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蒸洋芋,中午吃煮洋芋,晚上吃烤洋芋也挺好的,喜歡出山打工就出山打工,不喜歡出山打工就一天三頓吃洋芋也挺好。你光看到水旺爺爺種樹把腰閃了,如果不移民水花們的出路又在哪兒呢?視頻裏也說了,自來水隻能家用,灌不了莊稼,種莊稼隻能靠天,而過度農耕隻會讓生態越來越差,降雨越來越少,農民越來越窮。曆史上這種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一般靠天旱大饑荒來自動調節人口數量,現代政府都不會坐視這種人間慘劇不管吧。有組織的移民出來有什麽問題呢。戈壁灘並不是移民的全部目的地,隻是其中之一。這麽大規模的移民不可能一個移民點全解決。
之所以往戈壁灘移民是因為戈壁灘這一塊離黃河近可以引水澆田,離銀川近,有機會打工賺錢,而且是平原交通方便,發展各項事業都方便,比如種蘑菇種葡萄他也得運得出來不是。所以不要看戈壁灘就一棒子打死,事物都是多方麵的,要綜合分析找最優解。而且戈壁灘大著呢,這塊戈壁灘適合移民也不是所有的戈壁灘都適合移民,所以現在很多戈壁灘上還有沙塵暴也不奇怪呀。您還有什麽疑問,隻要你肯平等的討論,不要動不動就給網友扣大帽子都沒有問題。
至於為什麽是閩寧鎮。要知道戈壁灘吊莊的決定在一尊之前,八十年代末就有了,一尊隻是決定了福建對口幫扶,而且一尊也是恰好負責福建扶貧工作,幫扶哪個省不是他決定的。他在考察後可能覺得戈壁灘的移民特別辛苦特別需要幫助,所以把這裏當做重點幫扶對象,成立閩寧村。實際上福建給其它移民點的幫扶也很多,並不是隻針對閩寧村。也正是因為這裏最困難,最窮,所以最有典型意義,所以適合用來拍劇。至於為什麽沒用相同的投資直接投資西海固,這是個戰略分析問題。相同的投資當然幫扶條件最好,最有可能成功的地方。這個條件最好不是當下生活條件最好,而是發展的潛力最好。其實西海固現在生態改善生活變化是吊莊移民後的溢出效應,正因為大規模移民,退耕還林,生態壓力減輕,西海固本地留下的居民生活條件才會變好。
如果當時沒有移民的決策,再往西海固投多少珍珠雞,瑪瑙羊,老百姓觀念不改,生態不改也不會有好的扶貧效果。而且如果不移民,不在外麵發展經濟,投資的錢從哪裏來,錢都是滾起來的,經濟不活起來怎麽投資。福建廠商支貧是投資,沒有收益前景,幹投錢的扶貧工程是不可持續的。補血如果不能有效轉化成造血是不可持續的。有了經濟收益,才可以反哺西海固山區,歸到底,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雖然你可能看到了後來的西海固也不錯,萬物開始自賓自化,但開始的道,原始的推動力給對地方是最重要的。確實一開始政府也沒給水,也沒給電,也沒給錢,也沒給房,但給了正確的方向規劃和藍圖,政策傾斜和技術市場扶持,也給了地, 難道這些不是貧困戶最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