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其頓位於巴爾幹半島中部,是一個山地與湖泊交織的內陸國家。其文化融合了古希臘、拜占庭、奧斯曼和南斯拉夫多重影響,形成獨特的多元風貌。
首都斯科普裏以宏偉雕像、石橋與古老集市聞名,展現新舊交融的城市氣息。全國遍布修道院、清真寺與中世紀遺跡,同時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如馬特卡峽穀與馬夫羅沃國家公園。奧赫裏德是北馬其頓的文化與精神象征,也是全國最重要的宗教與旅遊中心,承載著馬其頓的曆史記憶與文化靈魂。


奧赫裏德
被譽為“巴爾幹的明珠”,坐落在同名湖畔,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古老的石屋沿山而建,藍色湖水與紅頂教堂交相輝映。這裏擁有拜占庭時期的聖約翰教堂、聖索菲亞教堂和薩繆爾城堡,見證千年文明。湖畔的清風與鍾聲營造出寧靜氛圍,吸引無數朝聖者與藝術家。奧赫裏德不僅是宗教與曆史的交匯點,也是北馬其頓最浪漫、最富靈性的城市。

從地拉那前往奧赫裏德途中景色



阿馬邊境

進入馬其頓後路邊的清真寺

可見遠處的奧赫裏德湖

古城奧赫裏德
曆史悠久,古稱利赫尼多斯,曾為拜占庭與保加利亞帝國重鎮,中世紀為宗教與文化中心,保存眾多教堂與古跡。古城以昔日擁有365座教堂而聞名,被譽為“巴爾幹的耶路撒冷”。

聖納烏姆紀念碑,聖納烏姆修道院由他於公元 905 年創建,是奧赫裏德的重要地標。

聖克萊門特雕像,展現這位奧赫裏德學派創始人兼西裏爾字母先驅的形象。青銅雕像手持書卷或城模,象征斯拉夫文學與文化的源泉。

老城街景


老城中心的雕像群

馬其頓和保加利民族英雄赫裏斯托·烏祖諾夫紀念碑

保加利亞革命家梅托迪·帕切夫紀念碑

奧赫裏德古劇場,建於公元前200年,為北馬其頓唯一的希臘化劇院。羅馬時期曾用於角鬥和處決,埋藏數百年後於20世紀80年代重見天日。

聖索菲亞教堂(St. Sophia Church)
聖索菲亞教堂位於奧赫裏德古城,是北馬其頓最重要的中世紀教堂之一,建於拜占庭時期。教堂內部保存有11至13世紀的精美壁畫,展現聖經故事與東正教藝術的輝煌。它曾一度被改為清真寺,後恢複為教堂,也是奧赫裏德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卡內奧聖約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at Kaneo)
坐落在奧赫裏德湖畔的懸崖上,建於13世紀,融合了拜占庭與亞美尼亞建築風格,外觀精巧而優雅。教堂因其俯瞰湖麵的絕美位置而聞名,是攝影和觀景的理想之地。夕陽映照下,教堂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被譽為“巴爾幹最浪漫的教堂”。卡內奧聖約翰教堂的照片曾刊登於1982年4月《國家地理》中的文章,展示湖畔懸崖上的小教堂,而登上雜誌封麵確為網上的誤傳。但這不影響卡內奧聖約翰教堂成為“奧赫裏德的明信片”,吸引無數旅人慕名而來,成為北馬其頓最具象征性的風景。




聖納烏姆修道院(St. Naum Monastery)
位於奧赫裏德湖東南湖畔,建於9世紀,以東正教建築和拜占庭風格壁畫聞名。修道院由聖納烏姆親自建立,他是聖克萊門特的弟子,也是斯拉夫文字和文化的重要傳播者。修道院群落依湖而建,紅頂白牆掩映在鬆林與湖水之間,景色寧靜如畫。






奧赫裏德湖(Lake Ohrid)
位於北馬其頓與阿爾巴尼亞交界,是歐洲最古老、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湖水清澈,生態多樣。湖畔散布古城、修道院和村莊,曆史悠久,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




骸骨灣(Bay of Bones)
位於奧赫裏德湖東岸,是一處獨特的考古與重建景點。這裏曾發現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700年的湖上聚落遺址,考古學家在湖底發現了木樁、陶器、工具及動物骨骸,因此得名“骸骨灣”。現今的遺址被複原為古代水上村落博物館,遊客可參觀木屋、橋道及仿古生活場景。碧水環繞、木屋映湖,既神秘又寧靜,是奧赫裏德湖畔最具曆史魅力的景點之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