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化工廠的劇情很有意思,幾個人物很有典型,代表了廠裏的三種勢力,並且影射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格局和鬥爭。
第一種勢力是黨決策層,以水書記為代表,技術外行,卻要領導企業。
第二種勢力是舊技術人員,以費廠長為代表,懂技術,但眼界和能力有局限。
第三種勢力是新技術人員,以宋運輝為代表,新一屆大學生,眼界開闊,麵向世界。
當時中國的問題是第一種勢力和第二種勢力問題,所謂外行領導內行,導致經濟和社會瀕於崩潰。作為主要責任人,水書記麵臨退位下崗,影射共產黨也麵臨著淘汰出局的危險。但是,作為外行的水書記卻在最後階段奮發圖強,惡補先進科學,啟用新技術人員,扳回一局,重新走到了時代的前沿。所以,水書記已經不再是舊官僚的代表,而是成了勇於承認自身不足,改革創新,尊重科學的新一代領導人。共產黨有救了!中國有救了!
舊技術人員在時代的浪潮中敗下陣來。他們從國外引進技術,卻隻局限於眼前利益,而不把企業放在國際市場中競爭。他們急著打倒曾經壓迫自己的舊官僚,太過注重權力鬥爭,反而局限了本應該開放的視野。一開始他們擔心太新的技術不適於中國國情。小宋在黨(徐書記,水書記)的領導下調研對外貿易部門,進行了合理的論證。後來,國內銷售科需要調用外貿產品來滿足國內的需求,證實了小宋的前瞻性和先進性。
新技術人員敢想敢幹,以技術為武裝,雖然缺乏經驗,但在前兩種勢力的愛護和幫助下,必將成就一番事業。
這個片子一開頭就奠定了主題,片頭鄧小平的一番語錄,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所以一定是個正能量片子,不會有悲慘的結局,這是大方向,沒人敢拿鄧小平開涮。至於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貪汙腐敗,分配問題,環境問題,劇中都有交代,恰恰印證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摸石頭過河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