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長安十二時辰(武備 二) 作者龔劍肚子裏的知識太多,寫了一篇,還意猶未盡,反正咱們有福了

來源: 白色非色 2019-07-03 12:58: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882 bytes)
長安十二時辰(武備 二)
龔劍--真是不可不戒  編輯於 2019-07-02 06:45:59 投訴 編輯記錄
閱讀數:30萬+
值得挖掘的細節

???從第三集開始講起走,劇情逐漸展開,能夠看到整個長安城更多的細節,從人物服飾、刀劍、甲冑、不同軍旅甲冑細節的刻畫,一個曾經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大唐逐漸展現在我們麵前,多少人想夢回大唐,《長安十二時辰》給出了一個較為接近的狀態。

 

我本人對甲冑、刀劍熟悉,就以這些為重點,走到哪裏說到哪裏。

 

張小敬的短橫刀,前麵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言,橫刀手柄側邊有一個環,這個環是有著重要的功能性,就是一定要穿一個繩子,這個繩子沒有官方稱謂,收藏圈統稱為“手繩”,手繩的功能是在揮舞刀劍時候,須將手繩套入手腕,防止格鬥中,刀劍因為用力會脫手,這個手繩的重要性,去年昆山龍哥已經用繩命再一次佐證了。

 

劇組在做這個刀的時候,刀環的朝向被忽視了,刀環一般會在刀柄配表側,佩表什麽意思?就是指的在懸掛時候的刀柄外側。

 

佩表出刀環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大家猜猜。

賀知章手杖要給好評,上麵立著一個斑鳩,這個手杖叫做“鳩杖”,“鳩杖”是在扶手處做成一隻斑鳩,鳥材質有青銅的、木質的、也有玉質的。一般由帝王賜予老人使用,又叫“王杖”。相當於官方發布的老年證。

?戰漢鳩杖,錯金銀,高級的不像話。

張小敬衣服的衣料做的非常有意思,一個個大小圈相互關聯,這是典型的唐代從西域傳入的“球路紋”,圓圈中間有雙鹿、靈鷲、獅子等,為了配合張小敬武人的身份,選用獅子紋,劇組參考的原始素材應該是出自新疆的宋錦袍。

這個細節雖說有點時代差異,但是一定要給好評。

此類球路紋錦,延續至明代還在使用。

李林甫控製的右驍衛出場了,可以看出這個唐刀,劇組參考了竇皦墓唐刀的細節,筆者正好去陝西考古所看了這個橫刀。這個複原上,環稍微細了些,中間的乳突其實不是原始就這樣,是腐蝕後剩餘成這樣,這點細節不為大家所知,也是常理。刀柄略長了些。總體還是好評。

有一個細節特別要說一下,這個刀鞘上的懸掛,現在稱為P型附耳,掛刀的時候背後有一個單獨的C型環,來掛皮帶,而不是附耳上開孔懸掛,這樣開孔懸掛,會造成刀在行進間擺渡過大。

竇皦的唐刀是目前官方唯一完整器,史料價值極高,刀背有錯金銘文,“百煉百折”,非常令人讚歎。

 

 

一直沒有看清旅賁軍的槊,總體來說尺寸是夠了,但是不知道為何要在手持的位置增加一個套筒式樣的結構,這個細節是不複合曆史實物的。

 

小童口中的波斯僧,實際是唐朝人叫的景教,十字架是取自大秦景教流行碑的碑頭。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碑是指初唐建中二年(781)吐火羅人伊斯(或景淨)受唐政府資助在國都長安義寧坊大秦寺修建的一塊記述景教在唐朝流傳情況的碑刻。

給劇組一個好評,這個碑現在在西安碑林博物館,一定要去。上麵有敘利亞文寫的幾個傳教士的名字。

 

畫麵左側旅賁軍的甲士有一種輕甲形式,這個輕甲形式,非常接近兩檔甲,但是風格上更偏向於宋製。

 

唐兩檔甲

 

宋製此類輕甲,在諸多繪畫中存在,應為較為普及的甲製。

祆教大祭司來了,頭頂的祆教LOGO很特別,是法拉瓦哈,這個細節要大讚一下。祆教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中東和西亞最具影響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通過粟特人傳入中土。

手杖是為了增加火的這個元素,特別設計的。

這裏要特別提一下,甲冑製作方和劇組的嚴謹,這個旅賁軍的胸甲是用劄甲片編綴成的硬板結構,甲裙是可以上下活動的橫排縱聯結構,這個是中國甲冑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好評好評

 

檀棋和張小敬都戴這樣斜柄刀子,劇組取樣用的正倉院的資料。總體是好評。

陳玄禮將軍的龍武軍來了,龍武軍穿金甲。甲的大體效果很好,劇組用心,但是形製上還是偏宋,應該是和製作人的理解有一定關係。

陳玄禮就是馬嵬坡兵變中的殺的楊國忠和楊貴妃。

 

李林甫的右驍衛軍甲冑好評,整體參考了貞觀朝時期,長樂公主墓風格,胸前兩個圓護很還原,八瓣盔也很還原。好評好評

長樂公主墓儀仗武士,目前最好的對貞觀時期武士甲冑刀劍研究資料。

?

後麵的甲士用的冑,是采取渤海國的考古資料,渤海國幾乎完全使用唐製。還原度很好,好評。

 

此處右驍衛的首領佩刀是另外一種橫刀形式,也是參考了正倉院的藏品。

總體還是不錯的,如果裝具的色彩和鞘的色彩有明顯差異,會更現實高級。

手繩沒有,失去了一些細節。總體好評。

 

聞染和王韞秀一身男裝配刀和胡祿、弓矢準備去幹熊火幫。

這裏麵弓的造型基本正確。箭囊又稱之胡祿,造型整體對了,可惜箭羽的方向反了。胡祿是西域傳入的裝箭簇的形式,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箭矢裝進去的時候,箭簇是朝上的,而不是箭羽朝上。

敦煌資料,胡祿正確的裝箭矢的方法。

兩個姑娘和三個弓手突入,弓手持弓和握箭等弓矢專家去說,我不懂。兩個姑娘的短橫刀好評。

可是姑娘拿刀的位置太過靠後,這樣很難使力。

短橫刀的原始素材也是來自正倉院。放一個我做的和正倉院的比較圖。

?

注意右側的鏡架,上麵有一個銅鏡,這個銅鏡從反光上來看,是真的做了一個銅鏡,劇組牛逼了,雖然手鏡的外框大了,也缺乏唐的風格,但是做了真的一個銅鏡,這個要好評。

 

李必去拜會李林甫,李林甫門前隻有兩個門戟,而房間裏有9個長戟,這個是不複合史實的,此類型的戟都是門戟,是唐朝重要的禮儀製度。按照禮儀製度,李林甫肯定是要列7隻以上的戟,具體我沒去查詢唐典章。

但是這個門戟做的很到位,是目前看到唐門戟中,做的最寫實的,好評好評

唐壁畫中的列戟圖。

這張截圖非常有意思,估計在劇中隻有不到2秒,我花了不少時間截圖。

上一次說劇集的時候,說到了馬鞍的問題,至少李必的馬鞍是劇組單獨刻意製作的,光這點就很了不起,形製上和唐鞍有差異,但是劇組的態度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內蒙古博物院藏唐馬鞍。

馬額頭的上的裝飾物,術語稱之為當盧,一般來說當盧是長條形,唐代當盧極其少,至少我沒見過,但是漢代很多,給大家看看劉賀的當盧。

劇組做的時候,因為沒有唐當盧的素材,把唐馬具的杏葉做了當盧。說實話,這個細節上,雖然有錯誤,但是我看到了劇組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這樣的製作哪怕是出錯,都是值得好評的。

張小敬要穿城時候的馬鞍就處理的很有意思,因為大多時候,唐馬鞍是用布包一下的,這在諸多陶俑三彩中都能看見,為啥要用布包?唐代很多高級馬鞍都是寶鈿裝飾,平時舍不得用,用的時候包層布,減小點磨損不是,你用你手機時候不是也貼個膜嘛。

 

李必進入李林甫府邸,儀衛武士腰間的彎月形物品是藏弓於內的韜或韔,即裝有弓的弓袋。通常情況下,在壁畫中表現弓的多是裝弓用的弓袋,有虎皮或豹皮紋路,表明弓袋為虎皮或豹皮縫製而成,即所謂的虎韔豹韜。這是中國影視劇中第一次複原此物,虎韔豹韜中的弓是步兵用大木胎弓,下弦之後便於收納,這是非常值得好評的細節。

 

虎韔豹韜多佩戴左側,章懷太子墓顯示虎韔豹韜配左側。

 

但是也有右側的壁畫。洛陽唐安國相王孺人唐氏、崔氏墓壁畫。這是目前唯一所見右側配虎韔豹韜。

這個圖非常細節的展示了胡祿中箭矢朝上的特征。

?

龍波用的骨朵,他作為一個突厥人,說起來用這個不維和。

自遼開始骨朵不僅僅作為陣戰兵器,也用於儀衛,遼金宋三朝的儀衛都用骨朵。

 

 

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當殿前都點檢的時候,手裏就舉個骨朵。

 

?

一口氣說了那麽多,有點累了。

 

目前,從諸多的細節來看,這個劇是迄今為止在道具、服裝細節上扣的最好的一部據。值得細看一下,最難的是劇組和導演對曆史器物的態度。讚一個。

縱有不足,也是金無赤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