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影院裏看到《1917》的片花,我對這類題材的電影基本沒有免疫力,當時就定了要在第一時間(a.k.a.上映後的第一個星期二,半價票的時候)去看。
後來注意到,該片在我們這個地方隻是點映,不開車進城還看不到。好在很快它就被金球獎提名並獲獎了,之後附近的影院就放了。很高興,第一個星期二就去看了。
在我看來,此片沒有啥可挑剔的,畢竟是名導的心血製作,獲獎名副其實,包括之後的奧斯卡提名和獲獎。
如果要用幾句話概括《1917》的故事,就是類似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海娃智送《雞毛信》的英國成年人版:年輕的士兵布萊克和斯克菲臨危受命,將一封緊急信件送往九英裏之外的另一個英軍陣地。必須在黎明時分送到,不然友軍的1600名將士將步入德軍設下的死亡陷阱,包括布萊克的哥哥。用英軍將領的原話,“It will be a massacre!”。
布萊克和斯克菲要穿過英軍和德軍之間的死亡地帶(No man's land)和仍有德軍散兵遊勇的占領區。他倆從死人堆爬過,地雷區裏趟過,布萊克死在了他倆從燃燒的飛機殘骸中奮力救出的德軍飛行員的刀下。失去戰友的斯克菲一人獨自承擔起繼續送信的重任。在敵占區受到狙擊手的槍擊,在被敵軍追得走投無路時義無反顧地躍入了湍急的河流,在爬出了河流中腫脹漂浮的死屍後,他來到了一片小樹林。他順著一段由遠而近的歌聲,找到了友軍的陣地。
小樹林裏,英軍已經整裝待發,準備向德軍發起進攻。一個士兵麵對他的戰友們輕聲吟唱的這首歌,“我是一個苦難中蹣跚前行的陌生人”(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教堂頌詩一樣的聖神安詳的歌聲中凸顯了激戰前最後的一刻寧靜。此時此刻士兵們還不知道他們聽到衝鋒後奔向的將是死亡。
I am a poor wayfaring stranger 我是一個蹣跚而行的陌生人
I'm travelling through this world of woe 跋涉在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
Yet there's no sickness, toil nor danger 但在我的前方是陽光普照的土地
In that bright land to which I go 那裏沒有病痛,悲傷或危難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Father 我將回到天父的身旁
I'm going there no more to roam 在那裏我將不再彷徨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 我隻是要回到約旦河畔(注:耶穌洗禮的地方)
I'm only going over home 我隻是要回到我的家鄉
I know dark clouds will gather 'round me 我知道烏雲將把我圍繞
I know my way is rough and steep 我知道前方的道路陡峭漫長
But golden fields lie just before me 但那片金黃的土地就在眼前
Where God's redeemed shall ever sleep 那裏是天父賞賜的長眠之鄉
I'm going home to see my mother 我將回到我母親的懷抱
And all my loved ones who've gone on 拜見先我而去的所有摯愛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 我隻是要回到約旦河畔
I'm only going over home 我隻是要回到我的家鄉
I’ll soon be free from ev’ry trial 我不再麵對任何的審判
My body sleep in the church yard 我寧靜的身體躺在教堂的墓地
I’ll drop the cross of self-denial 放下克己奉獻的十字架
And enter on my great reward 進入天國是對我的賜賞
I’m going there to see my Saviour 我將回到救世主的身旁
And sing His praise forever more 對他的恩澤日夜頌唱
I’m only going over Jordan 我隻是要回到約旦河畔
I’m only going over home 我隻是要回到我的家鄉
在影院的時候不但覺得好聽,還有一種徒然生出的敬畏。後來在油管上找到這首歌再聽一次,一聽一看歌詞,更是受到震撼!每聽一次都有淚奔的感覺。平實無華的歌詞,表達了一個受盡人世間苦難,瀕死的生靈渴望死後回到故鄉,進到天堂的的向往。上麵的中文是我翻譯的嚐試。裏麵有一些對聖經的引用,比如Jordan,redeem,trial,cross of self-denial等, 因為不是基督徒,理解翻譯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指正。
關於這首歌的來源,基本上認為是一首根基於美國民歌和教堂音樂的合體。而更早的源頭應該能追溯到蘇格蘭南部和英格蘭交界的Scottish Borders地區,隨當地的移民帶到美國(此處有爭議)。像所有的民歌一樣,歌詞的版本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最早見於發行物的是1858年出版的英文版的《基督教歌曲集》(The Christian Songster)。
在美國南北戰爭時間,這首歌也被叫做Libby Prison Hymn(利比監獄之歌)。一位被關押在維吉尼亞裏士滿一個南方軍隊臭名昭著名為Libby監獄的北方戰俘,在監獄的牆上刻下了這首歌。傳說中這位垂死的士兵為安慰另一個受傷的士兵創作和吟唱了這首歌。當然這被後來考實為一個動人的傳說而已。
縱觀人類的發展曆史,人們一直都試圖用戰爭來解決爭端。過去的爭端是部落,種族,宗教和領土,現在的爭端更多的是資源和貿易,以及陰魂不散的宗族和種族的爭端。人類的貪婪決定了人類的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還可能是這樣。但是就這部影片為背景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戰爭沒有能解決這一切,最後被1918年橫行全球,幾億人感染,約六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給解決了。又可喜又可悲,可這就是人類的曆史。
這個是同一歌手(Jos Slovick )的有伴奏版本。電影裏放的是無伴奏的版本。
這首歌被很多歌手翻唱過,包括Johnny Cash等等,都可以在油管上找到。
本文參考了以下資料:
YouTube裏有關《1917》的視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ayfaring_Stranger_(song)
https://www.smoothradio.com/news/music/1917-soundtrack-wayfaring-stranger-song/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