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知後覺的看了一部醫療劇《良醫》(The Good Doctor), 還是朋友推薦的。剛看完第一集就愛上了,雖然現在也隻看了幾集,但還是決定寫寫感想。
這是我繼 《豪斯醫生》後看到的第二部好看的醫療劇,令人意外而又順理成章的是兩個都是同一個編劇, David Shore。我想說這個編劇太了解醫生這個職業了,他的作品藝術而真實的把醫生作為一個人,一個普通人呈現給觀眾。在他的作品裏,醫生不是白衣天使,也不是華佗轉世,他們在美好理想和殘酷現實不停地碰撞中堅持著,努力著,無論最終向生活做出怎樣的妥協,心中仍然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
第一集最打動我的是結尾處,Murphy醫生隻用了幾句話,就讓醫院決定接收他做外科的住院醫師。他的台詞我不劇透了(其實我是懶,忘記了原話又懶得查:D),就是一個從小輕度自閉的他的充滿理想主義的,簡單的,卻又堪稱偉大的願望。作為一個自閉的孩子,他不會揣度別人的心思,不會誇大其詞,心裏有什麽就說什麽,我想編劇讓這樣一個人說出每一個醫學生的最初的夢想,是想讓觀眾相信,每一個醫生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而踏入這條征途的,不管最後成功還是失敗,至少最初他們說服了自己,說服了別人。
看完第一集,不由得想起以前認識的一個女生,她一直努力學習,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甚至到實驗室搞科研,就是為了考上醫學院,但最後麵試沒有通過。而原因就是麵試時被問,為什麽想做醫生?“這個經典的醫學院麵試問題。回答好了,不一定能考上,回答的不好,百分之二百考不上。她說“因為我想幫助別人。”她的回答可以代表一批麵試滑鐵盧的學生,看似挺好,其實跟什麽也沒說一樣。幫助人有千千萬萬種方法,不一定非要學醫。因為凡是能成為一個好醫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執念。所以上麵這道經典題需要的不是正確答案,是最佳答案。醫學院要的不是合格的申請人,而是最好的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