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自由行(7) 鼓樓、鍾樓

第六天(7/30/06)上午,前往北京鼓樓和鍾樓
 
 
 
鼓樓。銅刻漏。古代計時工具。
 
 
 
 
 
樓內原擺放有25麵鼓,其中一麵主鼓,24麵群鼓,鼓均為整張牛皮蒙製,長2.25米,直徑1.34米。
 
 
 
 
從鼓樓向南望
 
 
鍾樓。鍾樓上的鍾重達40噸。
 
 
 
在古代,鼓樓定更擊鼓、鍾樓撞鍾報時極有規律。古人將黑夜分為五更,每更次為一個時辰,即現代的兩個小時。元明兩代的報時方法已無據可查,清代原規定報時方法為:定更及亮更,皆先擊鼓後敲鍾,其二至四更則隻敲鍾不擊鼓。乾隆後改為隻在夜裏報兩次更,每晚定更(即一更,19點-21點)和亮更(即五更,3點-5點)先擊鼓後撞鍾。定更時鍾聲響城門關,交通斷,稱為“淨街”;亮更時,鍾聲響城門開,所謂“晨鍾暮鼓”。擊鼓和敲鍾的方法相同,俗稱:“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如此兩遍,共108下。”古人用108聲代表一年,一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古人把五天稱為一候,一年72候),這些數字相加為108。
 
 
 
從鼓樓上眺望北海公園
 
 
 
北海位於北京市的中心,是乞今為止中國現存曆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古典皇家園林,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曆史。
 
北海園林始於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北海為中心營建元大都,瓊華島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劃入皇城之內,賜名萬歲山、太液池,北海就成為後來北京城的奠基石。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正式遷都北京;萬壽山、太液池成為紫禁城西麵的禦苑,稱為西苑。明代向南開拓水麵,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襲明代的西苑,乾隆時期對北海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奠定了今日北海的規模和格局。
 
1925年北海辟為公園,對公眾開放。
 
北海公園占地69萬平方米,其中水麵為39萬平方米,主要由瓊華島、東岸、北岸景區組成。瓊華島上,巍巍白塔聳立山巔,成為北海公園的標誌;北海岸邊,環湖垂柳掩映著濠濮間、畫舫齋、靜心齋、天王殿、快雪堂、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等眾多著名景點,猶如一塊碧綠的翡翠鑲嵌了粒粒珍珠。園內樹木蔥蘢、花繁葉茂,齋堂殿宇鱗次櫛比,亭台樓閣錯落有致。
 
北海園林博采眾長、既有北方皇家園林的宏闊氣勢,又有江南私家園林的婉約風韻;既有帝王宮苑的富麗堂皇,又有宗教寺院的莊嚴肅穆,氣象萬千,渾然一體。北海是中國古典皇家園林的藝術傑作,是世界園林藝術領域中的稀世瑰寶。
 
鼓樓。樓梯
 
 
 
北京鼓樓和鍾樓。原建於1272年,明朝永樂年間(1421年)於今天的位置重建。
 
1745年,原來的木結構鍾樓毀於大火,乾隆皇帝決定將鍾樓改建為磚石結構。兩年後重建完成,乾隆在鍾樓前豎立了一方大石碑,上麵刻有重建鍾樓的銘記記錄。
 
 
 
 
螭首方座,碑首題額《禦製重建鍾樓碑記》。文中寫道……“當午夜嚴更,九衢啟曙,景鍾發聲,與宮壺之刻漏,周廬之鈴柝,疾除相應。清宵氣肅,輕飆遠揚,都城內外,十有餘裏,莫不聳聽”…… “朕惟神京陸海,地大物博,通寰別隧,黎庶阜殷。夫物龐則識紛,非有器齊一之,無以示晨昏之節。器钜則用廣,非藉樓表式之,無以肅遠近之觀。且二樓相望,為紫禁後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