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想去遊附近的古鎮,既要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又不像朱家角和七寶那樣遊人如織,楓涇古鎮成了首選。
古鎮隸屬上海市金山區,位於上海市西南。我們自駕走滬杭高速,楓涇出口收費站下來沿指示牌開,數分鍾到達古鎮入口處的停車場。停車場旁和古鎮沿途均有免費公廁。
建於原吳越分界牌坊舊址的仿古牌坊位於停車場旁,上方醒目的楓涇二字,由已故國畫大師程十發所題。牌坊雕梁畫柱,展示楓涇的曆史、人文和風土民俗。
楓涇古鎮成市於宋,建鎮於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地跨吳(江蘇)越(浙江)兩界。 千百年來,靜靜地枕著江南之水,“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巷”,粉牆黛瓦,古色古香,是中國的曆史文化名鎮。
遊古鎮免費,參觀博物館套票¥50,老人半票。 我們買了套票,包括參觀金圃宅第,丁聰美術館, 江南婚俗館,丁蹄作坊, 程十發祖居,人民公社舊址等。
從古鎮服務中心購票進去,首站是金圃宅第。 該陳列館原為乾隆時期的朝中要臣謝墉在楓涇家鄉的老宅,建於乾隆後期,三井三棣及東西廂房、馬廄、河埠一應俱全。
金圃宅第內展示楓涇1500年來的名人大事,從春秋戰國吳越分界、清朝至今,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家族史、鎮史和收藏盡顯此地盛行的學風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謝墉家為名門望族,祖上謝安為東晉宰相。謝安年輕時隱居東山,常伴王羲之左右,揮毫撥墨,直至40多歲才受命為官,這便是“東山再起”的典故。
謝墉深受乾隆帝賞識,先後侍4位皇子課。76歲時臨摹王羲之的《佛遺教經》,至今有200多年的曆史,難得的墨寶。
庭院立有舉人、進士、狀元三個牌坊,旁邊牆上畫著學子們從童生通往進士的“詩書之徑”。院中環境幽靜,清新雅致,由我們包場:)。
沿河走向丁聰美術館。
丁聰是中國當代最負盛名的漫畫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報刊上發表諷刺漫畫作品。室內7個展廳展出從上世紀30年代起、各個時期的作品100餘幅,包括諷刺幽默、名著插圖和人物肖像等,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他的正義和良知。
楓涇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水網遍布,河道縱橫。 現有石橋39座,最古老的“致和橋”建於元朝致和年間(1328年)。
致和橋橋端的送子觀音栩栩如生,“佛渡有緣客,子送積善人”,生動演繹了致和橋“廟連橋,橋裏廟”的人文曆史景觀。
一旁還有始建於明景泰年間的得泉亭、得泉井;三景合一是遊覽楓涇的一個亮點。說到得泉亭和得泉井,還有一個小故事。
元末明初,楓涇鎮上有一戶顧姓人家,樂善好施,修橋建廟,被當地人稱道。明景泰年間(1450年),富商顧文昺在建房造屋時挖到很多金銀元寶。他用這些天賜之物,在挖到錢之處築造了七口井,俗稱“七星井”,井井相通,泉水甘甜,方便來往路人飲用解疲。
天上的七星得知此善舉後施仙法賦予每口井不同的特效,飲後可升官發財的,可強身健體的,可祛病消災的等等。 其中一口井建在“得泉亭”內 。
得泉井旁的建築內是江南水鄉婚俗館。“情投意合、同床共枕、永結同心;成對成雙、青梅竹馬、生死不渝”等200條風俗成語,把結婚的真諦描述得淋漓盡致。千年婚俗、百年婚禮、百年婚照、百年婚證、百年婚房等展示,表現了江南婚俗的百年演變過程。收集的一件件江浙滬地區婚俗實物,記錄著一個個的樸素而又真實的故事,見證著時代變遷中人民生活風俗習慣的變化。
元代的楓涇已是商業重鎮,來往商賈雲集溪河兩岸,臨河而建的商業長廊長達800多米。楓溪長廊南起致和橋,經文中路沿市河至東柵泰平橋,全長528米。
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製的“紅燒豬蹄”,始於清鹹豐二年(1852年),迄今已有150年曆史,為“楓涇四寶”之一。煮製“丁蹄”選料講究,須用當地周邊的楓涇黑毛豬四蹄為原料,佐以中草藥,經三文三旺工藝,用十幾味佐料烹調。燒好的丁蹄肉糯而香,湯濃而膠,即可作冷盆佐酒,也可當熱菜下飯,可口美觀,冷切時如片片琥珀。 曾獲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獎狀和證書,先後兩次獲得國際博覽會金獎。
三百園,因室內展示的三百多件展品 – 百燈、百籃、百行等代表物件而得名。 原主人為陳舜俞,曾在朝廷位列屯田員外郎,相當於現國家農業部副部長。官居高位,廉政正直,一生兩袖清風,因看不慣朝中的一些醜象,幾次罷官,隱居故裏。他學識淵博,喜歡吟詩作畫。與詩人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交往甚厚,為莫逆之友,常一起喝酒作詩,談笑人生。去世後,司馬光為他寫了憑吊詩:“海隅方萬裏,豪雋幾何人,百沐求才盡,三薰得士新,聲華四方聳,器業一朝伸,他日蒼生望,非徒澤壽春”, 蘇東坡也曾“哭祭其殯”,到他的棺材前哭著為他寫了祭文。
遺憾的是這座記錄了陳舜俞豐功業績與坎坷人生的大宅院當時不對外開放。
走過鎮上北豐橋,信步東向,就是楓涇古老的和平街。和平街151號是國畫大師程十發的祖居、他早期生活過的地方。這座三埭兩天井後帶花園的宅院靜謐恬然,翰墨溢香。
看介紹,程十發出生於行醫世家。曾祖父、祖父、父親均精通醫道,懸壺救世,留下美名。 受擅長書畫的祖父影響,程十發耳濡目染、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聰敏好學,極具靈性和悟性,早在上海美專國畫係求學時就顯出非凡的才華,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教育家王個簃提詩《題程生潼十發畫》稱讚。
因此想到王個簃老先生。曾與王老先生為近鄰數年,婚後兩次收受老先生親贈的墨寶,心存感激至今。
人民公社舊址:1958年成立,1984年結束,26年,四分之一個世紀,這裏一直是當時人民公社的辦公地點。當時的各種辦公室(包括知青辦)、宣傳欄、畫像、標語口號等等,每一屋一紙一字,都記載著那段“轟轟烈烈”的曆史,讓人感受曆史的凝重。我僅拍了下麵一張照片。
一連排的粉牆黛瓦民居枕河而建,盡顯古鎮水鄉韻味。
楓涇有名的當屬小巧玲瓏、構築典雅的楓涇三橋,即清風橋、竹行橋和北豐橋,三橋相連,連接著河岸邊那些青灰色的房屋。跑了幾處,隻找到一個兩橋同框的攝影點(:。
楓涇素有“吃鎮”之稱,熏拉絲、菜鹵蒸蜆子、吳越豆腐、丁義興蹄膀、天香豆腐幹 ......。 看到剛出鍋的五花肉棕,熱氣騰騰,迫不及待吃下,然後,看什麽都飽了:)。
幾條靜靜的小河貫穿小鎮,處處小橋流水人家。 婉約美麗的江南水鄉韻味,悠久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楓涇古鎮沒有讓我們失望。
謝謝瀏覽!祝龍年吉祥!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