,然後順利讓年幼的十一娘成為繼她之後的徐家繼正室,目的僅僅是為了自己親生的兒子諄哥能有個好繼母在日後用心把他撫養成人。演員劉穎雖然隻在劇中有不多的幾場戲,卻把羅元娘自私,陰險,狡猾奸詐,善於陰謀的個性表現得恰到好處。
喬蓮房本是世家嫡女,徐老夫人的親外甥女,從小就對四表哥徐令宜心生愛慕。仗了徐老夫人的寵愛和喬家嫡女的身份,喬蓮房以為自己鐵定會成為繼元娘之後的徐家主母。不想卻被元娘精心設計入了圈套,在選擇做徐令宜妾室還是選擇另尋別人出嫁的問題上,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做了徐令宜的妾,以為憑她對徐令宜的一片癡情,終有一天她會得到徐令宜的愛。隻可惜,她把愛建立在了損人利己的貪婪私心之上,為了得到徐令宜,她不惜陷害,汙蔑,栽贓甚至是雇凶殺人,最終落得個飛蛾撲火,身心俱焚的可恥下場。何泓姍把喬蓮房先前的心高氣盛,居高自傲,目中無人和後期的示愛不成反被妒火攻心,由此變得心靈扭曲,惡向膽邊生,心狠手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物心理塑造得讓人十分厭惡,這就足以說明她的表演是十分成功的。
文姨娘出身商賈,當初徐令宜籌備軍糧無著落之時,是文家幫助他安排籌措的,目的是為了今後能有徐大將軍照顧生意,而徐家為了報恩,就把文姨娘娶進門給徐令宜當了妾室。文姨娘嫁給徐令宜後,仍然改不了身上的商人唯利是圖的市儈氣息,所以一直得不到徐令宜的寵愛,即便是和徐令宜生下了聰明伶俐的庶子諭哥,自身處境也一直沒有絲毫起色。文姨娘自知徐令宜對她沒有感情,所以隻好依附娘家,傾盡所有要為諭哥謀劃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才會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最終落得個被逐進鄉下別院的境地。女演員劉芸把文姨娘的即大大咧咧,胸無城府,又一心向錢,為了兒子不計後果的可悲境地拿捏的非常到位。
秦姨娘無疑是個悲劇人物。她的悲劇從她以一個出身卑微,幾乎不通文墨的丫鬟一躍成為了徐家姨娘就已經奠定了。她雖然不幸小產了,如若不是徐家老夫人騙她喝下無數次不能懷孕的藥湯,她或許還有機會再次懷上自己的孩子。她恨徐老夫人,更恨徐令宜,因為徐令宜對她的小產並沒有表示出任何的傷感。到後來,她以為自己會成為徐家五少爺在外風流生出的庶子的養母,那樣她的往後餘生就有了希望和奔頭。然而徐令宜再一次讓她心灰意冷,為了孩子能夠得到很好的啟蒙教育,把他送給了同樣失去自己孩子的嫂子撫養。至此秦姨娘萬念俱灰,傷心欲絕,剩下的就隻有滿腔仇恨,一觸即發了。真的很佩服導演的選演員的眼光,讓外表賢淑,善良,和藹的李晟去扮演秦姨娘這個反差極大的角色,是本劇最大的出其不意。
還有許多演員都很值得一書,隻是寫得再多,也不能盡善盡美地把《錦心似玉》的精華在有限的篇幅裏呈現給大家。就想說一句,如果喜歡這個故事,就不要挑剔演員,隻有認真地看進去了,才能發現這其實真是一部很不錯的古裝電視劇。您應該可以試著看一看,因為我既不是鍾漢良的粉絲,也不是譚鬆韻的追隨,我就是一個隨便一看就被劇情深深打動了的普通觀眾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錦心似玉》雖然屬於古裝正劇,其中卻包含著許多令人忍俊不住的類似輕喜劇般的場景,讓觀眾在笑聲和歎息的交織中猶如身臨其境般地走近劇中人的生活。劇中的配樂和幾段插曲也很動聽,尤其是周琛演唱的《要一起》和譚鬆韻演唱的《花願》更是令人朗朗上口,百聽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