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分享一下自己看《聲入人心〉的一些思緒,卻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太零零碎碎,再加上自己是個外行,全是憑感覺,好像沒資格指手畫腳的,屢屢作罷;但是,想表達的欲望卻像海浪拍打著岩石一樣,蕩滌著我的心,不如一吐而快。
首先,我認為這檔的意圖是推廣音樂劇,附帶歌劇。但權威評委卻是廖老師,一個唱歌劇的。廖老師是有著一顆多麽愛歌劇的心啊,一方麵推出膾至人心的演唱,想讓觀眾在享受美妙歌聲時,更多了解歌劇;一方麵還要考慮到給那些還稚嫩的孩子們演出的機會,以至於最後的首席們大多是技巧未成熟的孩子們,因為知道他們需要謀職,更需要這個舞台,所以就出現了各種所謂的組合,不同的考核指標,其主要目的不是比賽的輸贏,而是給需要的人創造機會。
由於節目的主要推廣是音樂劇,所以兩個音樂劇演員,AYG和鄭雲龍,一直是主角。被請來的老板們也大部分是做音樂劇, 到了11期,才出現了個做歌劇的,在這方麵,節目組是怎麽運作的不清楚:是因製作人的需要,節目組推出這檔節目,間接給音樂劇打廣告,最後終於吸引到一個做歌劇的,還是廖老師們的致力於推廣美聲,但由於市場需要,不得已把音樂劇和美聲捆綁在一起,不得而知。但顯然,美聲唱法的歌劇,在中國,較之音樂劇,好像更沒市場,好多隻能做到自娛自樂。
由於商業的需要,我喜歡的洪之光,賈凡都沒能勝出。 對於這種結果,我心裏是有些不舒服的:想到含淚的賈凡,和焦急等短信時,卻有電話進來的洪之光那期待的和失望眼神,我心裏是很難過的,我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他們都很優秀,都會有好的平台,把機會讓給更需要的相對較弱的人,也算對自己的小夥伴們的一種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