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個大早,去Galata 大橋上走走算是晨練了。橫跨金角灣的加拉塔大橋是伊斯坦布爾的一座標誌性建築。橋上似乎永遠有人在釣魚,橋的下層布滿了餐館和咖啡館。對岸的卡拉柯伊 (Karaköy) 區,應該是個閑逛的好地方。不巧我去的時侯加拉塔塔(Galata Tower)正在修複,不開放,那就留給下次吧。
趁遊客少,快速轉了一下Egyptian Bazaar也就是常被稱之為香料市場。如今外出旅行很少帶東西回家,逛商店本著隻看不買的原則,碰到太熱情的店家也不好意思多停留,到此一遊了。
本想進Yeni Camii (新清真寺)看看,無奈大門緊閉。新清真寺的修建始於1597年,由蘇丹默罕默德三世的母親蘇丹薩菲耶下令修建,但直到1665年,蘇丹默罕默德四世統治時期才完成。新清真寺靠近金角灣,臨近埃及市場,是一個重要的禮拜和社區聚會場所,我的旅館也在附近,雖然經過多次,但就是無緣進入。
在旅館吃了早飯後就去了著名的多爾瑪巴赫切宮(Dolmabahçe Palace),也就是新皇宮。宮殿由蘇丹阿卜杜勒麥吉德一世下令建造,於1843年至1856年間建成,同年蘇丹阿卜杜勒麥吉德一世搬入多爾瑪巴赫切宮,取代托普卡帕宮為奧斯曼蘇丹的主要住所。在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期,它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行政中心,也是最後一位奧斯曼蘇丹的住所。後來成為現代土耳其創始人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的總統府。
多爾瑪巴赫切宮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一側,曾經是一個天然港灣,後來被填平成為一個皇家花園,最終在這裏建造了多爾瑪巴赫切宮。宮殿麵朝博斯普魯斯海峽,擁有優雅的雕刻裝飾。宮殿的外牆由大理石和花崗岩建造,顯得格外壯觀。以後多次乘渡輪從此地經過,在船上可以看到皇宮的全貌
宮殿周圍有精心設計的花園,種植了各種植物和花卉,花園延伸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岸線,從這裏可以看到壯麗的海景
我去得早,遊客不多,售票處有免費的語音介導。新皇宮內部裝飾華麗,有金箔、水晶吊燈和歐洲家具。宮殿的禮儀大廳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波希米亞水晶吊燈,重達4.5噸。蘇丹的臥室和私人房間同樣裝飾華麗奢華,美輪美奐,處處可見精美漂亮的鋼琴,還有專為家人準備的室內樂演奏廳,總而言之,此時整個奧斯曼帝國已脫胎換骨,妥妥的一個歐洲皇室,蘇丹的皇宮已經完全能和其它歐洲皇宮相媲美。可惜皇宮裏不允許拍照。
多爾瑪巴赫切宮 (Dolmabahçe Palace) 的建設雖然奢華壯麗,象征了奧斯曼帝國的富麗和權力,但也給奧斯曼帝國帶來了巨大的債務負擔。到了19世紀晚期,奧斯曼帝國的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最終導致了國家財政的崩潰和國際債務委員會的成立,以監督和管理帝國的財務狀況。 “歐洲病夫”在曆史上就是用來形容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的奧斯曼帝國。
離開多爾瑪巴赫切宮就乘車去了奧爾塔卡雷清真寺(Ortaköy Camii),這座清真寺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畔的 Ortaköy 礁石上,背景是伊斯坦布爾的著名地標7月15日烈士橋,清真寺以其獨特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和特殊的位置而聞名。清真寺內部和外部均裝飾精美,包括華麗的穹頂、裝飾藝術和瓷磚。正巧是周日,清真寺周圍非常熱鬧,還有義賣活動,土耳其婦女在清真寺外擺攤做Golzeme 看著很有食欲,我買了一份菠菜奶酪的Golzeme然後在海邊找了個椅子,享用了價廉景美的午餐。
7月15日烈士橋通常稱為博斯普魯斯大橋,是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懸索橋,連接了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和亞洲兩岸。大橋最初於1973年開放,以促進伊斯坦布爾兩岸的交通和經濟發展。後來,它被重新命名為“7月15 日烈士橋”,以紀念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未遂政變期間在該橋上喪生的烈士們。
Ortaköy Ferry(Ortaköy 渡輪)是連接伊斯坦布爾市中心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沿岸 Ortaköy的一條重要渡輪航線。此航線不僅用作日常通勤,也是一條及其經濟實惠的旅遊路線,我在此地上船,觀沿途美景,回到老城(Eminönü)。原本隻在書本上讀到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如今是近在咫尺,漂在歐洲和亞洲之間,做做白日夢,何等的享受啊!
回旅館的路上看到一家飯店門口有一個掛爐烤羊腿,非常誘人。晚飯就在這裏吃了。出門前看了不少遊記,也在地圖上標好不少飯店,但這次基本上沒有專程去那些飯店,宗旨是盡量去當地人多的飯店。回想一下,真是從來沒有翻過車。
明天是在伊斯坦布爾的最後一天,再次檢查一下Google地圖上標好的景點,突然發現關閉四年的 卡裏耶清真寺Kariye Mosque 居然在一周前對外開放了。這絕對是一個驚喜,隻能取消明天去王子島的計劃了。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