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攀登者》在國內網絡以被批為主, 你如果也持相同觀點, 無需回複我,你們的網絡同盟是大多數。
我這篇主要目的是為弱勢者發聲。
播放時間+影院 查看下麵鏈接:
三部獻禮片我都看了(2部電影院看的),三部都可看,作為國慶獻禮片, 三部都在主題和氛圍上達到了目的, 各有特色。因為有國慶獻禮的意味,很多有真實背景加持,三部都是可以打7-8分之間的電影。 每部的側重點不同。但整體差異並沒有多懸殊。
我的一個親友的評語”論情懷是祖國,論場麵和感人是《攀登者》,機長也可圈可點。“ 另一個好友不用說了,在我猶豫不定要不要看攀登者時,直接鼓勵我去看攀登者。
現在國內網絡基本一邊倒地把《攀登者》批得不行,不太能理解。 也許國內網友對吳京有比較高的期求? 我對吳京沒有任何預判期待值,所以完全沒有國人那種所謂的失望。 甚至很奇怪, 攀登者和機長明明各有側重點,風格不同,也沒顯示出多麽天差地別的差異, 票房卻不到對方一半,不可思議。
這兩部電影如果給對演員一無所知的老外看, 很可能是相反的結果, 因為如果拋開真實事件改編這一情懷來看,機長在同類型的災難題材裏其實拚不過國外同類優秀影片, 而攀登者在題材/年代和處理上反而更有些獨特的東西在裏麵。 (我並沒有否定機長, 我隻是覺得機長和攀登在國內票房的懸殊差異,可能並不完全來自於電影本身的呈現, 而和其他一些外界幹擾因素相關)
《我和我的祖國》是7個單元7個故事,更像大雜燴,看得熱鬧絢爛, 但每個故事時長都很短,淺嚐輒止,無法深入。所以整部影片,看得時候還算開心, 看完後,缺乏一部完整性電影靈魂一擊的刺骨和長久性的精神回味和震撼。 這也沒辦法,畢竟它就是7個故事的混搭,走的就是合家歡的道路。這是電影本身構架的問題。
《中國機長》 整部電影主要勝在是真實事件改編, 讓人們對題材/人物更增添了很多敬畏和尊重。尤其看了機長的真實事件紀錄片後, 對機長+機組乘員更是充滿了崇敬之情。但是這部電影的災難場麵其實做得沒那麽突出,在災難場麵的駕馭上, 它還有很多可進步的空間, 不如國外一些災難片出彩。 當然幾個演員都是不錯的。 順便說一下, 即使在美女李沁/張天愛/AB均在的情況下, 年齡比她們更大的袁泉依然氣場強大,內外兼美。
《攀登者》讓人感受到了那個年代爬山隊為了國家/榮譽的奉獻和犧牲精神, 在愛國主義大題材上絕對做到了。
這電影場麵壯觀, 特效很好,有大片感。整部電影恢弘而悲壯。 影院裏看尤其突出。 幾次登山過程中遇到雪崩或緊急情況的大場麵, 做得逼真到位, 如身臨其境。我在看機長的時候感覺不到自己也是飛機上的乘客,總覺得自己還是地麵上的旁觀者, 但是看攀登者的時候好像自己也在雪山上一樣,和他們同經曆風暴雪崩那種生死一線之間的危機感, 明明知道是在看電影,但全身細胞被調動出了緊張感,觀看體驗是更加入境的。 (當然,這也可能和前者不是在影院觀看有關,很想去影院支持機長,但它目前尚未在北美播放。今天聽朋友說10/18北美開始放這部)
《攀登者》被國內網友集中吐槽的愛情線其實並沒有喧賓奪主,那個年代的大愛勝過小愛/為了祖國和使命可以犧牲自己的主題仍然一直是本片的最主要的主線。
吳京和章子怡的愛情線, 莫名地還蠻和諧,圖書館裏的鏡頭含蓄又美。廢棄工廠裏男主如同孤膽英雄一般徒手在女主麵前攀到高點, 很酷,很浪漫。吳京以前的轟動一時的幾部票房大賣片我都沒有看, 看完攀登者, 有了想補課的念頭。雖然我不是很喜歡結尾對章子怡的角色的結局的處理方式,算對劇情的一點不認同,但整體來說,吳京章子怡線的愛情,我覺得是打動到我的。
井柏然那條朦朧感情線,個人沒有那麽喜歡, 部分情節去掉也許效果更好, 但整體戲份很少,並沒有到影響主題的地步。
而且全體演員都演得很好很盡職!
總的來說,我覺得三部電影都可以去看, 去電影院支持一下華語片,很有意義!
鑒於攀登者因國內網絡口碑,票房受到打壓,甚至影響了在北美的票房, 我為這片呼籲一下,
最後兩天, 大家想去看的,搭上末班車, 電影院裏看珠穆朗瑪的雪山風景, 不虧。
再附播放時間+影院 查看下麵鏈接:
PS, 附上一個網友關於《攀登者》的短評, 寫得很質樸, 蠻有同感的。
【瘦瘦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