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完文藝複興運動的發祥地佛羅倫薩,我們的意大利經典路線夏日之旅下一站,來到中部名城--比薩(Pisa)。大多數人聽說這個城市,是源自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課本上描述過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的故事,當時年僅25歲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當眾同時拋下了重量分別為1磅和10磅的兩個鐵球,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下落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裏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例”的學說,用實驗否定了統治2000多年的亞裏士多德的權威理論。不過因為沒有實驗記載,所以這一直是個傳說。但從此以後,比薩就由這座傾斜的建築而聲名遠揚,後來甚至入選了BBC和美國《國家地理》選出的--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
其實,比薩可不僅僅是隻有一座斜塔。這座古城位於意大利亞平寧半島西海岸,最早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當時它是一個重要的古羅馬港口城市。在中世紀早期這裏誕生出一個強大的海上共和國——比薩共和國(Storia di Pisa/ Republic of Pisa),成為意大利曆史上四個海上共和國之一,與熱那亞、阿馬爾菲、威尼斯齊名。中世紀的比薩在地中海貿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成為強大的商業和海上力量,商業發達,海軍強大,戰績輝煌。在文藝複興時期,比薩成為了文化和藝術的中心之一。該城湧現出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和學者,成為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重要城市之一。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比薩經曆了多次戰爭和占領。它先後被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等國家統治。最終,比薩成為意大利統一後的一部分,隸屬於意大利王國。
這座位於阿諾河畔的意大利中部曆史名城,距離佛羅倫薩約80公裏,從佛羅倫薩到比薩最便捷的方式是坐火車,隻要1小時,班次也很頻繁。作為昔日強大的海上共和國,比薩這座古城很值得逛逛。阿諾河下遊穿城而過,兩岸布滿了曆史悠久的建築和古老的橋梁。河岸上的房屋、教堂和城堡等建築映襯在河水中,曾經的輝煌似乎都隱藏於小城午後的光影裏。
1)
2)
3)
我們從比薩的中央火車站向北步行大約20分鍾,來到這座城市的曆史中心。比薩幾個世紀的繁盛給比薩人留下了世界遺產——奇跡廣場(Piazza dei Miracoli),這裏有最著名的比薩斜塔,白色的主教堂,以及形似蛋糕的洗禮堂。奇跡廣場周圍還有一些其他的建築和雕塑,形成了一個宏偉的建築群。整個廣場被認為是意大利羅馬式建築的典範,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廣場上碧綠的草坪,映襯著線條整潔的建築,在天氣晴朗時,整個廣場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4)
5)
6)
7)
8)
奇跡廣場上矗立的比薩斜塔(Torre di Pisa)當然是全場的焦點所在,無數遊人來到比薩就為一睹它的風貌,雖然一座傾斜的建築並不是設計者的初衷。比薩斜塔始建於1173年,是比薩大教堂的附屬鍾樓,高58.36米,外直徑15米,一共有8層。其特點是塔身向東南方向傾斜5.5度,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斜塔之名廣為流傳,現已成為與羅馬鬥獸場齊名的意大利國家級地標建築。比薩斜塔為什麽會傾斜,專家們曾為此爭論不休。尤其是在14世紀,人們在兩種論調中徘徊,比薩斜塔究竟是建造過程中無法預料和避免的地麵下沉累積效應的結果,還是建築師有意而為之。實際上,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在1185年當工程進行到第4層時,由於地基不均,土質鬆軟,鍾樓已經開始傾斜,興建工程不得不停止,這一停就是近五十年,當再度開工時,建築師刻意向反方向建造,以糾正傾斜,當進行到第7層時,人們發現塔身已經不是直線了,工程又因此停下,等到再度開工時,已過了一個世紀,這次終於完工,而傾斜的塔身成為了一件意想不到的藝術品。遊客從世界各地前來奇跡廣場,欣賞這座傾斜的塔,並在草坪上留下了許多有趣的照片。
9)
10)
11)
12)
13)
奇跡廣場的西端則是聖若望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也是意大利國內最大的洗禮堂,整個周長超過100米,55米高。聖若望洗禮堂建於12世紀初,是由奇薩廉諾伯爵(Countess Matilda of Tuscany)捐贈給比薩大主教座堂的,為了向她的父親亨利四世致敬。該堂的建築風格結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風格,下層使用羅曼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采用哥特式風格的尖拱。這座圓形建築的外立麵裝飾著華麗的彩色大理石,有四層拱廊,每層拱廊都有不同的裝飾。上層有盲拱,形成了華麗的涼廊。整個建築的外部裝飾非常精美,展現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風格。同樣因為土層的原因,這個建築也已經傾斜了0.6度。
14)
15)
16)
17)
而整個奇跡廣場的正中央,就是始建於1063年的比薩大教堂(Duomo di Pisa),是天主教比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這座羅馬式風格的建築,也融合了一些哥特式和拜占庭式的元素,代表比薩海上共和國的威望和財富。大教堂的外立麵采用白色大理石外牆,與附近的比薩斜塔和洗禮堂相互呼應。上層有盲拱和裝飾性的拱門,展現了羅馬式建築的典型特征。立麵上有許多雕塑和浮雕,描繪了聖經故事和基督教聖徒。
18)
19)
20)
21)
22)
我們按照預約的時間進入這座教堂的內部參觀。教堂內部有五個走道,分別由壯觀的大理石柱廊分隔開。這些大理石柱具有精美的裝飾,為教堂增添了獨特的藝術氛圍。穹頂上方是一幅由喬萬尼·切利尼(Giovanni Cimabue)和杜奇奧·迪·邦迪奧(Duccio di Buoninsegna)等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壁畫《天堂》(Paradise),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之一。
23)
24)
25)
比薩大教堂的主祭壇位於東側,它裝飾著雕塑、壁畫和彩色玻璃窗,是比薩大教堂內最重要的宗教中心。祭壇的裝飾反映了比薩大教堂的羅馬式和哥特式風格,教堂內部的彩色玻璃窗則反映了聖經故事和基督教聖徒的傳說,其中一些是中世紀時期的傑作。
26)
27)
28)
29)
比薩大教堂的內部建築結構融合了羅馬式和哥特式風格,擁有典型的十字形平麵布局,展現了比薩作為意大利羅馬式建築的傑作之一。中央走道較寬,兩側有四組大理石柱廊分隔開。這些大理石柱廊具有精美的裝飾,是教堂內部的主要結構支撐。側廊相對較窄,與中央走道平行,分別位於兩側。祭壇區裝飾著雕塑、彩色大理石和拱頂,營造出莊嚴而華麗的氛圍。
30)
31)
32)
33)
我們在比薩大教堂內部,感受到一種宏偉、莊嚴和神聖的氛圍。華麗的裝飾、精美的雕塑和壁畫,以及彩色玻璃窗的映襯,為教堂營造了一種獨特而美妙的藝術氛圍。據說在1582年,不到20歲的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裏聽牧師講道時,意外地發現,隻要風一吹,天花板上的一個吊燈就會來回擺動。盡管吊燈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但往返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似乎都一樣。從而伽利略發現了小擺動的等時性定律,這是他動力學研究的序幕。
34)
35)
36)
37)
教堂的穹頂是一大亮點,呈拱形狀,裝飾著精美的壁畫和彩色玻璃窗。穹頂上的壁畫描繪了宗教場景和聖徒的故事,而教堂的地板由彩色大理石拚成複雜而美麗的幾何圖案,是意大利羅馬式建築中最複雜的地板之一。教堂平麵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它是中世紀建築藝術的傑作,對意大利建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8)
39)
40)
41)
從比薩大教堂內部走出來,我們離開奇跡廣場,向南穿越這座古城的中心區域。這裏有一處曆史悠久的廣場--騎士廣場(Piazza dei Cavalieri)。它是比薩最重要的廣場之一,曾經是中世紀比薩的政治和行政中心,也是騎士團的總部所在地。騎士廣場呈方形平麵布局,四周被曆史悠久的建築環繞。其得名於16世紀時期托斯卡納騎士團(Knights of St. Stephen)的總部,該騎士團是為了抵禦海上的奧斯曼土耳其人而成立的。廣場在那時被重新設計和改建,並充滿了該騎士團的象征和標誌。廣場的建築風格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其中最顯眼的建築是聖斯德望騎士團教堂(Chiesa di Santo Stefano dei Cavalieri),建於1565年,裝飾著華麗的立麵和精美的壁畫。
42)
43)
44)
45)
46)
比薩整個老城區並不大,主要景點之間都在步行範圍之內。我們徒步穿過比薩曆史中心,各種古老而精美的建築充滿了曆史和文化的魅力。在比薩的古老街道上漫步,可以感受到古代比薩共和國的遺跡、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和現代化設施的交融。此外,這裏的街道小巷彌漫著濃鬱的文化和藝術氛圍。我們在街頭角落經常會發現一些小型的藝術工作室和畫廊,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到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47)
48)
49)
下麵的維托瓦格利廣場(Piazza delle Vettovaglie)也是老城區一個曆史悠久的廣場,呈方形平麵布局,周圍環繞著建築和店鋪。在中世紀時期這裏就是比薩的主要市場之一,廣場周圍的建築大多數是曆史悠久的石頭建築,有的建築保持著古老的風格,有的則經過翻新和修繕,呈現出典型的意大利羅馬式和巴洛克風格。
50)
51)
52)
我們繼續向南行走,再度穿過阿諾河(Arno River),這條河流同為佛羅倫薩和比薩兩座古城的母親河,貫穿了城市的中心。這裏布滿了曆史悠久的建築和古老的橋梁,形成了一道壯觀的風景線。夕陽的金色餘暉照射在這些古老建築和阿諾河上,為整個景觀增添了溫暖而柔和的色彩。
53)
54)
55)
漫步在比薩的街頭,讓人彷佛穿越回古老的時光。這裏沿街而建的建築多數是曆史悠久的石頭建築,有的已有數百年的曆史。這些建築呈現出典型的意大利羅馬式和文藝複興風格,裝飾著精美的雕塑和立麵。不同於羅馬等大都市,這裏的街道小巷有著寧靜和舒適的氛圍,我們在這裏放慢腳步,近距離感受到比薩古城的魅力。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