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雞西旅遊,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珍寶島。原因很簡單,珍寶島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有一段抹不掉的記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寶島精神成為當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口號。
本想一定能登島或者坐船看看珍寶島,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那天天公不作美,風大浪大,由於多日連續下雨,烏蘇裏江江水上漲,江水淹沒了珍寶島對岸的公路,也淹沒了珍寶島的一部分。距珍寶島400米的地方有一個觀景台,也因水淹沒有開放。得知上不了也看不到珍寶島,感覺這次去雞西留下了一大遺憾。
珍寶島戰役早己成為曆史,可是戰爭留下的創傷仍在。在僅有0.74平方公裏的珍寶島上,還埋著兩千多枚的地雷。這兩千多枚地雷有解放軍埋的反坦克地雷,有蘇聯軍隊埋的反步兵地雷。
根據《雞西》一書的介紹,珍寶島位於烏蘇裏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長約1700米,寬約500米,1915年因山水相互作用將地衝開而形成。1924年因島上居民住著幾位捕魚的老人,被稱為"翁島",1961年,因島的形狀酷似古代元寶,被命名為'珍寶島"。
2006年以珍寶島為核心建立了珍寶島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麵積為4.45萬公頃,保護區內大麵積淡水濕地集中連片,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原始和類型最典型的沼澤生態環境係統。保護區有東北虎,棕熊等130種野生動物,有丹頂鶴和東方白鸐等烏類169種,有鮭魚,鱘魚等淡水魚40餘種。珍寶島己成為亞洲北部水禽南遷的必經之地和東南亞地區水禽繁殖中心。
珍寶島濕地自然保護區內也建有一個大型觀景平台,這個觀景平台距珍寶島42公裏,我登上觀景平台,向珍寶島方麵瞭望,看不清楚珍寶島的輪廓,也沒看見建在珍寶島上的解放軍第五代的哨所。哨所從1969年到如今已經翻建了五次,每建一次升級一次,所以稱為第五代。
虎頭鎮與珍寶島相距不遠,虎頭鎮位於烏蘇裏江南岸,而珍寶島則位於烏蘇裏江江中。虎頭鎮有一句名言"虎頭回來不品魚,濕地回來不作畫"。意思是烏蘇裏江的魚非常好吃,吃了烏蘇裏河的魚,就不想再吃其它魚了。看了珍寶島的濕地,再好的畫家也不想再畫畫了,因為畫不出比濕地更美的畫了。有人說珍寶島的濕地是世界最美的濕地,如果你想確認它是最美的,一定要春夏秋冬都要去,相信它一定會給你畫出不同的畫卷。
觀景平台上風聲大作,我緊緊握住護欄,感覺好像隨時要被刮下去,我匆匆忙忙向不同方向拍了幾張照片,錄了一段視頻,沒能仔細欣賞珍寶島濕地的美景,也就沒有濕地回來不作畫的認識,更何況我也不會作畫。
這次沒能登上珍寶島,那就留給下次吧!珍寶島,翻拍於虎頭鎮畫廊
珍寶島,源自虎頭畫廊。
自然保護區的觀景台
觀景台上麵
濕地
濕地
珍寶島方向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翻拍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
翻拍的濕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