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總有一天,明玉會站在老宅麵前獨自麵對過去的自己,和那裏曾發生的一切。
每個人都是按自己的意願演義明玉應該如何做事,但當塵埃落定,當所有人都離去後,明玉獨自在那裏麵對自己時,她將不可避免在那裏麵對自己,她將對自己的人生蓋棺論定,再無修改可能。
而在那裏,她將最為在意的是那個童年的自己。每個經曆苦難的成年人,在心裏都生活著那個小時候無助的自己。
而明玉最需要的,不是她本人當時的情感,而是在所有人都離去後,是否能夠安撫生活在自己心裏的那個幼小童年。是否能對她說,這一生,自己做的一切都對得起那個小明玉了,沒有辜負她的重托。
因為隻有那個小明玉安寧了,自己的靈魂才能解脫。
而那個小明玉隻需要兩件事:
1,不被人拋棄,她的苦難能被人看到。這一點,成年明玉要用自己的行為告訴那個孩子,她的苦難一直都沒被忽視,一直都被她關懷。她為了小明玉,十年未曾回家,為了小明玉,她沒有原諒任何一個人對她做的一切。
2,愛。小孩子心裏隻會有愛,她們不懂得如何恨別人。因此盡管父母虐待她們,小孩子也不會希望父母倒黴,或者一報還一報。她們需要自己的委屈被看到並被安撫。但她們不會希望有人因此會被報複。相反,小明玉一定希望父母有善終並且能展現出愛的一麵給她。
如果明玉是個睿智之人,她如何處理跟父母的恩怨就會集中在以上兩點。隻有這樣她才會覺得對得起那個在她心裏哭泣的小明玉,能夠安撫到那個小明玉,她心裏才能真正得到安寧並且放下。因此,她所做的無需被許多其他人認同,或許有人覺得她窩囊,或者照顧老父不和情理,這都不重要,她隻需要小明玉的認同就好了。
除此以外,成人層麵的解氣隻會讓她一時痛快,而那,並不是那個小明玉需要的。
與過去幹杯,就是告訴心裏那個哭泣的小明玉,讓那個孩子高興,釋懷了,自己就可以move o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