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的四座橋(二)——內雷特瓦河斷橋

來源: 俠影萍蹤江湖遠 2024-06-18 10:39: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155 bytes)

南斯拉夫有幾部戰爭電影,在八十年代廣為流傳。其中的《內雷特瓦河戰役》一片,給我印象極深。小時候一邊看一邊心中迷惑:這TMD的是遊擊隊?你管這叫遊擊隊?南斯拉夫遊擊隊有一排排的大炮,能和 德國 坦克正麵對轟(這當然有點誇張了)。遊擊隊員都穿著漂亮的統一的軍服,好多演員都像男模。女兵還有時髦的黑色皮夾克,勾勒出苗條的腰身。武器方麵,人手一挺輕機槍,滿身掛滿子彈帶,這裝備也太好了吧?我們小時候在電影裏看到的 中國 遊擊隊,都是老鄉打扮,哪有這陣勢?於是被震撼了。


《內雷特瓦河戰役》這部片子氣質很特殊,和其它南斯拉夫電影不太一樣。因為它是合拍片,由南斯拉夫和 美國 、 德國 、 意大利 合拍,是國際合作的產物。這片子裏麵出場很多西方的明星。 比如 80年代 中國 觀眾特別熟悉的光頭明星尤·伯連納(Yul Brynner)(出生於 海參崴 的俄國人,和英格麗·褒曼合演過《真假公主》),甚至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公民凱恩》的導演)。他那時候已經胖得走了樣,在電影中扮演一個反動政客。

光頭明星尤·伯連納(Yul Brynner)

改革開放之前的譯製片水平高,很大原因是一大批頂級人才的原創權力被剝奪,隻能搞翻譯和譯製片。《內雷特瓦河戰役》也不例外。片子一開始,一個男中音就以詩一樣的語言朗誦道:“國家的一半是寒冷的荒山,一半是深綠色的峽穀……”

峽穀深山激流,就需要有橋。橋的重要性,對當地人來說,不言而喻。

於是我們看到南斯拉夫人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在現實中,都和他們的橋彪上了勁。

所有的橋都被炸過。

《內雷特瓦河戰役》裏麵的橋,也被光頭明星炸了。他的姿勢手法,和《橋》電影裏麵的工程師一模一樣。


這座橋現在仍然存在,就是這一座。


橋位於Mostar和 薩拉熱窩 這兩座城市之間必經之路上,因此成為跟團遊客在途中一個方便的休息地和落腳點,旅遊大巴不時停靠。

這座被炸毀的鐵路橋,在二戰後被保留,並擴建成了一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邊的坡地上擺著遊擊隊使用過的大炮,還有一座紀念館。我看了看斷橋,正想著要不要到紀念館裏逛逛。此時幾輛大巴開來,停穩後下來烏央烏央的中學生,像蝗蟲一樣聚集在紀念館門口和室內,呱噪吵鬧。自從疫情之後,就有密集人群恐懼症。於是放棄了紀念館,重新開車上路,奔Travnik而去。


《內雷特瓦河戰役》拍攝於1969年,後來又拍了一部《蘇捷斯卡戰役》。這兩部大片有點像南斯拉夫的《大決戰》係列影片。這兩部片子西方都深度參與。《蘇捷斯卡戰役》中居然是Richard Burton(著名 英國 影星)扮演鐵托。為什麽西方資本和電影界巨頭們這麽積極地幫助南斯拉夫,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拍攝革命戰爭題材的主旋律片呢?這等於是幫助敵對陣營做宣傳嘛?這要從鐵托和斯 大林 的決裂說起。

二戰結束後,在蘇聯的幫助下, 東歐 共產黨政權紛紛建立。其 中南 斯拉夫的鐵托,是最左的,野心也最大。當時他夥同 保加利亞 的季米特洛夫,想搞出一個巴爾幹聯邦。斯 大林 馬上嚴厲製止。本來南斯拉夫就號稱巴爾幹之虎,再把 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阿爾巴尼亞 搞到一起,成立一個巴爾幹聯邦,簡直是一個可以同蘇聯分庭抗禮的小蘇聯了。於是蘇聯和南斯拉夫的矛盾加劇。 中國 知識分子非 常熟 悉的米洛萬·吉拉斯(《新階級》的作者),在《同斯 大林 的談話》一書中披露了很多雙方的矛盾和爭執。

在斯 大林 雷霆之怒下,南斯拉夫被踢出了共產主義陣營。

在蘇聯陣營的高壓之下,南斯拉夫孤掌難鳴,必須尋找新的靠山。於是特托的政策急速轉彎,向西方靠攏,並發明出了一個“不結盟運動”。而西方陣營也樂見東方陣營出現分裂。南斯拉夫等於是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打入一個楔子。所以西方對其青睞有加,大加扶持。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麵,給予了南斯拉夫慷慨的資助。這兩部合拍電影,就是這種政策下的產物。

斯 大林 死後,南斯拉夫也並未重新歸隊,而是在東西方陣營之間左右逢源,狠狠地吃了幾十年的冷戰紅利!

中國 在期間改善中美關係,後來走改革開放的路,其實是步南斯拉夫後塵。甚至中蘇矛盾的展開,和當時蘇南矛盾都有很大的類似,是對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的競爭。

我看過南斯拉夫70年代的宣傳影片,裏麵展示 新城 區的成片的高樓和氣派的立交橋。這些都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後,90年代中後期才多起來的東西。南斯拉夫70年代就有了。鐵托時南斯拉夫人可以夏天到 意大利 海濱度假,生活水準可以說相當高。

但是南斯拉夫的好運到80年代為止!80年代末, 美國 記者兼作家Robert D. Kaplan在南斯拉夫遊曆的時候,發現“這個國家一年比一年貧窮,一年比一年動蕩”!在 科索沃 ,他發現西方資金援助的豪華酒店已經成為爛尾工程。因為80年代東西方之間的緩和, 東歐 其它國家的鬆動,西方國家已經不需要南斯拉夫充當反蘇的棋子了,因此投資和援助急劇減少。南斯拉夫通過冷戰紅利廉價獲得西方資本的時代結束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當年從薩拉熱窩去Mostar一日遊,導遊專門在這裏停一下,講這部電影 -Ycart- 給 Ycart 發送悄悄話 Ycart 的博客首頁 (195 bytes) () 06/19/2024 postreply 04:19:12

那時的電影配音相當有魅力 -隨易- 給 隨易 發送悄悄話 隨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9/2024 postreply 14:20: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