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歐洲去最喜歡看的是他們的建築,尤其是民居。教堂們自不用說,那是某個文化精神信仰和敬畏的建築表達,也是宗教團體權利和財富的象征,宏大精美是在預期裏的。
民居呢?每次去到小城鎮小村莊,總會欣賞的讚歎他們的密集恐懼症, 不管是意大利希臘從海邊一直往山上爬升堆疊得錯落有致的小房子,還是法國比利時河邊密密匝匝擠在一起的連排房,密得自有節奏和韻味。再看房子本身,保留了古老的建築元素,石牆、木梁和瓦屋頂,揉和在一起美得自然,也很有曆史氛圍。
有時候想人和建築有點雞生蛋蛋生雞蛋關係。我們修的房子是自己的思想,美感,意識形態和社會規範的反映。各個文化自有他們獨特的建築風格、目的和象征意義。 同時我們居住的周遭環境,房屋也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思想、情感和整體幸福感。拋開費用不說,一個眼裏有美的民族,長年發展肯定會有外觀結構不斷美化的房屋。這樣外觀漂亮,布局合理,用料講究的房子除了讓人舒服自在,也會讓一代代人肯定自己,追求更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從比利時往東行,我們先經過盧森堡,這裏初略印象還是傳統的歐洲城市,有中世紀的軍事堡壘遺址,也有摩天大樓。隨後我們在德國富裕的Saarbrucken住下,這裏很多現代民居,色彩簡單,線條簡潔利落。這一路走馬觀花,對這兩地的印象很好,但是了解很膚淺。
那幾天我們的重地是法國東部阿爾薩斯地區,靠近德國邊境的古城Strasbourg。 曆史上19世紀和20世紀的戰爭時期它就歸德國,戰爭完就屬於法國,不過屬於法國的時間要長多了。這種頻繁的領土變更使得斯特拉斯堡的文化融合了法國和德國的特色。這種融合真是取了兩個國家的長處。在我看來就是建築上是典型德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半木結構房屋,彩繪外牆,陡峭屋頂,而生活的氣息和態度是典型的浪漫優雅法國。
這裏最著名的街區“小法國”,狹窄的鵝卵石街道,風景如畫的水道旁密密匝匝擠著一個個色彩鮮豔的半木結構房屋,欄杆窗台到處有用鮮花裝點,街邊水邊一個個迷人的餐廳咖啡館畫廊。生長在這裏的人天天睜開眼睛四周都是美好,覺得不起眼的小咖啡館讓他們這裏放幾盆鮮花,那裏放個小桌子,幾個坐墊,小屋子就開始有了情調。
斯特拉斯堡的地標是羅馬天主教大教堂斯特拉斯堡聖母院,1015年開始花了400多年才修完,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單一的高塔和精致的彩色玻璃,還有建築外部石欄杆上裝飾有聖徒和天使的雕塑,無一不是人類對於美和神聖的追求。走在教堂街區附近回頭一望都是它龐大和威嚴的存在,覺得滿眼都是神的榮耀和教會的權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