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馬賽曲專門去了趟馬賽
到法國可以不去巴黎,不能不去馬賽。現代法國源於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的象征是馬賽曲和《自由女神引領人民》,都與馬賽有關。
北非城市卡薩布蘭卡因為電影《卡薩布蘭卡》而出名,因歌曲出名的城市除了馬賽大概不會有第二個。1792年8月10日,來自馬賽的民眾,在前往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的路上高唱《萊茵軍團戰歌》,這首歌一時風行全法。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法國國歌,更名馬賽曲。
不過真到了馬賽會有點失望,馬賽人悠閑自得,維持著地中海生活方式,遠離政治,完全沒有了當年的激情。那就放慢腳步,看看內城高處的守護聖母聖殿、聖維克多修道院、隆尚宮和馬賽老港附近的馬賽大教堂(國家紀念碑)、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國家博物館(建於2013年)、舊港的十字軍古堡及隔著海灣的伊夫島國家監獄。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在馬賽被人誣陷,被關孤島14年後越獄,故事由此展開。伊夫島因此聞名於世,1926年被法國政府指定為法蘭西曆史紀念地。
當然也別忘了再聽一遍馬賽曲,體驗一下馬賽人當年進軍巴黎的場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qZq5v8UjNg)及網友對馬賽曲的留言 - “這首歌太法國了,我的麵包都變成了羊角麵包”:
- 你可以在這首歌中感受到整個法國大革命。
- 我是美國人,但我敢肯定,如果沒有這些人,我們隻不過是一個殖民地……謝謝你,法國。
- 聽完這首歌很難不激動。法國萬歲!
- “顧客就是上帝”,“我們斬首國王”。
- 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曆史的轉折點。
- 這首歌很有深度,充滿了擺脫暴政的痛苦和鮮血。
- 這首歌太法國了,我的麵包都變成了羊角麵包。
- 這首歌讓我為自己是法國人而感到自豪,而我甚至不是法國人。
- 這是一首充滿攻擊性的歌曲……該死……
- “每個人都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自己的國家,另一個是法國”——托馬斯·傑斐遜
- 我從來不知道一首法國歌曲能給我如此的力量。
- 當你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但人們卻認為你總是投降。
- 我們必須首先感謝法國那些站出來反對不公正和暴政的人。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享受今天的自由。祝巴士底日快樂,德國向你致以問候。
- 我把這個拿給奧利奧看 - 現在它成了馬卡龍。
- 法國大革命改變了世界曆史。
- 某個國家攻擊法國,整個法國拿出刀“我們需要鮮血澆灌我們的田地”(歌詞)。
- 這些人在起義後僅兩天就廢除了國王,建立了現代第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永遠尊重法國人民。
- 是的;法國大革命後的法國民主有點… 極左翼勢力掌權,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熟食店。
- 你的意思是用無禮的方式殘忍地謀殺了他們的國王,並在世界上製造恐怖?法國有很多偉大的事情,但 1789 年革命不是其中之一。
- 理解歌詞就明白了為什麽法國在美國革命期間是盟友。兩個偉大的國家都有紅、白、藍三色國旗。法國送給美國美麗的自由女神像作為禮物。
- “自由之樹必須時常以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澆灌。” - 托馬斯·傑斐遜
- 他們投降的戰爭是百年戰爭、七年戰爭、拿破侖戰爭、普法戰爭、二戰。
- 法國是贏得戰爭次數最多的國家,實力強大,僅投降四次。
-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是唯一向塞爾維亞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西方國家,甚至通過撤離拯救了數百名塞爾維亞士兵。當時我們唱著《馬賽曲》,對法國的熱愛幾乎與對塞爾維亞的熱愛一樣強烈。
-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