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有時並不是從啟程那一刻開始,而是從猶豫、期待、糾結與倒數中悄悄發芽。幾個月前,我們計劃重返大 提頓 與 黃石 ,以為這會是一段久別重逢的旅程——秋色、雪峰、湖水、溫泉,都在記憶裏閃著細微的光。但就在出發前幾天,聯邦政府關門的消息突然落下,國家公園部分停擺,一切變得不再確定。
機票已訂,行程已排,心卻懸在半空。我們不知道能進入多少區域,不知道設施是否開放,甚至不知道此行是否會被迫改寫。但正是這種“未知”,讓旅途多了一份久違的悸動。因為山川不會因政治延遲,秋色不會因製度暫停,而自然,總會以自己的方式繼續。
就這樣,我們帶著不安與疑惑,還是踏上了旅途。飛機升空的那一刻,我們誰也不知道,等待我們的會是失望的閘門,還是意外的寧靜與幸運。
Day 1|金秋大提頓:在靜默與壯麗中巡遊
抵達後的第一天,我們沿著仍對公眾開放的道路,開始巡遊大 提頓 國家公園。盡管國家公園處於部分停擺狀態,沒有遊客中心,也沒有巡 ranger 的指引,但秋天的 提頓 依舊展現著她最慷慨的色彩——山坡被黃與橙鋪陳,湖水在冷冽的空氣中泛起銀光,仿佛自然決定自己繼續運轉,無需任何製度背書。



我們先走進 Jackson Hole 的鹿角公園,四座由麋鹿鹿角搭建而成的拱門高高聳立,像是為旅人打開一條通往山脈的儀式之路。沒有往常的人潮,拱門顯得更莊嚴、更靜默,仿佛在提醒我們: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占有,而是並存。

接著驅車沿著蛇河而行,來到 Menors Ferry Historic District。昔日的木製渡船、雜貨鋪與小屋仍靜靜佇立,周圍隻剩風聲穿過木板牆壁的回響。曾經往返在河流與山穀之間的拓荒者足跡,在這一刻仿佛被秋葉輕輕覆蓋,隻留下歲月的印痕。


一路向林間深處前行,一座木質小堂出現在金色樹影之間——Chapel of the Transfiguration(變容教堂)。自1925年以來,它便守望著巍峨的 提頓 山脈,而窗框仿佛成了世界上最自然的祭壇。我們推門而入,隻有自己與山巒的呼吸相對,那一刻,祈禱、自然與時間重疊在一起,簡單卻無比震撼。


這一整天,大 提頓 呈現的不是喧囂的壯麗,而是秋日、停擺與靜謐交織的獨特風景。沒有服務、沒有導覽、沒有確切的信息,卻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旅行的意義,有時正是在未知與安靜中被喚醒。
Day 2|Delta Lake:翻越亂石至碧藍秘境
第二天,我們把行程交給雙腳,踏上 Delta Lake Trail 的徒步之路。全程約八英裏往返,小徑從鬆林深處悄然展開。一路上,溪流在岩石間跳躍,鬆針散發著濕潤的清香,腳步聲與自然脈動融成同一個節奏。隨著海拔逐漸升高,視野一點點被拉開,遠處的山脈愈發雄偉,路旁的鬆枝與野花上覆蓋了細碎的雪花,像冬天提前寫下的序章,景致格外妖嬈。



最後一段路程尤為特別——它沒有出現在國家公園的官方地圖上,也沒有任何路標。在國家公園部分停擺的背景下,更顯得原始而不可預知。我們翻越亂石堆,攀爬陡坡,腳下的碎石滑動,手掌扶著冰冷的岩麵。就在體力與耐心都被一點點消耗的時候,山穀忽然打開——碧藍的 Delta Lake 傾瀉入眼。


湖水清澈得不真實,顏色仿佛從寶石中取來。大 提頓 山脈的倒影靜靜鋪在水麵上,而湖畔的冰雪與湛藍又形成鮮明對比。風聲停住,呼吸放慢,所有的辛苦在這一刻被震撼與敬畏吞沒。那是一種無法言語的滿足——不是抵達景點,而是抵達自己。

下山之後,我們再次來到 Mormon Barn。這座古老的木屋在夕陽中被染上一層溫柔的粉紅色,山脈的輪廓在霞光中愈發沉靜。隨著夜幕降臨,天地進入迷人的藍調時刻。就在光線與色彩最細膩的瞬間,一輪中秋圓月從山脊緩緩升起,懸在深藍的天空與巍峨的群峰之間。


那一刻,我們突然意識到——今天正是中秋節。在大 提頓 國家公園的秋夜下,在沒有人潮、沒有喧囂、甚至沒有 ranger 的停擺時刻,我們卻意外迎來最圓的月亮。旅程因此多了一層溫度,一種跨越山海的歸屬感。

這一天,徒步的艱辛、秘境的驚豔、木屋的剪影、藍調的天空、以及中秋的圓月,共同織成一段永難忘懷的記憶。
Day 3|Cascade Canyon:繞路中的寧靜
第三天的計劃原本十分簡單——徒步 Cascade Canyon Trail,往返大約十英裏,適度、充實、剛剛好。然而到了碼頭才發現,因國家公園部分停擺,通往步道起點的渡船暫停運營。我們隻能選擇繞行湖岸,多走三點五英裏。路線被迫拉長,行程數字瞬間變得沉甸甸,但我們對山穀的好奇還是推著腳步繼續前行。
事實證明,這多出來的三點五英裏,並不是負擔,而是一份意外的饋贈。
沿著 Jenny Lake 前行,湖麵明亮清澈,像一麵被風輕撫的鏡子。遠處的雪山倒映在水色之中,浮雲在湖上緩緩滑過,光影變換細膩柔和。那一刻,我們忍不住想起 Lake Tahoe——同樣是湖水與群山相依,同樣的寧靜、同樣的遼闊,隻是大 提頓 多了幾分北國的肅穆與原始氣息。



進入 Cascade Canyon 之後,心情反而格外平靜。峽穀仿佛一條秘密的 通道 ,帶領人深入群山的腹地。草坡上仍有零 星野 花,秋色正慢慢染開,黃色與紅色點綴在深綠之間,像大自然正在調色盤上試色。溪水在峽穀底部匆匆流淌,山風穿過林梢發出低聲回響,周圍的一切 都安 靜得恰到好處。




回程時,兩條腿已經酸軟得仿佛不是自己所有,但心中卻充滿滿足。原本的十英裏,最終走成了將近十四,但這樣的意外拉長,仿佛把旅程的滋味也拉深了幾倍。我們忽然意識到——在一個部分停擺的國家公園裏,有時計劃失效,反而讓美景得以延展。
Day 4|Grand Prismatic:重見五彩池
第四天,我們終於進入 黃石 ,第一站便直奔 Grand Prismatic Spring。還未抵達,停車場已經幾乎客滿,車輛在狹窄的道路上緩緩排隊,讓人不免擔心是否徒勞而返。但當我們站在木棧道上,再次與它相遇——與三十年前一樣——仍然被震撼得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幅屬於地球的調色盤:湛藍、翠綠、橙紅與金黃層層暈染,色彩從中央向外擴散,熱霧從水麵升起,隨風飄散,像是世界正在緩緩呼吸。歲月流轉,卻絲毫沒有削弱它的壯麗。
若隻在棧道旁觀賞,仍不足以一覽全貌。我們沿著 Fairy Falls Trailhead 徒步前往 Grand Prismatic Spring Overlook,這是俯瞰五彩池的最佳觀景點。站在高處,色彩與蒸氣鋪陳開來,像大地親手繪製而未曾簽名的作品,讓人久久不願離開。

隨後前往 Norris Geyser Basin,那裏呈現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震撼。白霧繚繞,泉口密布,蒸汽與熱水不斷噴湧,腳下的地麵仿佛仍在形成之中。這裏不像畫作,更像時間深處的一扇窗口——仿佛回到地球初生的時刻。




途中,我們停在 Old Faithful 前等待噴發。雖然國家公園因政府停擺而有部分設施關閉,但這座聞名世界的間歇泉卻依舊像往日一樣準時升騰。水柱衝天,蒸汽翻湧,在藍天與晨光下劃出一道潔白的弧線。那一刻忽然生出一種奇妙的踏實感——製度會停擺,計劃會改變,但自然始終守著自己的時間。

常言道:“看了 黃石 ,不看五彩間歇泉。”今日親曆,隻能說——果然名不虛傳。
Day 5|峽穀、瀑布、草原與野生之夜
第五天的清晨,我們踏上 Upper Geyser Basin Trail。晨曦尚未完全鋪開,薄霧在溫泉與間歇泉之間輕輕遊移,蒸汽緩緩升起,與五彩泉水交織在一起,仿佛行走在一場尚未醒來的夢境裏。腳步輕,聲音低,唯恐驚擾了這段天地獨享的靜美時刻。


隨後前往震撼人心的 黃石 下瀑布(Lower Falls of the Yellowstone)。隻見巨流自高崖奔騰而下,水聲轟鳴,在峽穀間層層回蕩,力量穿透胸腔,讓人情不自禁屏住呼吸。站在觀景點前,能真切感受到大地脈動般的力量。

接著沿著南岸徒步來到 Artist Point,眺望 黃石 大峽穀。斑斕的岩壁在光線下呈現出紅、金、赭、粉多層次的色彩,峽穀底部的河水碧綠蜿蜒,仿佛一幅天然鋪陳的油畫,就這樣靜靜展開在我們麵前。

傍晚,我們來到遼闊的 Hayden Valley。夕陽把草原染成溫柔的金色,野牛群在草地上悠然踱步,大地顯得寧靜而遼闊。正當我們沉浸在落日餘暉之中,遠處忽然出現一頭灰熊的身影——沉穩、壯碩,在地平線前緩緩移動,為這一天的旅程添上最驚喜、最珍貴的亮點。


整日行程共徒步了約九英裏,雙腿雖有疲憊,心中卻滿溢著震撼與感動。 黃石 的這一天,仿佛把水、火、石、風、生命與荒野全部展現給了我們。
結束語
五天的旅程, 黃石 與大 提頓 在秋色中、在停擺與不確定之間,把最真實的風景呈現給我們。沒有遊客中心的嘈雜,沒有導覽的引導,我們反而有了更多與自然獨處的時光——湖光山色、蒸汽溫泉、峽穀瀑布、野生動物,以及中秋的圓月,每一幕都深深烙印在記憶裏。
有時候,計劃的失效和製度的停擺,並非阻礙,而是一種機會——讓旅行更自由、更意外、更貼近大自然的原始節奏。重返 黃石 與大 提頓 ,我們收獲的,遠比行程表上的景點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