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正在給國內的雜誌寫一年的二次大戰著名戰役的戰場專欄,走的戰場算是挺多的了,而且我去了三四次西西裏島,我也還沒到過傑拉灘頭。感謝你去過以後貼上來的珍貴照片。
我在2007年前後才來這個論壇,之前我在幾曾回首曆史論壇混的,也算是個名人了。2005年我寫的英國元帥亞曆山大傳記,裏麵有一段是詳細論述西西裏作戰幾次計劃變更的利弊,基本都是我自己的觀點,到現在整20年了,貼上來湊個熱鬧。
************
西西裏作戰,最有意思的是作戰計劃數次變更。作為集團軍群司令的亞曆山大,對島上兩個集團軍的具體指揮幹預並不多。從5月12日北非勝利,到7月10日西西裏登陸,之間不到兩個月。其實盟軍的作戰計劃是很早就開始製定的,巴頓當初在北非登陸以後就專心研究西西裏計劃,隻是中間短期臨時調去美國第2軍救急而已。英國這邊,作戰計劃也早有準備。連美軍的指揮機構和部隊,也是各個戰役輪番的:美2軍在北非作戰同時,巴頓第7集團軍準備西西裏登陸,而巴頓的主力,原來其實不是布萊德雷的第2軍,而是道利Dawley的美國第6軍。西西裏的同時,克拉克的美國第5集團軍準備下一個意大利本土登陸,第7集團軍結束了西西裏戰役,再準備更下一個法國南部登陸。巴頓從突尼斯回來之前,做了個特別的決定。他跟布萊德雷說,這一仗之後我認識你了,我可不知道道利的第6軍能幹什麽,所以下一仗西西裏登陸,我還要你來。於是巴頓向艾森豪威爾要求換部隊,獲得批準。事實證明這是個非常幸運的決定:西西裏登陸之初,幸虧久經戰陣的“大紅1”在戈林師的反擊麵前站穩了陣腳,如果換了道利第6軍的部隊,後果不堪設想。以後來道利在薩萊諾登陸的表現,和第6軍之缺乏經驗,如果放到西西裏,被戈林師一個反擊,立馬推到海裏都有可能。
最初的作戰計劃,亞曆山大仍舊擔任集團軍群司令,全權負責地麵作戰,隻不過番號從18集團軍群改為15集團軍群,下轄巴頓的美國第7集團軍和蒙哥馬利的英國第8集團軍。兩個集團軍分別在島東南的錫拉庫紮港和島正西的首府巴勒莫港登陸,然後兩路會攻島東北尖端的墨西拿海峽。這樣安排有它的道理:首先是後勤考慮,錫拉庫紮和巴勒莫是島上僅有的兩個大港,這次登陸第一波就是9個師兵力,比後來諾曼底登陸的第一波還要多出兩個師,必須要有港口才能支持兩個集團軍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其次是島西邊巴勒莫附近的機場群,盟軍依賴空中支援,而空軍從北非起飛,戰鬥機航程有限,無法在西西裏島上空做稍長時間的停留,所以空軍司令特德將軍,特別強調要占領島西邊的機場群。第三是海軍的需要,坎寧安上將的地中海艦隊,加上成千上萬的運兵船,補給船,如果盟軍集中一處登陸的話,勢必要猥集於相當狹窄的海麵,如果德軍空襲,損失會很嚴重。但是這個計劃也有弱點:兵力分散。所以亞曆山大和蒙哥馬利結束突尼斯作戰,回來審定西西裏戰役計劃時,都感到需要修改,這點上,亞曆山大和蒙哥馬利是一致的。但是亞曆山大並不急切,蒙哥馬利特別積極,他極力主張把計劃改為,他的第8集團軍在原訂的東南登陸,占領錫拉庫紮港,巴頓的第7集團軍並肩登陸,但是沒有港口,依靠海灘補給,兩個集團軍一同向正北進攻墨西拿,英軍主攻,美軍助攻,負責警戒英軍的西側翼,防止德軍從西麵進攻。亞曆山大同意蒙哥馬利集中兵力攻擊墨西拿的觀念,但是有些猶豫,因為這個計劃有些過於損人利己,擔心美軍那裏通不過。結果,巴頓倒是出乎意料地沒有反對,反對最激烈的,是英國的海空軍,因為這樣一來,原計劃裏為海空軍的那些考慮就全都沒有了。最後,蒙哥馬利的新計劃在最高司令部的廁所裏獲得通過--蒙哥馬利兜售自己的計劃不遺餘力,艾森豪威爾司令部的人當時都躲著他走,結果蒙哥馬利把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史密斯堵在廁所裏,就在廁所裏講解了一通他的計劃,堅持立即麵見艾森豪威爾,結果獲得艾森豪威爾批準,但蒙蒂把海軍的坎寧安,空軍的泰德這些人,也全都得罪遍了。
7月10日,盟軍在西西裏登陸。登陸之初,英軍進展順利,美軍在海灘被戈林師的快速反擊好好考驗了一下,但是也挺過去了。德軍的部署,島上兩個裝甲擲彈兵師:戈林師在東邊盟軍登陸當麵,第15裝甲擲彈兵師在西,巴勒莫地區,其實凱賽林也預料到盟軍原先的計劃,兩路登陸,所以一開始沒敢動島西麵的15師。以戈林師加上意大利裏窩那師Livorno反擊美軍,隻用15師的一個戰鬥群阻擊英軍。等到判明盟軍進攻方向,立即集中兵力,扼守島東部海岸向北的公路和山口。蒙哥馬利的鄧普西第13軍在右,利斯第30軍在左,一開始順利占領向北四分之一處的錫拉庫紮,此時德軍精銳第1傘兵師趕到,英軍的進展立時停頓。蒙哥馬利讓30軍搶占布萊德雷第2軍的行軍路線,企圖借道美軍地域,迂回德軍防線。但是在西西裏的東部山地作戰,道路條件非常差,當時第2軍的形勢,是米德爾頓的45步兵師“雷鳥”在右(與英軍相鄰) ,艾倫的第1步兵師“大紅1”在左,向北前進。整個45步兵師就隻能依賴這一條124號公路。蒙哥馬利原本可以讓美軍協助迂回當麵德軍,這樣方便得多,但是非要這樣擠占124公路,45師就隻能有一條出路:從124公路原路退回海灘,再重新調到1師的左翼。英軍也要調整部署。這樣,不僅美軍向北推進的道路隻剩下兩條,英軍迂回的速度也要放慢,實際是得不償失。這樣做的原因,英國30軍軍長利斯戰後自己說出來了“我們當時低估了美軍快速推進的能力,所以要自己來做” 。而亞曆山大批準了這個決定。這次,亞曆山大絕對是過於縱容蒙哥馬利,沒有表現出總司令的權威。就連蒙哥馬利也覺得亞曆山大太軟弱,後來有一次蒙蒂對巴頓就這件事親口評論說“你幹什麽要服從這樣的命令呢?要是我,我根本就不理睬。”無怪乎直接受害的布萊德雷勃然大怒,幾十年後的回憶錄裏,耿耿於懷之心仍舊躍然紙上。
巴頓可不這麽想。他正好有個借口,即興組織一個臨時機械化軍,讓集團軍副司令凱斯指揮,長驅直入向島正西方打去,迅速拿下巴勒莫,然後回頭,沿西西裏島的北海岸攻擊墨西拿,等於是又恢複了戰前最初計劃的那個思路。這是他拿手的機動戰。最後,巴頓還先於正麵攻擊的蒙哥馬利到達墨西拿。不過一切都已經晚了,德軍已經安全通過墨西拿海峽撤回意大利本土,凱賽林總共從這裏撤出4萬德軍,6千2百意軍,97門大炮,47輛坦克,和1萬7千噸彈藥。巴頓贏了與蒙哥馬利的競賽又如何?籠中的鳥已經飛了。
對巴頓向西奔襲巴勒莫,再大迂回從北海岸側擊墨西拿的的這個做法,後來評家頗多批評。亞曆山大的回憶錄裏沒怎麽提這件事情,凱賽林的回憶錄基本持批評態度,但也沒有多說。布萊德雷的回憶錄則正麵強烈批評巴頓是為了搶占巴勒莫上報紙頭條,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集中兵力加強第2軍,從島中部原訂路線北上攻擊墨西拿。我看過不少戰史評論同意布萊德雷的見解。
我的觀點,巴頓的做法不但是正確的,而且很可能是當時環境下的最優方案。
首先,前提條件是,我完全同意墨西拿才是整個西西裏戰役的關鍵,這是討論的共同出發點。但問題的關鍵是,繞道向西攻擊巴勒莫,與這個根本目標衝突麽?我覺得不衝突,而且比單純第2軍正麵攻擊效果要好。
第一,打仗根本不是兵力越多越密集就越順利的事情,戰場上集中兵力講究一個限度,即合適的兵力密度。當時第2軍進攻軸線的主要通道124公路已經被英軍擠占。當然了,島中部向北的道路不隻這一條,還有兩三條,但是僅僅依靠這兩三條路,如何展開整個第2軍,還要加上巴頓手裏的其他增援師團(第2裝甲師,第3步兵師等)?如果把整個第7集團軍全集中在這裏,德軍依然隻要少量兵力就能封鎖道路,這是對優勢兵力的浪費。那麽巴頓還不如把擠不下的兵力用於其他方麵,開辟北海岸另一個作戰方向,這樣兵力利用效率更高,正是把陣地戰轉化為運動戰的方法。
第二,布萊德雷所說的兵力不足,是指的7月18日前後美軍占領埃納,隻有一個第1步兵師。可是這還是先前道路被搶占留下的後遺症:因為幾天前道路給了英軍,米德爾頓的45師,原先從第1師右翼,原路退回後方,重新到左翼加入戰鬥,整個是一個“乾坤大挪移” 。這樣,在短時間之內,因為空間狹窄,第2軍自己的兵力都騰挪不過來,如果再投入第2軍以外的兩三個師,哪裏是進攻,那是添亂呢。
第三,是後勤問題,第7集團軍一直是靠海灘補給的,沒有一個港口,很難支持大部隊長時間高強度作戰。巴勒莫原本就是最初計劃中的主要補給港口。後勤常常是戰爭中決定性的因素,不打巴勒莫,恐怕僅僅後勤補給,也會製約第2軍的作戰能力。那麽已經在美軍手中的阿格裏琴托港呢?從法拉戈的行文之間看,阿格裏琴托1942年還是一個小漁港(原文是漁村),應該沒有補給一個集團軍的卸載能力,否則西西裏前後好幾個作戰計劃應該會考慮到它。
第四,凱斯暫編軍奔襲巴勒莫,一共隻用了6天時間,然後巴頓開始從北海岸側擊,從時間上看,並未影響占領墨西拿的速度,如果把這幾個師加在第2軍正麵上,就那幾條道路,我嚴重懷疑6天內能比第2軍原有速度多前進幾公裏。重申,這是對兵力的浪費。
第五,還是最初戰役計劃裏的考慮,島西部機場的問題。拿下這些機場,對加強空中支援很有好處,而盟軍的進攻,是嚴重依賴空中力量的。
第六,第2軍的正麵進攻,是狹窄正麵的山地作戰,那是德軍防禦戰的強項。而從西邊沿北海岸進攻,至少還有暴露德軍海岸右側翼,運用兩棲登陸的可能性,是揚長避短的戰法。
至於實戰盟軍沒有捉住德軍主力,那是德軍防禦戰的頑強和技巧所至,不是巴頓的指揮錯誤,更不是單純為了上報紙頭版頭條,真要說為頭版頭條打仗,與其說巴頓,倒不如說克拉克後來在羅馬的行為,才是貨真價實。我的觀點是,按照布萊德雷的正麵打法,不可能比實戰巴頓的迂回打法更快到達墨西拿。
盟軍想在西西裏打殲滅戰,還有一個辦法,是同時在意大利趾尖的卡拉布裏亞登陸。這是麥克阿瑟式的跳島作戰,越過墨西拿海峽,從更深遠後方包抄德軍。這恰恰是西西裏戰役開始那幾天,凱賽林本人最為擔心的局麵。但是這樣一來,空中掩護更弱,盟軍不敢冒這個險,這一點,為凱賽林料中了。實際上,7月下旬亞曆山大真的曾經提出過這個建議,但是被戰區最高司令部否決,到8月初,德軍在墨西拿海峽兩岸集中起來,再想登陸,戰機已經錯過了。另外,亞曆山大在西西裏主要的失誤,就是過於縱容蒙哥馬利,計劃一改再改,對屬下的控製太寬鬆,這是亞曆山大擔任總司令角色的一個性格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