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黎遊記(3)榮軍院、拿破侖墓

來源: 2025-08-01 23:14:03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周三上午十一點半,我們離開巴黎聖母院,坐公交車前往榮軍院。

 

 

 

公交車沿著塞納河南岸行駛,途經盧浮宮附近的卡魯塞爾橋、協和廣場附近的協和橋。

 

 

 

 

 

十二點前,我們在榮軍院以北的榮軍院廣場下車,步行前往榮軍院。

 

 

 

 

 

來到榮軍院門前。這裏寫著法蘭西軍事博物館,說明了榮軍院現在的用途。

 

 

 

 

 

過了大門,裏麵有介紹榮軍院的曆史。

 

 

 

榮軍院始建於1670年,由法王路易十四下令建造,是一家用來接待及治療退伍軍人及戰後殘疾軍人的醫院。

 

 

 

經過幾百年來的演變,現在的榮軍院,前半部分為法蘭西軍事博物館,拿破侖墓在後半部分;另有一些機構也在榮軍院內辦公,但不對公眾開放,如:國立傷殘老兵機構、巴黎軍政長官公署、法國解放勳章監護人辦公室等等。

 

 

 

 

來到了軍事博物館一樓大廳參觀。

 

 

第一個展廳是介紹十五至十七世紀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時期的武器。

 

 

 

有盔甲、火器等等。

 

 

 

 

 

 

 

 

 

 

 

 

 

 

兒童盔甲。不是在戰場上使用,而是供貴族小孩在小時候練習時用的。

 

 

 

這裏有介紹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豐功偉業的。

 

 

 

路易十四建立聽命於國王的常備軍,內閣著名軍事家蒂雷納子爵、沃邦、和盧福瓦候爵對軍隊的改造和優化,使法國軍隊在十七世紀後期成為世界最頂尖的軍隊。

 

 

來到了喜聞樂見的亞洲(東方)武器展覽。這些武器有些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外交贈予,有些是來自印度、日本、中國等地的近代武器,來源不明。

 

 

 

 

 

 

 

滿清八旗的裝備

 

 

 

 

離開古代武器展覽廳,看到一樓走廊裏法國一戰時的雷諾坦克。

 

 

 

 

 

準備前往榮軍院後半部分的拿破侖墓。

 

 

 

拿破侖一世的陵墓位於圓頂教堂內。它是一座金色圓頂教堂,建成於1706年。

 

 

 

圓頂教堂最初是路易十四授意建造的,以便能與士兵出席彌撤。礙於皇家禮製,國王以及他的士兵須從不同入口進入教堂。為了做到讓國王以及他的士兵同時、同場出席彌撒,建築師孟薩爾設計了一座皇家教堂圓頂教堂及一家軍人教堂聖路易教堂,在建築師匠心設計下,兩座教堂融為一體,似合似離。

 

 

 

教堂內地麵由大地石鋪成,莊嚴精美的雕像及油畫作雕飾,亦有不少代表路易十四皇權的象征及雕塑。圓頂教堂金色的穹頂高達110米,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是巴黎最高的建築。

 

 

 

 

 

 

1821年,曾稱霸歐洲的拿破侖一世在其流放地 - 南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去世。十九年後,在民眾的強烈要求後,當時在法國掌權的七月王朝將拿破侖遺體從聖赫勒拿島運回法國。

 

 

拿破侖墓的規劃始於1840年。圓頂教堂向下挖空了六米,以放置拿破侖高5米、長4米、以石英岩打造的石棺。

 

 

 

 

拿破侖墓建成後,一道玻璃幕門架設在圓頂教堂和聖路易教堂中間,把兩座教堂分隔開來。

 

 

 

除了拿破侖一世外,圓頂教堂也是幾位著名軍事人物的安息之地。

 

 

 

沃邦,十七世紀末法國元帥,著名的軍事工程師,他設計的五邊形稜堡在歐洲火炮逐漸盛行的十七世紀及以後影響深遠。

 

 

福煦(Ferdinand Foch), 一戰時期的法國元帥,是戰爭後期協約國總司令。

 

從這裏進入瞻仰拿破侖石棺

 

 

亞特蘭特手持帝國寶珠和劍

 

皇鷹石馬賽克

 

 

拿破侖一世墓的規劃始於1840年,但直到二十年後才竣工,186142日由拿破侖三世皇帝揭幕。

 

 

 

拿破侖的十項成就,包括民法典、平定內亂、工商法院成立、巴黎市容改造、榮譽軍團勳章的首次頒發等。

 

 

 

 

拿破侖墓中的雕塑群像《十二個勝利女神》。地麵上,琺琅葉子簇擁著拿破侖一世獲得勝利的八次戰役的名稱。

 

 

我看到有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等,其名稱都用於巴黎塞納河上橋梁的命名。

 

 

 

拿破侖一世墓旁的牆上,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人名。

 

一戰中法軍部分戰歿者名單及其同僚(可能是榮譽軍團勳章獲得者)

 

 

二戰中參與自由法國運動抵抗納粹而戰歿者的部分名單。最上麵的Felix Eboue, 是法國曆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督、自由法國運動領導人之一,於1944年在開羅因中風去世。他在1949年被安葬至先賢祠,成為曆史上第一個安葬於先賢祠的黑人。

 

 

從拿破侖一世陵墓返回圓頂教堂一樓大廳,看到了更多名人的安息之地。

 

Turenne杜倫尼。十七世紀的法國大元帥,被廣泛地評為劃時代的戰略與機動戰大師,也是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

 

 

 

Lyautey 利奧泰,法國政治家、軍人、法國元帥,曾參與多場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法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戰鬥。

 

 

 

Jerome 熱羅姆波拿巴,拿破侖一世的幼弟,法國元帥、及威斯特法倫王國國王。

 

 

 

離開圓頂教堂(即拿破侖墓)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我忘了一件隨身物品在圓頂教堂內,想回去拿;但門衛在檢查了我的門票後,說我已經進去過一次,按規定當天不能再入內;我解釋了很久才允許我入內拿回我拉下的物品。

 

 

我來到了榮軍院二樓,眺望北側的榮譽庭院。這是一座簡潔、莊嚴的庭院。四麵拱門後的長廊擺放著70座精美的銅鑄古典戰炮。榮譽庭院是舉行各種軍事儀式的重要場地,如接待外國元首、將領退役、殉職士兵的葬禮等。

 

 

 

 

 

榮軍院二樓還有幾處展廳。

 

 

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展廳。包括幾場歐洲戰爭、海外殖民地戰爭、路易十六援助美國獨立的戰爭。

 

 

 

法國大革命、拿破侖戰爭。分析拿破侖的興起與消亡,部分展品闡述了當年一場場艱苦戰役和軍旅生活。展品包括拿破侖一世及其將領的私人物品。

 

 

 

 

 

 

奇異陳列室。2015年底新設的展廳,由三個陳列室組成。一個展示各種造形獨特的軍隊樂器;另一個迷你小人偶室展出逾5000個小人偶,有巡遊的士兵、戰馬、不同場景中的皇室成員等,還有迷你火炮典藏室。

 

 

 

 

 

兩次世界大戰展廳。為了讓未經曆戰爭的一代了解兩次世界大戰陰影濃罩下的時代,以及這兩場國際糾紛的起源和關鍵;展出上千件(套)文物,包括文件檔案、二戰當時的證物、電影、攝影作品、畫作、軍備、士兵的日用品及製服。

 

一戰中的馬恩河會戰。粉碎了德軍速勝的計劃。

 

 

 

馬恩河會戰中,法國當局動員670輛巴黎計程車把法軍從後方運往前線,以打擊德軍薄弱的側翼。雖然事後法國大肆宣揚這一愛國主義行為,但其對扭轉戰況的貢獻,更多隻具有象征性意義。

 

 

 

 

一戰法軍野戰炮主力 - 斯奈德75毫米炮,即李雲龍口中的意大利炮

 

 

 

一戰中參戰各方的軍服

 

 

 

二戰爆發前,法國以舉國之力打造馬其諾防線,以阻止德軍再次進攻;結果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從阿登山區進攻法國腹地,法國在抵抗了一個多月後投降。

 

 

1943年東線庫爾斯克戰役中,蘇德雙方使用的武器

 

 

 

1944年,盟軍從諾曼底登陸,法國解放。

 

 

 

1945年,二戰結束。歐洲的冷戰陣營。

 

 

 

作為曆史博物館,兩次世界大戰展廳、戴高樂將軍紀念館,是法國中小學生學習兩戰曆史的地方。2015年,博物館26%的參觀者為法國中小學生,博物館因而開設多條教育路線及體驗工作坊給青少年觀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