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ifSigH9x6RIuUjgikT78oA
我們都是“累不死”的宋運輝
《大江大河》,這部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視連續劇最近火了。男主角宋運輝天資聰穎,卻出身不好,成長路上受盡歧視,但是他把握住了1977年恢複高考的機會,上大學、包分配、下基層,成為金州化工廠的一名國企技術人員。
這部時代劇展現了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等改革先行者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浮沉故事,有人說,在這裏看到了“上升的中國”。
這部熱播劇,特別是宋運輝在金州化工廠的各種場景劇情,也引發中化一線化工人各種熱議:
安全帽、工作服、三班倒
合成氨、內操室
技改、工段、一車間……
“這不就是我們中化化工人的日常嘛!”
大家彷佛在這部時代劇裏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看到了艱苦奮鬥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今天,就請中化版的“宋運輝”們敞開聊聊他們眼中的《大江大河》。
1
中化藍天 上虞基地 王丹茹
△ 王凱扮演的金州化工廠技術員宋運輝
《大江大河》中,“累不死”的宋運輝認真創新、追求卓越的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我們國企化工人的優良作風。在我們身邊,也能看到一個個中化版的“宋運輝”,中化藍天上虞基地的薑彬就是其中一位。
△ “中化版宋運輝”:中化藍天上虞基地的薑彬
入司九年,薑彬求知若渴,主動要求去多個車間倒班學習,看書學習到深夜。有時候,我們笑他是“三頭六臂”的汽車人,白天跟進一個項目的安裝工作,晚上又繼續跟進另一個項目的設計文件,為試驗生產加班開會討論,在試車前,他甚至是夜以繼日地工作。技術開發時,他和團隊反複試驗、論證,探明清氧化機理,創造性地開發出連續、安全的反應工藝路線,開發出簡單、經濟的副產回收路線。
中化藍天上虞基地正是因為有一個個像“宋運輝”一樣的逐夢人,在大時代下將奮鬥和夢想匯聚成河,才有化工之美。
2
寧夏中化鋰電池材料 高明鈺
《大江大河》大結局了,作為改革開放先行者的宋運輝卻一步一步走進了我的心裏,演員王凱將宋運輝的堅韌不屈、勤奮好學、緊跟時代、執著理想的性格特點一一鋪陳在我們麵前。
在劇情中,宋運輝被分配到一車間,從事“三班倒”的工作。劇中也展示了化工廠的裝備設備,如管道、閥門等。
△ 《大江大河》中的金州化工廠大門
而作為從事同樣行業的我們,看到這些場景不禁更加感慨萬分。曾幾何時,為了讓試驗順利進行,技術人員不辭辛苦,在炎炎烈日之下,一間40多度悶濕的小棚子裏,把設備管件拆了裝、裝了卸,盡管汗水已經把衣服濕透,卻依然堅守在一線崗位上。
還記得鋰電池材料項目開工建設時,調試期間運行人員每天要走25000多步,腳上皮破、長泡,成為常態。 更要命的是幹燥的氣候,對於剛來這裏工作的人來說,考驗的難度係數實在不小:口幹舌燥、皮膚脫皮、奇癢、鼻子流血……所以防曬圍脖、潤膚膏、潤唇膏,竟也成了這些漢子們的必備用品。就是這麽一支年輕團隊,在各種氣候條件不適應的情況下,用拚搏和毅力創造了項目建設的“寧夏速度”。
為了同一份夢想,為了同一代人的使命,我們緊跟先驅者的腳步,在化工企業灑下我們的汗水,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
△ 中化化工人在一線勞作
3
“急先鋒”
揚農集團 氯堿分廠 徐劍
△ 劇中,宋運輝帶著工友去現場查看“跑冒滴漏”點
《大江大河》這部劇裏麵許多的場景看到時都非常親切,很有代入感,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個細節是宋運輝剛下車間,提出對現場管線的“跑冒滴漏”進行整治,卻被同事嗤之以鼻,甚至讓工友反目的情景。
我剛進公司那會,剛開始學習最簡單的單元操作,當時因為一個取樣閥門有點內漏,物料從取樣口滴滴噠噠朝下滴,我當時也不以為然,反正滴漏也不多。事也湊巧,班長也是我師傅巡查時恰巧看到,師傅把我拎到現場,指著泄漏點跟我說:“這個內漏點一分鍾滴20幾滴,這個物料兩萬塊錢一噸,你這一天就浪費多少多少錢?同時還對環境造成汙染,你聞聞現場這個味道,這是多大的安全隱患啊……”如此雲雲,我慚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幾句話把我說得心服口服。
△ 揚農化工的化工人在車間工作
從那時起,我就成為“跑冒滴漏”整治的“急先鋒”,巡回檢查,現場操作時,都會左看看右瞅瞅,發現這些小的漏點,我都會及時匯總上報並跟蹤解決。
4
揚農集團 繆榮榮
我追劇《大江大河》,倒不是粉王凱,也不是迷戀“小章子怡”,而是鍾情於銀幕上不多見的化工劇情。
帶著這份好奇與親切,我從石頭、木板上書寫的數理化公式,稿紙上展示的氯化銀沉澱反應式開始,一直關注到宋運輝考大學、進入金州化工、繼而轉戰東海……大量的化工模式給我這個80後帶來了既陌生又熟悉的腦波衝擊。陌生的是改革初期國人的精神麵貌,熟悉的是工裝、管道、儲罐……
看了宋運輝,就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學霸進入金州化工後變成了累不死的小宋,這樣的廢寢忘食不普推,但其敬業之精神值得所有人去敬仰。揚農中衛一期建設,我參與研發累月駐紮戈壁,調試期間更是吃睡在工廠,見證光氣係列產品的成功麵市,同樣感受到了揚農人“累不死”的奮鬥精神。
男主在劇中熱愛化工的行動極具感召力,而我也似乎從中看到了無數揚農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從“運河時代”款款走來,二次創業時為趕上ECH空前景氣的市場,采取自主創新和聯合攻關的靈活方式,鑄就了二氯丙醇“百萬”工段的傳奇,在長江時代奮寫青春,建設期晴天灰雨天泥的瑞祥工廠早已成長為行業標杆五星工廠。
5
寧夏中化鋰電池材料 劉兵
《大江大河》這部劇的很大篇幅是以化工企業為背景,展現了化工人的工作日常,對技術進行檢測,對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進行研究開發,為工廠引進新生產線等等,都是我們化工人每天都在幹的事情,也觸發了我的深深感慨。
△ 王凱扮演的金州化工廠技術員宋運輝
我是寧夏中衛鋰電池材料基地的一名一線員工,對設備的“技改”也常常發生在我們的工作中。
△ 劉兵和同事在一線做技改
寧夏中化鋰電NCM一車間使用窯爐生產的輥道窯在設備調試期間,我發現窯爐出爐口與外輥循環線連接處存在死角,有卡住匣缽的風險。在後續試生產期間發生多次卡住匣缽的情況,給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產能造成極大影響。在設備停車檢修期間,我和機修同事張景斌認真分析原因並結合現場設備特點提出了技改方案並進行了技改工作。經過四個月的使用後,效果明顯,顯著提高了匣缽的通過率,降低了設備卡缽故障的頻次。
能通過技改為工廠運營提質增效,我感到很自豪。
6
正是聖奧倡導的!
山東聖奧 韋林
△ 金州化工引進的稀缺人才:大學生宋運輝
劇中,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宋運輝,他堅信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在學校每時每刻都在認真學習,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隨著劇情的發展,我感觸最深的是宋運輝從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金州化工廠從事最基層的工作,但是他並沒有表示絲毫的不滿,而是積極投身到一線,通過對現場工藝流程和管道閥門的鑽研,從杜絕“跑冒滴漏”入手,減少了物料的損失和故障停車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合成氨的產量。由此我聯想到,這不正是我們聖奧人“踏實勤奮、勇於鑽研”的精神嘛!
今年年初,我們公司製定了成本減少計劃。大家通過頭腦風暴,提出在某工序收集尾氣二氧化碳,與其他車間的尾氣進行合成反應,生成可供生產需要的原料,形成循環經濟。想法不錯,但困難也不少!如果能實現,將增加車間收益,降低生產成本,相信通過公司科技人員共同的努力與鑽研,一定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因為我們聖奧人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加油!
7
優良傳承
中化藍天 上虞基地 姚明
△ 中化的化工廠裏,徒弟給師傅敬茶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江大河》以化工題材視角,展現了很多我們化工人每天都在幹的事情,其中最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工廠“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方式。
由劇中回到現實,中化藍天下屬的上虞基地同樣也有推行“師帶徒”活動,並每年組織拜師儀式。拜師儀式上,師徒雙方簽訂“師帶徒”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隨後,徒弟向師傅三鞠躬並敬上一杯茶以表拜師學藝的誠意。這種傳統的拜師儀式,明確了雙方師徒關係,同時使師傅更有榮譽感和責任感,更好的傳道、授業、解惑;使徒弟更有歸屬感和使命感,充分做到尊師、好學、求藝。
宋運輝這樣的化工人,
是時代的先行者,是追夢人,
踏著“宋運輝們”的足跡,
中化人不忘初心,築夢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