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六,聖年第一個大型周末活動,世界媒體聚會的第二天。周五晚上在拉特朗有歡迎會和彌撒,我去逛博物館了,沒有參加。
前一天寫日記,文字記錄下來,圖片沒有選。這天看了梵蒂岡博物館,回到家快九點,同步寫日記是很辛苦的。
結果是,一覺睡到7點10分。一般我都是五點醒,這次過於相信生物鍾。趕緊起來,收拾一下,喝了一杯咖啡,做了一個三明治帶著出門。
通知說,大家準時八點二十分在協和大街的頭集合,共同向聖彼得廣場朝聖,一起過聖門。我已經在梵蒂岡了,還得坐兩站車,回到天使橋前麵,和大隊伍集合。場麵挺壯觀的,每次喊隊,以語言為團體出發。我這次選了一個英語團,一個大團體,主要領隊太帥了,聖十字隊,俺就跟著他們了。我和安娜還說,要不要湊熱鬧,本來這次朝聖沒什麽團體安排的,我誰也沒約。安娜說,還是參與團體吧,場麵一定很壯觀的,信仰不是個人,而是團體的力量。
這條路,一起走,一起過聖門,一起穿越大殿,然後,在一個小殿彌撒,領聖餅。彌撒結束後,從大殿直接過瑞士禁衛軍的哨口 (大家拍照的景點)進入梵蒂岡內的接見大廳。
梵蒂岡很慷慨的,大廳外還提供咖啡和點心,我急著去衛生間,沒工夫喝咖啡,拿了一塊餅幹就進大廳了。
這次世界媒體和梵蒂岡的活動關於信仰和聖年的主題希望。
這次還請了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Maria Ressa 發言。她思維清晰,語言運用幹練。雖然她的觀點我不全部同意,但今天的發言有兩點讓我深思,愛是充滿力量,希望不是被動而是主動。
教宗Papa Franziskus 也來接見我們,發表簡短的講話。他已經不能行走了,是被輪椅推出來的。老人家這麽大年紀,健康狀態有些讓人擔憂。不希望禧年他老人家有什麽事情。
那些保鏢好帥氣哈
接見結束後,雖然下午還有座談會,但我還是回家,在樓下飯店吃好午飯,喝了咖啡就出門了。這次想看看高處的橘園, Aventino, 平台正在維修。羅馬城和它的台伯河
附近的Santa Sabine, Benediktiner 教派的世界首堂。古樸肅靜,這個教堂地位很高的,每年的齋月開始,聖灰周三的彌撒是在這裏開始的。
然後下坡,坐電車去火車站,想看幾個教堂
火車站前波蘭教宗的銅像,當年出來後,一片差評,認為是醜化他老人家。我其實挺喜歡這個雕像的,要看角度,他在用他的大袍保護我們,替我們擋風遮雨。
沿著火車站的大道,走過當時被羅馬人嘲笑的摩西噴泉(我覺得人物挺卡通的,沒什麽不好,放到今天大家都能接受了,作者生不逢時呀)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 裏麵Bernini的作品,Teresa。我兩年前去過Teresa 的家鄉Avilla, 現在再看,多了一份親切感。
其實呐,還可以再看兩個教堂的 San Carlino, Borromini的作品。旁邊還有一個教堂,他的老冤家 Bernini 的Sant’Andrea al Quirinale。那個英雄璀璨的時代,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羅馬也有滴。但今天我沒去。而是返回,去了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米大師把古代浴場改建成大教堂。結構非常空闊。這裏還有一條子午線,目前在維修。
然後45度方向去古老教堂 Santa Prassede,公元9世紀的教堂和古老又格外精致的馬賽克小殿。有機會,一定去看看
過馬路,再最後一次去趟Santa Maria Maggiore, 再跨一次聖門,正好在彌撒,聽了一段,就離開了。在火車站是快車40路的起點站,一路穿過周六熱鬧堵車的羅馬城,坐車心平氣和看熱鬧,然後在天使橋下車,走回梵蒂岡。
同一個角度,早上趕著去團體集合的地方 (圖一)
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感謝羅馬,你給了我如此美好的一段時間,Grazie~
~~~~~~~~~~~~~~~~~~~~~~~~~~~~~~~
今天是周日,周日的彌撒是在聖彼得大殿, 教宗主持的彌撒。
這個周末也是聖年第一次全球型規模的活動,主題是媒體和聖年,請到了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aria Ressa。 這次的彌撒還專門發了一本書。我當然是拖兒帶女去彌撒的。
彌撒非常完美,再次聽到了西斯廷唱詩班的天籟之音,又親切,也陌生了的感覺。
我坐在過道第二個位置,帶了一些聖年的信物,為了教宗走過,得到他的祝福。我一左一右,是意大利和法國的神職人員,後麵靠過道的是一位穿戴整齊的中年男人,聽他和他的鄰居交談,知道他來自日本。昨天的座談會和教宗接見,我第一次在梵蒂岡看到一個規模很大的日本團,從來沒見過,一般都是南韓的朝聖團。
彌撒結束後,教宗往我們這邊走來,他自己走路比較艱難了,是坐輪椅,後麵的日本男人,讓我傍邊的意大利神父把兩把椅子疊在一起,這樣就有一個空間讓我靠在過道了,讓我能直接接觸教宗。挺感動的,沒想到看起來冷漠和矜持的日本人,在關鍵時候幫了我一個忙。我感謝了他,分手的時候,祝他愉快旅程。都是一些小事,微不足道,但挺感動的,讓我也盡力幫助他人。
出了教堂,在廣場站了一刻鍾就是周日的Angelust, 那個窗戶是原來德國教宗的書房,現在他老人家的最後歸宿在聖彼得大教堂的地宮,離使徒聖彼得不到40米。
廣場上格外熱鬧,很多來自各國的朝聖團,還搭了一個歌台,年輕人有組織的唱歌。
一切熱鬧都過後,我到喜歡的飯館吃了午飯,還帶了一包點心回來,在羅馬的周日,聖年朝聖圓滿結束,不僅僅是自己的心程,也和團體一起相聚,沒有更完美的了,完全超出我的預計和期待。唯有感恩,告訴自己,一輩子的路要從善,做善良的人。
下午,坐車到威尼斯廣場,開始我的告別,目前威尼斯廣場是巨型工地,羅馬的第三條地鐵在施工,如果沒去過羅馬的人,根本沒有威尼斯廣場的概念了。還有,我一定要提醒大家,羅馬特別安全,沒有小偷了,我的雙肩包一直是背在後麵,街上,車上,主要景地沒有任何吉普賽人了(不是歧視,他們從前是偷竊的主力軍)。
到了威尼斯廣場,過馬路,走天梯,和我在羅馬喜愛的教堂Santa Maria in Ara Coeli,聖母告別。羅馬以冬日的豔陽來擁抱和告別我。
為什麽喜歡這個教堂,很感性的,這個古老的,高高在上的教堂讓我心儀。
我在聖母前點燃蜂蜜蠟燭,向她告別,謝謝她的照看。以前都會說,我走了,下次回來再見,而這幾年的經曆,讓我說,如果我不再來羅馬了,我們見不到了,我是多麽的信任您,愛您。感謝你保佑照看我的一生,讓我感到溫暖。
再往前走幾步,主祭台的左邊亭子,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海倫娜太後的墓,我也點燃一根蠟燭,感謝她,她影響君士坦丁信仰天主教,羅馬帝國承認天主教的合法,她去聖地朝聖,帶回來耶穌出生時的馬廄木片,他走過的木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沒有海倫娜太後,就沒有天主教的合法和發展。
然後呢,我又帶著我的寶貝們去和小聖嬰告別,快快樂樂的氣氛,最後在旁邊的小殿購置了一些信物帶回家送朋友親人們。
三隻蜜蜂代表巴貝裏尼家族,他們出過紅衣主教和教皇,也是羅馬巴洛克時代藝術的慷慨金主。
出了教堂的側門,陽光下古老的曆史,不朽的羅馬廢墟。
Kapitolino又是建築工地了,除了羅馬最後一位詩人皇帝,四周都在維修。
我想去羅馬古老的猶太區看看,看看烏龜泉,Fontana Delle Tartarughe 沒想到被圍得嚴嚴實實,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
16世紀開始建,最後貝爾尼尼在17世紀完成,巴洛克的完美精華
然後走在猶太區的街道上,這個廣場有很多猶太飯館,排長隊的是猶太麵包店,雖然看著長隊,我以前吃過它的點心,不好吃。
這個是最最典型的猶太風格
今天我不想去鮮花廣場,一到周末,四河廣場和鮮花廣場總是很多人,我往台伯河的方向走,路過整修一新的Palazzo Farnese宮殿,照片看起來就是工整而已,要在它的側麵走走,它側麵的規模和厚度,完殺佛羅倫薩的文藝複興宮殿們, 米大師在這裏也留下手筆。現在是法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如果時間充裕,可以預約參觀。
然後拐到羅馬一條比較獨特的大街 Via Giulia。工整氣派同時安靜,走幾步就是台伯河,非常高大上,同時安靜的區域。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居住了很多年,她就住在這條街上。
我要趕著在五點之前回到梵蒂岡,因為地宮6點關閉,我想和德國教宗告別。周日公交車不穩定,我就沿著晚冬陽光下台伯河一路走,特別舒服的假日羅馬散步
遠處的橋Ponte Sisto,15世紀當年教皇下令造的橋,從前到羅馬朝聖,要走過的橋,很多年的曆史了。周日很多羅馬人從老區Trastevere往城中心走,仿佛時間回到了過去
就這樣,來到聖彼得大殿,這是當年波蘭教宗遇刺的地方
下了地宮,周日聖彼得大殿很熱鬧, 印象中是所有羅馬人都來走聖門了,安靜的地宮空無一人,都是教皇們和教宗們的墓地,讓我想起他們在世時的無上榮耀和權力。而現在,他們靜靜地躺在這裏,我一一走過,劃著十字。
然後呢,我又坐車返回城裏,在古競技場告別羅馬,就是想站在那座小山上,看羅馬的年輕人們在那裏玩籃球,世界最佳籃球場。
我又站在那座橋上望著夜幕中的古競技場,也感謝安娜,她陪伴我的歲月。大家都說,我把這個孩子帶大了很不容易,犧牲很多個人利益和歲月,其實老天把這個孩子交給我,讓我知道生命的不易和對信仰的忠誠。這一份親情也是聖年的感悟吧。
就這樣轟轟烈烈開始的聖年朝聖,回歸溫柔的感情世界,唯有感恩,這一生,無論怎樣大起大落,上天一直是在托著我,沒有徹底掉到地上。
也感謝大家花時間讀這些樸素的文字,祝福你們,健康平安快樂,感謝,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