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是閩寧鎮?其實我剛開始看《山海情》的時候覺得有點奇怪,為什麽是福建扶貧? 90年代的福建本身不是也挺窮的嗎?很多人來廣東打工,或者偷渡出國。我是九十年代後期上的大學,當時福建的同學都還挺窮的。其實當年東西部協作扶貧,北京幫扶內蒙古,天津幫扶甘肅,上海幫扶雲南,廣東幫扶廣西,江蘇幫扶陝西,浙江幫扶四川,山東幫扶新疆,遼寧幫扶青海,福建幫扶寧夏,大連、青島、深圳、寧波幫扶貴州。為啥把閩寧幫扶挑出來拍?後來知道了是誰從85年到02年在福建任職,才明白了。
這部劇說白了就是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匯集各種優秀資源,財大氣粗地拍的那種想讓觀眾體會人民偉大,黨和國家政策好的主旋律作品。
看完感覺人民是真的偉大,政策卻沒有多高明,還一路給人民設各種關卡。不過我還是很高興看了這部劇,因為這是過去幾年看過最好的國劇。而且通過這部劇,把中國扶貧的那段曆史補了一下,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得寶,淩教授和他的團隊,李書記都是有原型的,更別說像得福,白老師還有水花這些感覺很熟悉的人物。中國能夠在過去三十年取得如此驚人的變化,靠的是勤勞勇敢,大膽創新又忍辱負重的人民,不是想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某些階層。
劇裏最喜歡的角色:老一代是大有和喊水兩大叔,新生代是得寶和水花。主角得福的人設弱了些, 特別是20集後就成了典型乏味的聽話幹部,魅力大減。
另外中國扶貧也得到了世界銀行還有很多西方非盈利組織的幫助。中國人不是講究吃水不忘挖井人嘛,西方也是有幫忙挖過井的,也是應該要感謝的。
這是第一次追劇時在影壇發帖,跟網友們的討論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