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德國電影《無主之作》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7c1ed21b0ef41bd50da7fad25fda81cb39db3d1b.jpeg
 
 

?

昨晚觀看了我小學老師推薦的德國電影《無主之作》(Werk Ohne Autor, Never Look Away, Work Without Author)。全麵長三個小時,由於我一直側躺床上用手機觀看,以至於今上午起床後腰左側有勞損之感。

我一向喜歡看二戰電影,包括二戰後反思的電影,也喜歡看有關東德時期和對那個時期反思的電影。《無主之作》這部長片恰好全囊括了。該片由弗洛裏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執導,湯姆•希林、塞巴斯蒂安•考奇、葆拉•貝爾、莎斯齊婭•羅森達爾等主演,2018年9月4日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8年10月3日在德國上映,並代表德國參加91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最終隻獲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兩項提名。這個結果是不奇怪的,因為總體感覺是影片可圈可點,但談不上是偉大的經典之作。不像是《肖申克的救贖》,我在網上租片看完之後覺得有必要保留,因此又購買了該片,用於以後的重溫。

《無主之作》據報道是根據德國視覺藝術家格哈德•裏希特的人生經曆改編,他先後經曆了納粹德國時期、社會主義東德,又成功逃亡西德尋找創作和人生的自由。該片娓娓道來,不慌不忙地展現了他這一曆程。

影片主人公庫爾特童年生長在在納粹德國,他的阿姨伊麗莎白為希特勒狂熱,卻又被視為精神病患者,在納粹鼓吹的隻保留雅利安人優良人種的混說下,被實施絕育並關在集中營,後被納粹醫生卡爾•西班德教授害死。影片剛開始的半小時就讓我陷入沉思——這不就是一個完美的隱喻嗎?向老虎討食,最終葬身虎口,這讓我聯想到某國那些禦用文人,為政治投機,要麽是被洗腦,要麽想請功討賞,可是最終有幾個人善終?那才高八鬥的郭沫若,作古後是流芳百世,還是淪為學術界和民間的笑柄?

庫爾特著實是一個“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青年。他成長在蘇聯控製下的社會主義東德。作為美術學生,藝術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自己備感受挫;向往西方自由民主的他,在柏林牆建成前成功逃往西德,並入讀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童年經曆的納粹時期的夢魘和東德政治壓迫的陰影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

當他遇見了女學生艾麗,想起了自己的阿姨。二人一見傾心,很快依附了對方。然而,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二人的來往遭到艾麗父親的堅決反對。但是生米已煮成熟飯,艾麗懷孕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艾麗的父親就是殺害庫爾特阿姨的那個納粹醫生西班德!

西班德醫生的經曆也耐人尋味,頗有反諷意味——他在二戰時是納粹醫生,為虎作倀、喪盡良心。戰後,他竟然搖身一變又成為追隨東德社會主義大旗的效忠者。

對於庫爾特和艾麗來說,納粹與東德,一個是曾經的夢魘,一個是要逃離的牢籠。最終在西德,庫爾特重新找到靈感,重塑自我,並把自己的藝術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影片的不足之處是:史詩大片的製作、室內情景劇的處理。雖然洋洋灑灑三個小時,但是多數時間都是冗長的對白和畫蛇添足的床戲。這樣的處理,分明是沒有吃透觀眾的心理——觀眾在三個小時中會有視覺和心理的疲勞,所以要時時考慮到如何控製節奏,主次分明,有張有弛。在這方麵《肖申克的救贖》就不乏神來之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看過不錯 -夏陽- 給 夏陽 發送悄悄話 夏陽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8/2020 postreply 15:03: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