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篇》將涵蓋巴黎之行第四、五、六日的行程。
【Day 4, 10/16, Monday】
巴黎,第四天,無主題。去了《盜夢空間》網紅橋(Pont de Bir-Hakeim)、金碧輝煌“老佛爺”、東方藝術吉美館(Guimet);還吃了巴黎大食堂、左岸小魚店;不能錯過浪漫無比的Pont Mirabeau,一座被寫成詩的橋。詩歌的第一段被鐫刻在橋頭,戴望舒先生的優美譯文是:“密拉波橋下賽納水長流,柔情蜜意,寸心還應憶否,多少歡樂事總在悲哀後,鍾聲其響夜其來,日月逝矣人長在。”
本著有張有弛的原則,第三天看了幾個博物館,第四天就放鬆閑逛。
一早起來先去看橋。
話說塞納河上共有37座橋,有些太偏遠或不怎麽好看,略過也罷;有些會一次次看過走過,無論如何不會錯過(比如新橋、藝術橋、亞曆山大三世橋等);還有些,是我特地想去看的。
在風情網友的帖子裏看到米拉波橋的照片,覺得很驚豔。又查看了其背後的故事,就想著要去看看。這座橋比較偏遠,連接15區和16區,周圍也沒有其他好看好玩的地方,好在坐地鐵10號線到那裏也很方便。
1. (網圖)先看看網上的照片,是不是又大氣又柔美?
這座橋建於1893-1896年,為了紀念法國革命戰士米拉波而命名。橋墩上四個雕塑分別是巴黎、商業、富足、航海的象征。法國詩人Guillaume Apollinaire和畢加索是哥們,畢加索把女畫家Marie Laurencin介紹給他,兩人熱戀時多次你儂我儂、情意綿綿地徜徉在這座橋上。隻可惜,最後兩人分手,女畫家遠走他鄉。
失戀後的詩人舊情難忘,多少次獨步橋上,滿心惆悵。終於麵對塞納河長流水寫下了情詩“Le Pont Mirabeau”,成為經典之作而流傳百年。
2. 橋頭的題詩和其中一個塑像(這個應該是“航海”)。
詩人後來從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頭部中彈後被送回巴黎,傷好後和一名普通女子結婚;不久後死於大流感,葬在了拉雪茲神父公墓,與文學家普魯斯特的陵墓相對。
3. 我沒選對時間,那天早上是這次巴黎之行中最冷的一天,到了空曠的橋頭,被冷風吹得受不了,隻草草拍了幾張局部照片。
4. 向北邊望去的另一座橋是Pont de Grenelle-Cadets de Saumur,橋下的人工小島上有一座自由女神塑像。
另一個我想特地去看的橋是Pont de Bir Hakeim。看過《盜夢空間/Inception》的朋友們應該對此橋有印象。這座橋為了紀念二戰時比利時Bir Hakeim戰役的勝利而命名。地鐵六號線從橋上經過,鐵塔也在不遠處,所以這裏遊人挺多,很多人在此拍婚紗照或雇了攝影師拍旅行照。
5. Pont de Bir Hakeim. 這照片是後來在遊船上拍的,那天早上陰天,沒這麽美。
6. 橋頭有個小廣場,是拍橋和拍鐵塔的好地方。
7. 陰雨中的鐵塔,別有意境,是不是?
看完橋和鐵塔,走到對麵的公園Jardins du Trocadero,在一片山坡上,又是看鐵塔的好地方。
8. 可惜天氣陰冷,於是鑽到建築博物館(Cityof Architecture and Heritage)裏暖和暖和。
下一站是去吉美博物館(Guimet Museum)。這裏收藏了豐富的東方藝術品,包括很多精美的中國文物。這個博物館很清靜,展品豐富,很值得一看。
9. 館藏精品之一,出自中國。
10. 幾張集錦
看完吉美已經半下午了,坐車去歌劇院附近逛逛,吃個午飯。
11. “老佛爺”(Galeries Lafayette)百貨店,如雷貫耳。我不準備購物,但也得進去看看不是?頂層觀景台不錯,可惜對麵的歌劇院在整修,搭滿腳手架,影響視野。
12. “大食堂”Bouillon Chartier Grands Boulevards離歌劇院不遠,每天從近中午開到半夜12點;大廳裏擺滿桌子,食客們拚桌而坐;氣氛隨意、菜色家常。和我們拚桌的是一位學美術的東北年輕留學生和他的法國朋友,據小夥子說這樣有特色的傳統食堂在巴黎越來越少了。這麽有特色的地方,不虛此行。我是從一位居住巴黎的網友博文裏得知的,謝謝!
吃了飯一路逛回家,在聖日爾曼的Pierre Herme買了一盒馬卡龍,回旅館喝茶休息。
13. 晚上去離旅館很近的“小魚店”La Boissonnerie (aka Fish)吃飯。前兩天晚上出門閑逛就看中了這個門臉很小但人氣旺盛的小店。
14. 貼點菜:上麵兩張是“大食堂”的;下麵的是“小魚店”的。食堂主要吃個獨特的氣氛,菜色不是特別精致,但選擇挺多而且非常實惠。小魚店的呢,左下角那個烤五花肉很入味;右中那張圖裏的Tuna很新鮮,配的南瓜糊很應季也挺好吃。右下角那份烤魚是第一天在意大利餐館吃的。
【Day 5, 10/17, Tuesday】
去了巴黎近郊凡爾賽宮。想起小學課文“統治階級驕奢淫逸”……金碧輝煌真正亮瞎眼。攤上事了:下午一點多,園方又收到炸彈威脅,是繼10/14之後的第二次了。趕緊緊急疏散遊客。當時我們已經看完宮殿,正坐觀光小火車準備遊覽園林呢,司機也沒透露原因就直接把大家拉到公園出口了。這時公園入口已經封住了,回程火車也不要票了,趕緊讓遊客們回巴黎。撤離倒是做得井然有序,我們猜到原因,但園方和火車站都沒嚷嚷,回來看新聞才知道。回程在鐵塔外停一下遠遠看看。晚上去安靜的拉丁區,在頗負盛名的“小王子”餐廳(Le Petit Prince de Paris)好吃好喝壓壓驚。這個餐廳特別拽,一個侍者一個跑堂,衣著隨便忙忙叨叨,大家等菜等到天荒地老,但味道不錯。
15. 凡爾賽亮瞎人眼的鏡廳
16. 皇後的臥室。據說皇後曾一度著迷東方藝術,所以她的寢室頗有東方風。
17. 側麵花園一角。宮殿背麵主花園裏那兩個帶噴泉和雕像的大水池現在沒有水,遜色多了。淡季的一個缺點就是很多地方都在維修,更何況明年巴黎要開奧運,出租車司機抱怨說巴黎現在就是一個“大工地”。
18. 花園裏的雕塑
不是題頭說了遇到恐襲威脅了嘛,遊園小火車就把我們撂到宮殿的後門口了。於是要多走十幾分鍾回火車站,倒是得以看看凡爾賽小城。
19. 小城中心的小廣場
天氣晴好,於是在埃菲爾鐵塔那站提前下車。這幾天鐵塔如影隨形,但還沒有到塔下的公園去近距離看看呢。
20. 草坪上照相的越南遊客們各顯神通擺弄這個塔。這次在巴黎看到不少成群結隊的越南年輕人,也有旅遊團。看來現在越南經濟不錯,再說越南曾被法國殖民過,他們在文化上估計有親近感,所以喜歡來巴黎玩。
21. 晚上去“小王子”吃飯的路上逛逛拉丁區。這裏有北京“學院路”的感覺,很多年輕學生來來往往。
22. 夜色裏吃喝談笑的年輕人
終於吃上了在不同地方看到不同人推薦的小王子餐廳Le Petit Prince de Paris
那天晚上店裏就兩個胡子拉碴、衣著隨便的小哥招待顧客:一個小個子服務生穿著米老鼠T-shirt,連跑帶跳忙個不停;另一個大個子跑堂穿梭著從地下室傳菜上來,累得呼哧帶喘。看慣了法國餐館裏正正式式的樣子,乍一看這架勢覺得挺不習慣的~
等菜等到天荒地老。我們訂了七點半的位,吃完已經十點了。我們還是悶頭吃的那種,要是遇到品一口酒聊半天話的主,就得吃到半夜了。看來他們不翻台,一晚上就做一輪生意。
23. 看看菜:左上的頭台很好吃,類似蒸雞蛋羹,裏麵放了切碎的鮮貝和西葫蘆。兩個主菜 - 我的小羊排烤得很嫩很香,不過實話說我家小廚也能做出類似的,所以沒覺得特別驚豔;老爺的紅酒燉腱子肉很入味,但稍微厚重了點。甜點如果要右下角圖中的蘋果派,點菜的時候就要叫,因為得現做現烤。總體來說餐館挺有特色,菜色也好,就是要有耐心等。
【Day 6, 10/18, Wednesday】
今天時有陣雨,正好去博物館。奧賽博物館擁有最多最好的印象派、後印象派館藏;目前到明年二月還有梵高特展。博物館原為建於1900年的奧賽火車站,本身就是一座恢弘精美的藝術之作。推薦館內二樓的餐廳,裝潢講究、食材新鮮、價格公道;頂層的咖啡館也不錯,坐在大鍾下遠眺巴黎美景,回味一下適才欣賞到的傳世佳作,豈不快哉?唉,我這個俗人怎麽聊著聊著就拐到吃上了呢~
24. 奧塞博物館開闊大氣,也不像盧浮宮那樣人頭攢動,可以安靜專心地看畫。
25. 米勒的《拾穗者》,我們小時候就在畫冊上看過。是不是因為這是比較少見的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作品,所以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沒有當作“毒草”?
26. “舞女控”德加也是印象派的領軍人物,不過作為學院派大師安格爾的推崇者和間接的學生,他更崇尚基本功,更願意把自己歸於寫實主義。德加畫了很多舞者,據說是一個原因是他從40歲左右視力每況愈下,劇院的燈光和環境讓他的眼睛比較舒服。他終身未婚,連情人也沒有,卻在筆下畫出那麽多舞者和真實的裸女,也是一個有趣的反差。
27. 梵高名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羅納河上的星夜》,是梵高1889年住在法國南方阿爾勒期間創作的。
28. 這次幸運地趕上了梵高特展(至2/4/2024為止)。這個特展著重於梵高生命最後兩個多月在巴黎近郊Auvers-sur-Oise養病時期的作品(如下圖右中右下的一些小村風景和教堂),當然也包括很多其他的經典作品。
雖然這個世界裏很多藝術家都經曆過孤獨困惑、懷才不遇、窮困潦倒,但想到梵高的每一個筆觸每一幅作品,都是在內心極度孤獨不安和貧病交加的重壓下完成的,心裏覺得特別難過和不忍。
俗人如我,在胡亂地讚歎感歎之餘,想到的又是“吃飯去”。
29. 奧塞的餐廳裝潢華麗。我們去吃了午飯,然後繼續看畫。
30. 我很喜歡這個餐廳,菜色和價格都很好。如果不想花時間吃正餐,右下角的Caesar Salad 才 11歐元,幾條炸雞裹了帶果仁的敷料,非常香,生菜也很新鮮,吃一盤墊墊肚子歇歇腳,感受一下漂亮的餐廳,也很合適。
31. 奧塞咖啡廳也很有特色
32. 透過五樓的大鍾可以遠眺聖心教堂
33. 看完奧塞,準備走去不遠處的榮軍院,路過亞曆山大三世橋。在塞納河上的37座橋裏,這可謂最華美的一座。該橋興建於1896-1900年,得名於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三世,他在1892年締結了法俄同盟,所以這是“法俄友誼大橋”。
34. 榮軍院(Invalides),裏麵有拿破侖的靈柩,以及軍事博物館。
看完榮軍院,雨下得越來越密,趕緊坐上巴士回旅館。今天是“搬家日”,要搬去Montparnasse大道上的民宿。其實就從盧森堡公園北門搬到南門,走路也就20分鍾;叫了Uber,下雨加上繞行很多單行道,司機又頻頻走錯,結果花了雙倍的時間。
Montparnasse Boulevard曾是“Lost Generation Gentral”,從上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這裏就聚集了歐美各國的作家、藝術家、流亡政治家和異見者,海明威、莫迪、畢加索、福克納等太多太多的名人都曾在此流連。
舊日榮光不再,但依然能感知到曾經的那種帶著點頹唐和慵懶的美。Le Dôme, La Closerie des Lilas, La Rotonde, Le Select, La Coupole,這些舊時的咖啡館和酒廊食肆,百年以來夜夜笙歌;而Edgar-Quinet市場,卻那麽富有煙火氣;網評很好、生意很旺的中式拉麵館“My Noodles”,又讓人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的親切和惆悵。
35. 繁忙要道上的Le Dôme
36. 曆史悠久的La Rotonde
37. La Rotonde 裏溫暖厚重的酒紅裝飾、原木餐桌、橘色燈光,牆上Modigliani 風格的畫,華麗的鏡麵天花板……是不是很巴黎?這裏的早餐套餐非常好,成了我們後來幾天的食堂。
38. La Coupole的海鮮大餐。龍蝦不如新英格蘭的大,但肉質鮮甜;魚也新鮮;配菜居然是蠶豆加歐芹和洋蔥,很有家鄉“蔥油蠶豆”的口感。
39. La Coupole大堂裏Art Deco風格的裝飾非常華美。我們那天下午四點多去吃早晚飯,為了趕晚上“紅磨坊”的秀;不是飯點,沒什麽客人,燈也沒開。借一張網圖看看效果(網圖)。
40. 接地氣的Edgar-Quinet市場
我在某畫冊上看到說Montparnasse火車站(Gare Montparnasse)屋頂上有個獨特的空中花園“大西洋花園/Jardin de I'Atlantique",聽著很有意思。火車站又大又亂,找來找去不得其門登頂;轉出來在外麵繞了半圈,又問了工作人員,總算找到個偏門上去了。出來時發現從與車站相鄰的另一棟樓的街麵進去,才是正門入口。原來是利用了街道的坡度直接走上火車站的屋頂。
41. 大西洋花園。上麵有網球場和其他運動設施,還有一些綠地,就是一個當地人休閑的地方。不值得特地去找。後麵那棟醜醜的高樓就是巴黎老城區唯一的摩天樓Montparnasse Tower。好在巴黎市政及時叫停,再也沒有繼續建高樓破壞巴黎的美麗景觀。
42. Montparnasse大道上充滿鄉情的中餐拉麵館“My Noodles",網評很好,生意很旺。麵條現拉現煮,湯頭也不錯。蝦肉餛飩麵讓我想到家鄉的吃法,很親切。如果能吃辣,他們的水煮牛肉麵、辣味牛腩麵看著很不錯。
大家都說我“小資”/“文青”,但也許,我骨子裏是個很有煙火氣的人。塞納河邊各種高大上的博物館/皇宮/廣場、聖日爾曼高檔精品購物街、拉丁區空氣裏都飄著“文化”的感覺,好像都敵不過賴在La Rotonde酒紅色沙發上吃一盤煎蛋、或在拉麵館看著師傅拉麵扯麵來得親切而自在。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還真挺喜歡Montparnasse的。
謝謝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