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普羅旺斯之旅(12): 馬賽跑步之一
2025年8月7日
7月9-12日到訪馬賽(Marseille),下榻老港北邊大約半英裏的一家相對現代的酒店。有意思的是這酒店叫LiGo跟我的名字有關。入住當天,酒店免費贈送一瓶香檳酒, 賓至如歸的感覺。來馬賽也是幾天前的決定,我原來的盤算是到尼斯,我家LD去過那裏幾次,同事提到過馬賽挺不錯的,我們都沒有來過,那就來馬賽轉悠轉悠。
我先前對馬賽的認知,主要是基於大學期間讀過的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和法國的國歌《馬賽進行曲》La Marseillaise。國歌聽過無數遍,最初以為是馬賽人寫的或者歌曲內容跟馬賽有關,後來發現進行曲的作詞作曲跟馬賽一點關係沒得。《馬賽曲》又名《馬賽進行曲》其來曆與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戰爭背景密切相關。1792年,法國向奧地利宣戰後,作曲家魯熱·德·李爾在斯特拉斯堡創作了一首名為《萊茵軍團戰歌》的歌曲,激勵法國士兵保家衛國。同年,來自馬賽的誌願軍高唱這首歌前往巴黎,在杜樂麗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首歌因此得名《馬賽曲》並廣為流傳。最終,在三年後的1795年,國民公會正式將其選定為國歌。
曆史悠久的馬賽是羅納河口省和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ôte d'Azur)的首府,城市瀕臨地中海,靠近羅納河河口。馬賽是法國第一大港與法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之一。
作為法國最古老的城市,馬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希臘殖民時期是由來自小亞細亞的希臘人建立,最初稱為馬薩利亞(Massalia);羅馬時期的馬賽是貿易和文化重鎮,與羅馬帝國緊密相連;中世紀至近代由於其港口地位,馬賽一直是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也多次受到外敵入侵;現在馬賽作為地中海門戶,城市在移民,文化融合,海運業等方麵獨具特色。馬賽是一個移民眾多的城市,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斯),科西嘉島,意大利等地區的移民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風貌。
關於馬賽的名稱的最終起源未知,但據信有可能源自古利古裏亞語,該語言在希臘人到來之前是當地的語言。拉丁語馬西利亞 (Massilia) 源自希臘語Μασσαλ?α (Massalía),這是該名稱最古老的證明,因為該城市是由希臘定居者在公元前 600 年左右建立的,即使在淪陷於羅馬統治之後,它仍然長期是一個講希臘語的地方。
在馬賽期間,清晨跑步三次,喜歡清晨跑步,一是空氣清新,二是行人稀少,多數時候就見不著人影,真的感覺這世界就是自己的。
7月10日清晨,頭天晚上喝了不少酒,睡了差不多6小時,跑步去了下麵的這些著名景點:
老港(Vieux-Port):這裏是馬賽的心髒,周邊遍布餐廳,咖啡館和市場,是觀光和當地生活的交匯地。我們頭天的海鮮晚餐就是在這裏享受的。當然這裏還有古老的市政廳與馬路對過的露天舞台,背景是海港與山頂的聖母大教堂。老港這裏有個遮陽頂,是一麵鏡子,有不少向日葵圖案,有點類似芝加哥的雲門,但肯定沒有雲門壯觀。
馬賽市政廳是一座曆史悠久, 麵朝老港的建築並被法國政府列為曆史古跡。市政廳建於17世紀,采用熱那亞巴洛克風格,建築的獨特之處是1樓和2樓之間沒有樓梯,要進入2樓必須通過後麵建築的天橋。市政廳外牆裝飾華麗,包括雕塑和旗幟,以及路易十四國王的半身像和由普吉特兄弟設計的市徽。自1673年竣工以來,它一直是馬賽市政廳,都352年曆史了,也是我見過市政廳使用曆史最長的建築了。
守護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la Garde):這是一座羅馬-拜占庭式教堂更是馬賽的象征,位於城市最高點,可俯瞰馬賽市區與地中海,守護山每年吸引超過180萬遊客。
從老港跑步上山有多條路徑,我跑的一條是Google指定的路線,有一段又直又陡又長的街,類似於舊金山的一些街道,但這條街感覺更長。跑得我呼哧呼哧的,街邊有一位好像是停車收費人員,穿著黃色的警示背心,伸出大拇指為我加油,嘴裏還咕嚕著啥的,可惜我完全聽不懂。
到了山上才早上6點多,發現大鐵欄門緊閉,正準備回撤,突然看見一位男士拿著鑰匙從教堂出來,我心中暗喜,猜這肯定是來開門的,果不然,真是來開門的,其它方向也有門,也有不少遊人等著開門。我來到教堂的瞭望台,享受清晨寧靜的海灣和馬賽市區的景色。
大教堂四周開放,可以360度俯瞰環視馬賽城和地中海,以及遠處的山脈。馬賽灣的弗留爾群島清晰可見,就在眼前,它由四個島嶼組成,其中一個島嶼伊夫島(Château d’If)是伊夫堡的所在地,曆史上是一個監獄島。伊夫堡因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而聞名於世。
聖讓要塞(Fort Saint-Jean) & 聖尼古拉要塞(Fort Saint-Nicolas or Citadelle de Marseille馬賽城堡 ):老港入口兩側有兩座大型堡壘是護衛老港的要塞。南側的聖尼古拉堡和北側的聖讓堡。跑步在北側的聖讓堡海濱步道,這裏的景色迷人,來來往往的船舶絡繹不絕,尤其是紅色的擺渡船非常耀眼。在這裏見到幾位跑步者。
MUCEM(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這座建築緊鄰北側的聖讓堡,屋頂有天橋連接。MUCEM博物館是一座建在海水中的新穎現代建築,展出地中海文明的曆史與文化。
馬賽大教堂(Cathédrale de la Major): 就在MUCEM博物館附近,非常醒目,這是一座融合拜占庭與羅馬風格的龐大建築,是馬賽的宗教地標之一。
潘尼耶區(Le Panier): 馬賽最古老的街區,彩色的房屋, 狹窄街道,塗鴉, 藝術工作坊與手工藝品店林立。跑步中見到不少的塗鴉,老慈善救濟院(La Vieille Charité)也在老城區裏。老慈善救濟院是一座建於17世紀的救濟院,如今設有博物館和詩歌中心。在老城區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不少人在窗外晾衣服,跟中國人的習慣類似,但肯定跟美國的習慣背道而馳。(完)
附照片55張
1-市政廳
2-跑圖之一
3-共和大街上的電車站
4-共和大街上的一個交叉路口
5-老港區域的聖費羅爾奧古斯丁教堂
6-停泊在老港的帆船
7-老港的諾曼·福斯特的遮陽頂
8-老港一角
9-好長一個陡坡-跑-跑-跑
10-馬賽地標守護聖母大教堂
11-守護聖母大教堂瞭望市區與地中海海灣
12-守護聖母大教堂瞭望市區與地中海海灣
13-守護聖母大教堂前海鷗站崗
14-馬賽港灣
15-圖中央海裏的小島就是伊夫堡(Château d’If),小說《基督山伯爵》描述了這個監獄島
16-保佑航海者
17-大教堂四麵景色之一
18-大教堂四麵景色之一
19-馬賽地標守護聖母大教堂
20-離老港不遠的老法院廣場
21-小狗狗為流浪漢站崗放哨,盡職盡責喲
22-街頭噴泉
23-老港一角
24-市政廳前的露天舞台
25-Mucem聖讓堡一角
26-Mucem博物館與聖讓堡一角
27-大紅船好像是輪渡
28-法羅宮與劃船者
29-聖尼古拉堡,也叫馬賽城堡
30-Cosquer地中海博物館
31-Mucem博物館與聖讓堡一角
32-聖讓堡與馬賽堡
33-大教堂
34-大教堂噴水池
35-馬賽港一角
36-馬賽港灣一角
37-壁畫
38-市政廳Mairie2/3
39-大教堂馬路對過的馬賽主教宮
40-大教堂一角
41-街頭塗鴉
42-卷簾門塗鴉藝術
43-街頭塗鴉
44-街頭畫板與上方晾的胸罩
45-綠色爬藤
46-小巷-街中央相當於排水溝
47-老慈善中心正門
48-壁畫
49-街頭塗鴉
50-一處老城堡
51-街頭塗鴉
52-街頭塗鴉
53-街頭塗鴉
54-共和大街一角
55-LiGo酒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