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越
音域:小字組A~小字三組C(A2~C5)
《Saro Con Te》(我和你)
選自《Insieme a Te》專輯
這是一首古典和流行樂混搭的跨界作品。趙越的高音特別嘹亮,銳度很強,處處見穿透力。他和原唱Alessandro Safina的風格很不同。Safina版本的聲音在主歌部分,弱混聲的處理有一種朦朧的藝術美,在表達方式上營造的是一種憂鬱黯然,雲遮月一般的畫麵感。趙越在主歌部分呈現出來的色彩則鮮豔明快,音色集中而透亮,雖然在中音區,但是依然掛著麵罩共鳴的高亮特質,堅韌結實有力。
後麵的高音部分,戲劇張力更加體現,趙越的音色、聲區是統一的,但是前後的那種明暗對照感處理的不算太細膩。這一部分Safina的原唱則充滿了對照,強弱之間的張力有著明顯的延伸感。這是大師級的處理。Safina的聲音並沒有一味要強,而是在綿柔包裹下還能體現韌勁和戲劇性表達,可謂剛柔並濟。趙越的聲音則充滿陽剛之氣,迸發著年輕而鮮活的生命力,以及沸騰的灼熱感。演唱心境的不同,帶來的理解和處理就不同。
同時,這首歌趙越的版本在編曲上運用了搖滾元素,他聲音的爆發力和尖銳度與編曲營造的意境其實是相吻合的。Safina的版本編曲有一絲氛圍音樂的感覺,空靈遼遠高深,沒有那麽具體尖銳的指向性,所以Safina的聲音便會用如此朦朧的表現方式。
以上兩個版本的分析,其實是想說明,歌手在演唱的時候,一方麵需要準確表達歌曲本身的內涵之外,還要根據編曲風格的不同,適時選擇恰當的音色,來和編曲有機融合。這樣的考慮是周全的。
Safina的演唱是寂寥與思慕,趙越的演唱是凱旋與意氣。
對於觀眾而言,藝術的感知和鑒賞解讀其實是模糊而發散性的,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至於哪一種效果更好,則是見仁見智。對於我個人口味來說,這首歌我依然更喜歡Safina的原版,那種沉沉夜幕下蒼涼幽深而博大的籠罩感和神秘感。但趙越確實也是個很優秀的歌者,期待以後更加成熟深邃富有內涵的表演。
重唱點評:
鄭棋元 徐均朔
《La gloire à mes genoux》(榮耀為我臣服)
選擇法國音樂劇《搖滾紅與黑》改編自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
這首是本場最喜愛的重唱了。從兩人的歌唱技術到歌曲的藝術表達均臻於完美。這首歌本身的創作非常精彩,從音樂到編曲給了這首歌最佳的欣賞性。再加上徐均朔文采飛揚的譯配,讓這個作品在中國聽眾麵前呈現出最高的欣賞價值。而歌手演繹這一部分,從聲樂演唱的角度來說,最大的技術難點一個是換聲區的高音,一個就是律動豐富又語速緊湊的咬字。真的是逼死一大堆男聲係列。兩人的基本功是相當紮實的。
以這首歌為例,簡單的解析一下最難的兩項硬技術:咬字和發聲
漢語的語音在聲樂演唱中咬字有著天然的高難度,因為我們字正腔圓的要求,客觀上加重了每個字輔音的力度,此時如果做不好的話,喉舌肌肉最容易僵硬,喉頭也容易抬高。那麽對於發聲就變成了一種阻礙。所以現在有的流行歌手選擇了刻意的模糊咬字,為了照顧發聲的順暢統一。而舞台劇演員們則需要的是更加過硬的基本功來化解這個難度,既能夠清晰透徹的咬字,又能夠保證聲音的各項指標。從這首歌的合唱就能看出來,高音處鏗鏘有力的清晰咬字,說明歌者的後咽壁空間保持的非常好,喉頭是穩定的位置,喉舌分離的技術掌握的十分成熟。難能可貴的教科書示範。
再來說一說發聲,這首歌是G和聲小調的曲子,高音整個是在換聲區的G和A頻繁碾壓,這個被稱為男聲的死亡區域的換聲區,大部分人唱到這裏都會感到如鯁在喉。原因是,在這個區域裏,聲帶關閉的難度會特別大,這樣一來,唱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破音、漏氣的假聲、憋著喉嚨的真聲、力不從心的氣息、酸痛不已的嗓音肌肉、僵硬不堪的脖子和下巴。全是因為聲帶關閉這個核心力量不足,就會導致以上這些意外。而他們的演唱絲毫沒有表現出這些不良傾向,反而呈現的是清晰又輕鬆的表達能力。從兩人的聲音集中度和爆發力來看,聲帶的關閉技術優越,副歌換聲區的高音全程爆發的強混聲中,緊湊的咬字也沒有推搡到核心區(聲帶)的關閉力量,並且為了保持聲區統一,音色統一,喉嚨深處的共鳴空間開度保持的非常穩定。鄭棋元在高音A的時候是一個U母音的強混聲,這更加需要低喉頭的情況下關閉和後咽壁力量的強大。而最後徐均朔的D5(high D)高音則啟用了咽音的技術,質量非常好。
在藝術表現方麵,這首歌的編曲用了華麗的哥特式搖滾風格,最適合表現那種邪魅靈異,或者人格分裂,充滿壓抑的內心戲,編曲給歌手的角色塑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整體思路框架和氣氛。鄭棋元主歌一張口的語氣,每一個字裏都醞釀著憤懣壓抑的情緒,這歌部分聲音還未曾爆發,而內心卻已經烈火熊熊。徐均朔的音色幹淨又叛逆,他的表達則像一個年輕氣盛的不羈少年,角色的情緒、語氣很準確。兩個人的氣息都是那種噴薄的將每一個字迸發出來,聽起來就像是對現實狠狠的唾棄,隨處體現角色的傲骨與反抗。副歌部分精彩的讓人五體投地。兩個人的配合從和聲到輪唱都很嚴謹富有張力。其中鄭棋元的那一大段“我要用愛情做利刃~~不僅僅是尊重、不單單是微笑,我要全部”完美極了。“不單單是微笑,我要全部”這兩句之間沒有換氣,特別的引人入勝。氣息的連貫爆發,洶湧澎湃,聲音更是熱浪滾滾,燃燒著欲望的烈火。徐均朔的聲音是年輕朝氣,在這場表演中,他的聲壓和激情也絲毫沒有被鄭棋元蓋過去,不論聲音的爆發力,還是語氣的表現力,角色性格的展現,均是無可挑剔的。最後衝破天的高音,更加象征了角色堅韌挺拔的成長。
何宜霖 何亮辰
《Ständchen》(小夜曲)
舒伯特藝術歌曲,選自聲樂套曲《天鵝之歌》
藝術背景簡介:
在美聲藝術中,藝術歌曲是特別難唱的一大板塊。與歌劇的那種戲劇性,發散式的個人風格化的抒情詠歎很不同。藝術歌曲更像做工精美考究的奢侈品。在藝術表達方麵,字裏行間都呈現著優雅的品位和高貴雋永的氣質,以及充滿理性的抒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極高的文學價值。因為藝術歌曲的詞都是采用了最好的詩詞。於是,這些要求對於歌唱演員綜合的藝術修養、審美品味,還有聲音技術的內功都是極大的考驗。
《小夜曲》是一首家喻戶曉的世界名曲,誕生於1828年,是由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創作,歌詞采用了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是舒伯特短暫的一生中在最後的時光裏寫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聲樂套曲《天鵝之歌》是舒伯特死後,出版社收集了他未曾發表過的作品,編輯成冊。因為當時流傳著天鵝垂死之時會發出天籟之音,所以,這部歌曲集取名為《天鵝之歌》。
何宜霖的聲音很美,幽暗深遠,共鳴圓潤飽滿且含蓄,他對語氣的塑造把握也是很準確,歌詞意境與氣氛的營造有非常深入的思考,令人浮想聯翩。何亮辰的音色亮度較高,同樣是含蓄表達,他則稍微濃烈一些。與何宜霖在一起,他們就像兩盞燈,有著不同的光暈。這首歌表達的是月色撩人之時內心的憧憬與傾訴,同時又帶著克製的涵養。
他們像暗夜裏的暖光。共鳴都很優質,通透的氣息和喉嚨空間的開度,還有聲帶本身的硬性條件和發聲點的集中質感與穿透力。不過中間有一段富有激情的抒情段落,整體的聲音強度有所加重。假如是一個人獨唱的話,此處各自的力度也可能剛好,但是同樣的力度疊加在一起的時候強度容易過大,給人一種天突然亮了的感受,大氛圍的基調變化有些許的劇烈。整體上,何宜霖的演唱味道更加純正,可能因為德國學習的背景,對德奧藝術歌曲和語言語感的掌握更加得心應手一些。我不懂德語,不敢胡說。建議大家也可多聽一聽國際上眾多德奧藝術歌曲大師們的演繹。
這首歌在最後接近尾聲的時候,他們兩人的混聲弱唱與哼鳴又是一大加分項,非常唯美動聽。兩個人的聲音已經足夠成熟,而且也算優秀的教科書式模版了。從氣息到發聲動作,還有呈現出的音色,以及整體輕鬆駕馭的功力都是優質的。學美聲的男聲們可以借鑒學習。
袁廣泉 董攀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前蘇聯經典歌曲,出自1956年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裏》
這首歌是父輩們集體的青春記憶之一。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旋律小調的歌曲,最標準的俄羅斯曲風。
董攀是本季最出色的流行男低音,音色的細膩度以及穩定性都很不錯。適合在以後的各種合唱中擔任大Bass。這首歌主歌第一句的部分需要一個開口脆,牢牢地抓住人心,董攀還是做到了。不論是樂感還是語感,表達能力都是比較到位的。樂句中間強弱漸變的各種小滑音的連接,可見音樂性的感知力表現力都很好,心思細膩。但是這首歌當中,董攀在氣息上麵略顯不足,同時內心如果再踏實一些的話,聲音還會更加沉穩大氣包容。他需要更多的經驗與自信。相信後麵會越練越好。
袁廣泉的俄語版還原了這首歌最本來的風格麵貌,味道純正。尤其是中間最具標誌性的微微上翹的裝飾音,瞬間甩出旋律的調性之外,這是特別典型的俄式處理,仿佛遊離醉態中的情話,風情而性感。他的共鳴音色也很有特色,聽起來與眾不同,可以作為他的辨識度,其實是非常有前途的。後麵的中文版演唱也是很到位,異國情調與漢語言的融合在他這裏並不尷尬。借用其他聽眾的說法“他的不會唱中文歌和我們不會唱中文歌是兩個概念”。當然,這首歌依然是用原文演唱才顯得最純正。不過後麵的演出,袁廣泉可能還需要挑戰更多的母語歌曲,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發揮。
這首歌兩個人的合作,我認為還可以更好,目前還沒有磨合到十分的默契。獨唱歌手在重唱中其實挺不容易找到很高的契合度。還需要反複錘煉。
補充:對於袁廣泉我抱有很大期望。
劉岩 周奇
《疼》
這是個有劇情設計的演唱,前麵兩個人的台詞部分讓人仿佛置身話劇舞台,或電影情節當中。
周奇的獨白部分音色明亮鏗鏘有力,底氣十足,吐字清晰有光澤。充滿朝氣與陽光,富有青春的激情,那種精氣神很有軍人的英姿颯爽。
劉岩的獨白瞬間跨越了時空,蒙太奇般的切換,透著物是人非的悲歎。這個角色從懵懂的少年到經曆生活劇變之後,聲音裏有了生活的錘煉與沉澱,音色也有了沙啞滄桑的質感,就像風幹的淚痕上蒙著歲月的灰。
台詞設計也很好,他們二人對於角色的掌控也很精準。同一個人物,在兩個年齡之間來回切換,表達著截然不同的心境與獨白,過去的自己和過去的她依然曆曆在目,卻已咫尺天涯,萬水千山。男主角痛失所愛的悲劇,換來了自己更加堅韌挺拔的成長,以及對人生的深刻領悟。
演唱的部分,劉岩這個角色的情感深沉有力,飽含熱淚卻隱忍堅毅,每一個字,沒一口氣息都是發自肺腑,蘊藏著強大的精神內核。聲音方麵,雖然並沒有處處爆發,卻處處都能打在人的心口,隱隱作痛。這是多麽厲害的唱功和演技!聲樂技術方麵,各項指標拿捏的十分穩定。這個老戲骨,已經沒必要讓我們來討論聲音技巧了,他的技巧早已化作無形的內功,隨時隨地支撐著他的表現力。他對於角色的塑造能力就像被角色的魂魄附身一般。舞台功底深厚到他的演唱讓人聽起來就覺得,有一種理應如此的自然。一出口就能說服聽眾,引人入勝。
周奇是個特別有潛力的歌手,主歌部分的中音區堅定沉穩,大氣持重。語氣非常自然到位,咬字清晰有力有彈性,聲音的音色圓潤飽滿,共鳴空間感足。在前麵大段的中音區裏,就像朗誦一般的表達,需要歌者同時擁有話劇的台詞功力。周奇的表現都非常穩定,絲毫不顯得青澀。後麵高音如呐喊的宣言一般,聲壓和氣息都具有穿透力和威懾力。
女主畫外音之後進入整個的故事和情感的高潮“一個真正的戰士,就算麵對著想念的疼,疼的無邊的折磨,也一樣必須赴湯蹈火”。這一大段兩個人用了輪唱加重唱的形式,配合的嚴絲合縫,和聲框架穩定準確。層次豐滿,充滿了衝擊力。編曲用了搖滾的風格,更烘托了鐵血男兒的堅強與氣魄。
周士原 尹毓恪
《我 我》
尹毓恪是比較善於營造氣氛的歌手,上一次我說過,他的聲音特色比較適合一些氛圍音樂或者小眾的民謠。這首歌一開口便有一些氛圍音樂的淡淡的薄霧籠罩。他的嗓音無法駕馭大型的主題,漏氣的假聲其實音域也並不寬,所以在舞台藝術的表現力方麵會比較受限。隻能在風格、編曲和製作上下足功夫,其實也會是個挺不錯的唱片音色。但是尹毓恪在基本功方麵不太要求自己,可能會時刻暴露出捉襟見肘的瓶頸。
周士原的聲樂基本功需要加強訓練。為了低音而低音的感覺,會聽起來比較壓抑喉頭,氣息還不夠舒展,低音部分的每一個“我”,聽起來都有些僵硬。二人的配合方麵也還沒有達到高度默契。所以這首歌整體上需要精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張英席 趙越
《Caruso》(卡魯索)
這首歌的曲風很明顯,有著極其濃鬱的意大利拿波裏特色,烈火熊熊的熱辣,迫切激昂又不失浪漫的情感表達。
張英席和趙越的聲音是可以作為教科書級別的發聲,高音的穿透力極強。這首歌難度很大的是大段的高音碾壓在男高音的第二換聲區。雖然最高音沒有觸及High C,但是轉調前後反複的在男聲最艱難的Ab4~~B4的區間活動。張英席和趙越擁有強大的聲帶關閉能力和氣息支持,以及穩定的共鳴音色。他們兩人的表現均屬上乘。強而有力的混聲,透著金屬光澤,聲區的統一,共鳴的通透感,再加上音樂情緒的把握也是熱血澎湃,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這首歌很難唱的一方麵還有語速,在主歌部分每一句的開頭都是非常快速的咬字,一個小節出現六個到八個三十二分音符。見譜例:
《Caruso》正譜
所以這樣一來,對於語言的要求和節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極速過後緊接著是抒情的緩衝,歌曲的旋律設計就像伸展運動。氣息也必須隨著節奏同步變換。張英席和趙越的整體完成度非常高,對聲音質量的細節把控都很精準。
這首歌最精彩的欣賞點就在於高音。轉調之後如泣如訴又悲壯雄偉的強大高音長線條的表現,展示了二人過硬的聲音基本功。咽音的技術使得聲帶關閉做的很出色,所以聲音的凝聚力十分震撼,在聽覺感受上更富有激動人心的刺激性。
本期最燃爆組合:鄭棋元 徐均朔
本期最感人拍檔:劉岩 周奇
本期實力擔當:張英席 趙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