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開普敦遊記(上)-- 周遊世界的裏程碑式城市

來源: 捷潤 2024-05-15 17:01: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0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捷潤 ] 在 2024-05-15 17:03: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30多年前,1994年4月27日,在經過持續幾個世紀的白人統治之後,南非黑人首次在大選中投票。這標誌著南非種族隔離統治的正式結束,幾天後,納爾遜·曼德拉宣誓就任該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荷蘭殖民者於17世紀的到來,以及英國殖民者於18世紀及19世紀的到來,迫使南非長期成為一個讓黑人係統地遭受種族隔離和歧視的國家。一個例證是電影《甘地傳》開篇的故事,它講述了1893年,青年律師甘地年僅24歲,他在英國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訴訟案件,正坐在火車的頭等車廂裏,卻因膚色而被驅出。而到了1948年種族隔離製度還被編入法律並被正式化。它根據膚色嚴格地將人們分為不同的階級,並將白人少數置於最高階級,而所有其他人, 包括黑人、原住民、多種族人以及印度契約工人的後裔等則低於他們。在1948年至1994年期間南非有諸多種族歧視的法律,例如,《背德法》(The Immorality Laws)。雖然根據1927年的法律,白人和黑人之間的通婚已經是非法行為,但這項修訂版的法律還將白人與所有其他群體之間的婚姻和親密關係定為犯罪。處罰最高可達5年監禁。這完全是逆曆史潮流而行。

南非的自由之路漫長而血腥,成千上萬敢於大聲或安靜抗議的黑人活動家和學生被監禁和殺害。

那些時光的創傷至今仍清晰可見。在南非的人口中,黑人占到了81%。但是,財富不過20%左右。南非目前已成為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10%人口擁有超過80%國民財富。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為0.63,非常之高。國家仍然背負著過去的創傷和揮之不去的不平等,黑人社區繼續遭受著不成比例的貧困之苦。

2024年南非的人均 GDP預計為 6,400 美元左右,而南非的人口數量約為 6,300 萬人左右。開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是約翰內斯堡。我在到南非旅遊之前我還是讀了一點它的曆史,做了一些功課。至於英國在南非的戰爭,南非曾經試圖造原子彈,國際社會對南非的製裁等等話題在此不表,本期主要聊美景美食。

南非的開普敦,位於著名的開普半島上。為什麽說它著名?因為好望角在它的最南端。城市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坐落在大西洋和桌山之間,因而享有亮麗的海岸線和壯闊的山巒景觀,是南非最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一個融合了自然景觀和多元文化的獨特城市。來南非前我以為南非沒有很多美食,殊不知南非美食非常出色,而開普敦的美食堪稱世界一流,尤其是海鮮,好吃還便宜。喜歡美食的人知道魚一般是冷水深海中的好吃,好望角那裏的海域滿足冷水深海條件。你可能不知道開普敦的美食受到了不少印度美食的影響,印度裔在南非的人口比例在2.7%左右,這是因為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英國從印度引進了大量勞工。有不少人不喜歡印度美食,一說印度飯就持有大為不屑的態度,殊不知印度美食在世界有多大影響。

我們首先去了桌山(Table Mountain)。它是開普敦的標誌性景點之一,其獨特的平頂形狀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座山脈海拔約1086米,從城市中心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矗立在那裏。遊客可以選擇乘坐纜車或者徒步登山到達山頂,欣賞壯麗的景色。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城市、開普半島以及延綿的大西洋。“桌山”其實是一組群山的總稱,位於開普敦城區西部,獅子頭、信號山、魔鬼峰等山峰,千姿百態,氣勢磅礴,鬱鬱蔥蔥。由於地處兩洋交匯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地中海式的奇特氣候環境,山頂終年雲霧繚繞,充滿神奇莫測的氣氛,有時雲霧也會偶爾散去,但這樣的日子一年中屈指可數,而且每次也就持續數個小時。我們坐纜車登頂時大霧彌漫,看不清山下,運氣不好,但這也正常。

下山後我們來到了維多利亞與艾爾弗雷德海濱(Victoria & Alfred Waterfront)。這是開普敦的主要旅遊目的地之一,也是城市的繁華商業區,不可錯過。這個曆史悠久的海濱區域保留著許多曆史建築,擁有眾多的購物中心、餐廳、酒吧、博物館以及娛樂場所。遊客可以在這裏購物、品嚐美食、觀賞街頭表演,或者乘坐遊船出海欣賞開普敦的美麗海岸線風光。這裏也是出發前往羅本島(Robben Island,俗稱監獄島)的碼頭之一,遊客可以乘船前往這座曆史悠久的監獄島去參觀。在島上有曾經關押曼德拉的牢房以及其他曆史遺跡,參觀有助於了解南非的曆史和民主進程。我們在開普敦僅僅停留兩天半,沒有時間去監獄島。

第二天我們去了開普半島(Cape Peninsula), 它位於開普敦市南邊,是一個自然景觀優美的地區,擁有壯麗的海岸線、迷人的海灘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在開普半島,遊客可以參觀著名的好望角,這是一個觀賞日出和日落的絕佳地點,也是南大西洋與印度洋的交匯處。開普角(Cape Point)的風很大,也很冷,海浪如峰,大洋狂作千堆雪。隻是我在山峰上,沒有在水中,風、浪、我,三者相好無事。我們還是挺激動的。畢竟這裏絕對算得上人生旅遊經曆的重要裏程碑。此外,開普半島還擁有開普半島自然保護區,遊客可以在這裏徒步探索,欣賞罕見的植物和動物,特別是開普半島國家植物園(Cape Peninsul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我豎雙手大拇指稱讚。開普半島是開普敦旅行中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去過後,旅遊會來便可大肆吹噓自己曾經好望角,見過“殺人浪”,吹過“晃山風”。

有詩為證。

(一)

從舊金山到好望角
去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擁抱
帶著無限的好奇
哪怕旅途萬裏迢迢
曾聽過“殺人浪”、“晃山風”
似乎海客之談可信度渺渺
波塞冬(海神)一怒巨瀾高千丈
仄費洛斯(西風神)乍然發力山峰欲倒
期望著同那紅頂燈塔相見
它是我祈禱遍遊世界的神廟

(二)

慶幸、慶幸、慶幸
今天風、浪、我、在這裏一切相好
這裏就是好望角
這裏就有我的神廟
從燈塔處東望
一個新的世界在閃耀
象是我初識的戀人,
對它我說: “你好”
拜過了我的神廟
我的征帆又要起錨

據說好望角這裏11級海風是常有的事,還不時出現“殺人浪”。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後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

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率探險隊從裏斯本出發去尋找一條通往“黃金之國”的航線。當船隊駛至大西洋和印度洋會合處的水域時,突然海麵上狂風大作,濤驚浪駭,幾乎整個船隊遭到覆沒。最後巨浪把船隊推到一個未知名岬角上,他們幸免於難。迪亞斯將此地名命為“風暴角”。1497年11月,另一位探險家達·伽馬率領艦隊沿著好望角成功的駛入印度洋,而後滿載黃金、絲綢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便將“風暴角”改為“好望角”,從此好望角成為歐洲人進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標。好望角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遇難海船難以計數,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亞斯再度行經好望角,不幸碰到災難,葬身於此。

(更多圖片影片請看開頭video)

現在如我所承諾的每期談一個常用修辭手法,來看上麵自由體詩的這一句我采用了一個什麽修辭手法?

“慶幸、慶幸、慶幸

今天風、浪、我、在這裏一切相好”

反複修辭,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便構成反複修辭。反複在詩歌和小說中最為常見。李清照詞《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就是一個好例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