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觀電影“花樣年華”有感。今天微信上有一篇“《花樣年華》20周年,你找到那個和你一起吃飯的人了嗎?” 又讓我看了一遍這部我百看不厭的片子。
~~~~~~~~~~~~~~~~~~~~~~
2010年的我寫道:
又看了一遍“花樣年華”。記不清這是第幾遍了。第一次看是它剛出來時,正好回上海過春節,買了電影票在電影院看的,隻有六個觀眾,沒暖氣,凍得要死。不過還是被深深吸引住和被打動。第一遍其實沒看懂很多細節,人物關係也沒理順。王家衛的電影從來一遍看不懂,要重複看好幾遍。這部電影尤其是。電影中兩個主要人物的真實身份及他們所假辦的互為對方的配偶來演繹怎樣發展出婚外情,虛虛實實,頭幾次看的時候真沒搞清。回美後又看過好多次,總算搞清了人物關係,然後開始注意表演,鏡頭處理等等。兩個演員演得真好,很多細微的眼神,小動作如手指的顫動,眉毛的挑起,傳達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背景及燈光也處理得很別致。那種昏黃的帶熱帶氣息的暗紅色,將影片的主題烘托得恰如其份。每看一次,都有新的發現,認識,和感想。這個電影我會一直看下去。
~~~~~~~~~~~~~~~~~~~~~~~~
巧不巧,每隔10年讓我重溫。
蘇麗珍的落寞:
從自己丈夫經常不歸家開始,一人買粥混日子 -
鄰居周慕雲也是自己獨自食飯:
兩個寂寥的人的靈魂首次相遇在暗暗窄窄的樓梯通道上:
又有幾次相遇,朦朧不清的情愫彌漫:
王家衛導演的手法聰明,兩人的配偶都沒在電影裏正麵出現,有背影,有聲音,這也是看第一遍沒搞清的地方,多看了兩遍,才厘清這條線。
兩人從第一次一起喝咖啡,確認了各自配偶的出軌,到一起就餐,電影鏡頭巧妙地通過演員服飾的變化,滑過時間的流逝,兩人從探究各自配偶是如何出軌的到漸漸兩人之間的互相吸引。稍不注意就會漏過,以後的伏筆就不會察覺,這也是要看好幾遍才明白的:
這是我喜歡的一個鏡頭:
王家衛的電影都是有關聯的,男女主角的名字出現在多部電影裏,還有這號碼 2046!
張曼玉和梁朝偉無疑是準確的表演出了王家衛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情緒,那個年代成年人之間感情的寂寞和無奈:
蘇麗珍的背後是鄰居們熱鬧的麻將桌背景 -
周慕雲的身後是辦公室同事的插科打諢 -
歲月流轉,趕不走的是那份牽掛:
因為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香港作家劉以鬯,讀了他的小說《對倒》。王家衛導演說,《花樣年華》是受到這部小說的啟發,所以在片尾有向劉以鬯先生鳴謝。
我還喜歡這部影片的音樂,應該是中提琴吧?音色不似小提琴那麽尖銳。還有大提琴。如泣如訴,很合鏡頭。又在網上查了插曲“Quizas, Quizas, Quizas",英文 “Perhaps, Perhaps, Perhaps"。 西班牙原文歌詞似乎非常情色。
這是Nat King Cole的版本:
王家衛導演正在籌備拍《繁花》,又期待又忐忑,不知能否拍出另一部不朽之作?
今日是王家衛導演的生日,遙祝生日快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