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樓主可以看看導演刁亦男的訪談,關於方言,關於背景選擇,關於有意淡化角色的情感聯係,他在訪談裏都是有談到的。

來源: 自在我心 2019-09-12 09:44:5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5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自在我心 ] 在 2019-09-12 10:21:3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附上鏈接刁亦男:用更純粹的電影了解人的內心http://ny.zdline.cn/h5/article/fart.do?artId=74342

三聯生活周刊的“中讀”app在5月就發了小胡和刁亦男導演的音頻采訪。刁導的幾句話好像是新信息,詳細講述了這次電影與之前的不同,以及由此帶來的對演員表演“去心理化”的要求。
 
“我想讓這部電影更接近詩意的表達。因為《白日焰火》裏還有很多現實主義的信息和調性,《南方車站的聚會》裏麵是一些更風格化的影像,更現代性的一種敘事手法,就是碎片化、打破敘事的連貫性,承載一些電影的形式,表現電影的形式之美;那它(這部影片)就不是一個完全模擬現實的、純粹的社會現實主義的電影,那它(這部影片)的表演也應該是去心理化的、呈現出更多的中性狀態,因為表演實際上隻是我畫麵的一部分,不是我畫麵的全部。某個鏡頭裏,更重要的東西可能是後麵的那棟樓,或者是劃過的那條船,表演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演員的表演風格和畫麵風格衝突的話,就不對了。所以我要讓他們都盡量給我中性的表演,然後就要求非常準確。如果你要強調電影本體的風格的話,肯定就要損失掉一些內容,這是肯定的,盡量還是要做到平衡。”
 
“有讓人感動的藝術,這就是移情的藝術;也有讓人思考的、冷靜的藝術,那我這部電影是向後者傾斜的,它是相對更冷靜一些的。但這種冷靜是讓你抽離出來,因為那些影像和形式讓你“爽”了,那這些共情的東西不可能在這個時刻同時來到,但我還是相信觀眾到最後會共情,當兩個女人走在小街上,加上胡歌唱梭羅河的歌聲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會有共情。電影的結尾很重要,導演在前麵舞了很長時間的劍,最後看你紮在哪兒,紮對地方了,觀眾情緒就宣泄出來了。” 

所有跟帖: 

謝謝!我寫完觀感看了點采訪,被導演和胡歌圈粉... -Ying_can- 給 Ying_can 發送悄悄話 Ying_c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2/2019 postreply 12:04: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