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 裏斯本跨洋遊輪行:彼岸裏斯本(二)

來源: 大漠滿天星 2023-07-09 04:27: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778 bytes)

在裏斯本市區最後一天清晨又一次來到太陽門,希望早早來能看見日出,天際泛起暖色,陽光從厚雲下麵露出,撒向大海。

由於清晨廣場沒什麽遊人,得以在廣場四周好好逛了一把,畫著優美弧線的電車軌道、長曝光形成的車軌和滄桑古老的教堂在靜謐中才顯現出真實的美。

回去是走碎石台階下山,半道上拐彎處有一顆果實累累桔樹,成堆金黃色的橘子在樹下腐爛,也沒見鳥和小動物來吃,心想不知橘子味道如何啊?不好吃嗎?正走著,一顆橘子從台階上滾下來,掉在我們腳下,拾起來,橘香撲鼻。回去洗幹淨了嚐,一嚐就明白了為什麽鳥獸都不吃的道理:又苦又澀,毒藥似的,趕緊吐掉漱口,漱了半天才消除了口中的苦味,為這個傻到家的舉動鄙視了自己半天。 

中午乘火車到達辛特拉,找到住處辦入住,我們住在辛特拉市政廳拐角下坡的街上,這裏離火車站很近,是一個有管理員坐陣的公寓大院。前廳的黑板上寫明去各處景點的公交車次和步行所需的時間,上麵列出7個景點:辛特拉王宮、雷加萊拉莊園、蒙塞拉地宮和莊園、佩拉宮、摩爾人城堡、羅卡角和卡斯凱什海灣,我們最終光顧了前6個。剛到一個地方總是一頭霧水,有了這個暖心的列表就好多了,一目了然,馬上就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步行去,哪些地方必須乘車,乘哪路車。

下了一陣雨,辛特拉山巒漂浮著霧氣,從住處前院望出去,能夠看見辛特拉王宮一對高聳的“大煙囪”(Palácio Nacional de Sintra/Palacio Nacional de Sintra)。

下午去雷加萊拉莊園(Quinta da Regaleira),從我們住處可以步行去,要走一段上坡路。到了莊園,天色很暗,又像要下雨的樣子。一進門我就覺得這個地方像是要鬧鬼的,樹木蕭瑟,在昏暗的氛圍中,顯得妖氣十足。房屋古舊、樓台亭閣牆和柱上長滿了青苔,風化嚴重,令人想起吳哥那種地方。園主蒙泰羅是個富二代,父母在巴西發了財,留給他大筆遺產,他從一個老貴族雷加萊拉手裏買下這塊6公頃的山坡宅邸,找個意大利怪才建築師幫他設計建造了這個園子。

園子老大,占據整整一麵山坡,所以是立體的,小徑盤旋上上下下,處處通幽。我們顧不上仔細研究遊玩路線,急急忙忙找到路去最有趣的景點“倒掛塔”,或者官方說法“通天井(Initiatic Well)字麵意思是“初始井”,看完後我想稱它為“九層妖塔”。如果按照園子內路牌指引,這妖塔的入口在園子的高處。其實從塔底部也有通道進入塔身,理論上可以從下往上爬,但是為了便於疏通人流,官方統一指引遊人從頂層往下爬塔。我們揣著氣爬上高坡,從一個不起眼的一堆亂石中的入口進去,哇!眼前景象令人不禁大叫,太奇妙了,一口深井出現在眼前。

井壁修出螺旋形的階梯,一層一層地下去,每下一層有個小平台,直到地底下,一共九層,酷似一座倒掛的塔。通天井隱於回旋高塔的設計實在是巧妙,遊覽小冊子是這麽描述的:“這個周圍環繞著螺旋樓梯的27米天井,充滿了塔羅牌神秘學與煉金術的意味,傳達著天堂與人間某種關聯的強烈暗示”。井底攔起來了,不讓人們站在那裏拍照。不然讓我家領導下去站在中間,我在頂上往下拍張“井底之蛙”有多好啊。

從井底望上看,一口碗大的天

幾條迷宮似的地道通向外麵,地道裏很暗,無法看清地圖,見到岔道隨人流走。突然眼前一亮,到了一個水簾洞口,走不通了。外麵伊甸園一般,有池塘、假山和小橋,點綴著奇花異草,有人站在假山和小橋上照相。心想從地道岔路繞出去到伊甸園吧,誰知這岔路把我們引到了一座類似舞台背景的弧形牌樓,由兩側的雙子塔和中間的亭閣構成。這樣的亭閣很多,在山坡的不同層麵重複出現。

這裏並不是伊甸園。看地圖才知,地道出口有3個,除了這兩個,另一個通向“未完成井”,即另一座倒掛塔。它隻有雛型,幾米深。要是完成了,走地道來到這裏是不是又要下鑽九層倒掛塔呢?隱喻什麽呢?地獄?通向假山瀑布小橋湖水特別景致的洞口有好幾個,各處看角度各有不同。有一處還有一塊一塊的石階,走過去往上走可以過橋,過了橋又有個小城樓也能通往別處。

遊覽小冊子對“花園”部分的描述:“整個花園作為宇宙的象征,通過一係列魔術般、神秘的景觀展現出來……在整體的設計裏大量提及了:神話世界、意為天堂的奧林匹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意大利詩人但丁、英國詩人米爾頓和葡萄牙詩人卡蒙斯,還提及了繼續基督命令的聖殿騎士使命,以及神秘主義者和魔術師,還有迷一般的煉金術士麥格納……這首石頭交響曲的詩意和預言通過這所富有盧西塔尼亞即古伊比利亞半島哲學意味的宅邸體現出來”。伊甸園大概隱喻天堂,而牌樓便隱喻人間市井囉。遊覽完後若有所感:也許大多數人的命運就是如此,不至於倒黴到步步沉淪,但錦繡前景可望不可及,隻能庸碌無為度過一生。

眼看天色已晚,我們沒顧上逛逛分布著湖泊、流水、洞穴和通天井到花園,就趕到其主要建築雷加萊拉禮拜堂和雷加萊拉宮去。雷加萊拉宮共有六層,地上四層,地下二層,窗子正對著辛特拉山,在這裏每天都能看到辛特拉的四季變化。雷加萊拉宮的建築風格是曼努埃爾(Manueline)式,是葡萄牙在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因極力發展海權在建築藝術上創生出的一種獨特風格,取名自當時執政的曼努埃爾一世。葡萄牙人通過航海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什麽世麵沒見過?印度的、中東的、非洲的,拿來捏在歐洲風格裏麵就用。珊瑚、海怪、貝殼裝飾和麻花一樣的柱子就是曼努埃爾式風格的例證。總結成一句俗話,就是“見多識廣”的大雜燴風格。

等了一會,辛特拉山頂的摩爾人城堡(Castelo dos Mouros)亮燈了,城堡的城牆隨著山勢蜿蜒曲折。我們所處的位置太低,看不見城堡對麵的佩納宮。

夜晚回程路上踩點了辛特拉王宮,第二天一大早慢慢地溜達過去。王宮建於約翰一世的14~18世紀,經多次改造與修繕,建築融合了摩爾、哥特、及葡萄牙曼努埃爾風格,在葡萄牙共和製前,一直是葡萄牙王室的避暑行宮。這兩個白色的“大煙囪”使其外表有鮮明的特色,因此有“牛角宮”的別名。

到達王宮的景觀大平台,從這裏可以俯瞰辛特拉鎮和市政廳。辛特拉王宮是可以進去參觀的,現在太早還未開門。這是大門庭外麵的景色。

老是看見有汽車從王宮一個側門出來,心想這宮殿大門裏未必有個停車場?走進門去才知門後是一條上坡的路,通向一個大院,原來是小鎮的警察局,院子裏的車多是警車。我們在坡上的觀景台東看西看時,頭上有架無人機在屋頂盤旋,一個男人在樓梯口操作,不是在拍照,倒是在工作:用無人機觀察屋頂瓦片的情況。這裏地勢高,我們在樓梯上居高臨下俯瞰小鎮中心。

上午的計劃是去參觀蒙塞拉地宮(Monserrate Palace),去火車站外麵的汽車總站乘公交,辛特拉提供觀景公交大巴和日票。有三路線:435路大巴去兩個莊園,首站是雷加萊拉莊園,終點站就是蒙塞拉地宮;434路大巴去摩爾人城堡和佩納宮;4031路大巴去羅卡角和卡斯凱什海灣。街上停著許多突突三輪車,價錢也不貴,但是是敞篷車,用透明塑料布遮擋了一下。上山的公路很窄,似乎都是單行道,在車上不禁擔心回程如何錯得了車呢?

蒙塞拉地宮和莊園大門就在車站旁邊,園子挺大,裏麵是個很正規的植物園,綠綠的植被很茂密。一條小徑先下坡再上坡,另一條先上坡再下坡,最終都通向蒙塞拉地宮。我們選擇了先下坡再上坡的那條路,下到一個池塘,從林子裏流出一股瀑布。

池塘水中有園石頭,當橋用,在樹木參天的林子裏穿行,經過幾個花圃,就到了宮殿門口。

宮殿的建築風格有很強烈的摩爾風格

宮殿裏麵一進門是個長廊,兩端有拱形的圓廳,穹頂裝飾很絢爛。

這是一個英國富商的宅邸,陽台正對著大片草坪斜坡,屋外花團錦簇,屋內有老照片,有富商身世和園子舊時狀況的說明。園子在主人過世後,曾經荒蕪了一段時間,後被國家收購修繕作為辛特拉景區的一處景點。這個園子的特點是植物園打理得好,奇花異草多,可能是英國人的特長吧。但是這個宮殿和莊園過於中規中矩,不如雷加萊拉莊園有戲劇性。

參觀完後,我們走到大門外的大巴站,這時一個女孩問我們是不是在這裏等車啊?我們說是啊,我們下車時跟司機確認過。等車時間跟她聊開了,她是單操客,從美國威斯康星州來,今天剛到,隻玩了一個園子。今天下午準備去摩爾城堡和佩納宮(Palácio Nacional da Pena)。佩納宮是辛特拉山地標,遊客趨之若鶩的必遊之地。她還說她查了今天下午佩納宮的票,還有不少空位,上午已經沒票了。我說我們也是下午才去摩爾人城堡和佩納宮,圖個人少,英雄所見略同,今天下午我們在佩納宮見。回程的車來了,路線與來時完全不同,盤山路是一個單行的大回環,大巴從山麓的一側上山,從另一側下山,下山繞了不少路才回到城裏。

吃過午飯到大巴站乘434路車再次上山,頭一站是摩爾人城堡,像個小長城似的。

在入口處有工作人員指引,免得遊客繞路。他畫了一條回環路,按照他指引的路走就好,不用走回程。城堡建在崎嶇陡峭的山崖上麵,有窄窄的城牆,隔一段路就是碉樓和垛牆,有階梯上去。上麵角度很好,能俯瞰辛特拉城鎮和一眾散布在山腰樹林裏的宮殿和豪宅。這是蒙塞拉地宮的俯瞰圖。

記得在裏斯本入住公寓酒店時在前台看見一本旅遊書,封麵是佩納宮,拍攝角度跟宮殿上層平行,一定是在高位置。問前台姑娘攝點在哪裏,她說可能是摩爾人城堡上麵吧。我們爬城堡城牆時處處留意找這個攝點,走了一大圈下來,發現隻有一個地點能看到佩納宮,就是山巔的碉樓上,用長焦能拍到佩納宮後麵,根本不是封麵上的那個角度,其實摩爾人城堡還不及佩納宮的高度。

到佩納宮園區門口用自助值機買票進去,進了大門還要爬坡,在林子裏爬坡十多分鍾才到宮殿大門。色彩斑斕的佩納宮掩映在樹叢中。

佩納宮建於1842-1854年,是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行宮。這座建築群把葡萄牙特有的曼努埃爾大雜燴建築風格發揮到極致:城牆和塔樓是哥特式的,外牆裝飾又是伊比利亞特色的瓷磚,主樓上有羅馬大穹頂,瞭望塔上麵則是拜占庭式的洋蔥頭,馬蹄形窗拱又帶有明顯的伊斯蘭摩爾風味,大膽張揚的造型與幾乎撞色的濃墨重彩相結合,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裏是按照票上的時間一批一批放人進宮的。雖然我們票上的時間已到,還是排隊在路旁等待,倒是沒等多久就進去了。裏麵地方不是太大,人頭攢動,我們在宮殿前院轉到後院,各個平台都上去看了看,各個樓層都去轉了轉。很多人擠在後院的拱柱邊等日落,我們一看日落還有點時間,就進到宮殿室內轉了一圈,說實話,作為國王的宮殿,內部奢華程度並不高,比辛特拉山其他富豪的宅邸氣派大一點,外觀的獨特才是它的亮點。

出來在拱柱邊觀賞日落,人還是太多太多

日落燈亮,西方的晚霞久久掛在天邊,這是後院的夜景

從院子裏無論何處看宮殿正麵外觀的角度都比較仰視,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攝點能夠把宮殿全貌平視地拍下來。

後來才知,旅遊雜誌封麵那張照片的攝點在林子裏的小山頭上,地點叫“十字架高坡”(High Cross),從宮殿這邊去要爬坡至少20分鍾。今天即使知道地點了,也沒有時間兼顧兩頭了。很快景區就開始清場,到了關門的時間。

葡萄牙羅卡角(Cabo da Roca)是歐洲大陸最西端,距離辛特拉城不到半小時的山路車程。離開辛特拉的那一天,我們乘坐清晨第一班巴士趕去看日出。日出前燈塔後麵天空的維納斯紅很漂亮,把燈塔也映紅了。

西麵天邊出現絢爛的彩雲。走到懸崖邊,一邊是大海一邊是燈塔,木柵欄外麵的地裏長滿了冰花,不過不是季節沒有花朵,柵欄裏麵有些裸露的岩石堆,色彩偏暖造型特別。

燈塔附近的訪客中心裏麵賣證書證明你到過歐亞大陸最西端,但此時還未開門。我們在臨海的觀景台上默默地望著海洋中浪潮翻滾,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這一趟紐約-裏斯本跨越大西洋之行即將結束。500多年前改變世界格局的地理大發現的帷幕,正是從羅卡角開啟的。心中有一個疑惑:紐約和裏斯本的緯度差不多,都在北緯40度上下,為何葡萄牙航海先驅們在大西洋探險中直線向西發現亞速爾群島就收手,為什麽沒有一直向西航行到達紐約呢?Bing Chat了一番後,我得出結論:葡萄牙人探險航線主要是向南方,最終目的是找到去東方的海路。他們在征服北非摩爾人的過程中獲得大量非洲外海的測繪圖,便朝著南方海域一路探索。而首個提出向西方縱深航行的人是哥倫布,他首航從西班牙帕洛斯港口(北緯37度)出發,航線偏西南,中途在大加納利群島停頓補給,彼岸是巴哈馬群島。因為他聽從了葡萄牙航海家的勸告,考慮到洋流、信風和當時的帆船局限,西南航線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在標識歐洲大陸西極點的十字架石碑上,鐫刻的是葡萄牙詩人卡蒙斯(Luís de Camões)著名詩句:“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這句詩的中文翻譯達到了“信、達、雅”的最高境界。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歐洲人一直以為這就是大陸的盡頭,往西隻有一望無際的未知海洋。葡萄牙人跟地中海無緣,也就對那些地中海驕子希臘和意大利的城邦國家不屑,正如萄牙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所說:“有界限的海,或許屬於希臘或羅馬;沒有界限的海,則屬於葡萄牙”。 早在15世紀初,葡萄牙人就認定出路是發展航海,最終成為大航海即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佩納宮的那張從上往下的經典照我也沒找著,其實我也許再往前爬四百米就是了。下次再來吧 -威伯- 給 威伯 發送悄悄話 威伯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9/2023 postreply 08:41:30

那個角度最好,就像德國的新天鵝堡一樣,正麵照最好看。這兩個地方我都弄清楚了在哪裏才能拍到,新天鵝堡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183 bytes) () 07/09/2023 postreply 09:54:34

通天井 -goingplaces- 給 goingplaces 發送悄悄話 (2930 bytes) () 07/09/2023 postreply 15:56:15

這個雙螺旋階梯的設計更厲害,而且年代久遠。辛特拉的那個是單階梯,近代建造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06:33:54

看來很多年後再去參觀景點會好很多。 我們去的時候是2010 或者 2011,整個地區非常破敗,宮殿牆壁上的油漆都脫落了 -goingplaces- 給 goingplaces 發送悄悄話 (240 bytes) () 07/09/2023 postreply 16:11:12

辛特拉山幾乎是到訪裏斯本的必遊之地,當局還是下了點功夫來維護的,搖錢樹啊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06:40:10

裏斯本郊區的交通太方便了,城鐵郊區火車以市區幾個大型車站為中心往四麵八方展開,類似德語國家,和亞洲北美城市不同。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07:24:03

這就是我特別喜歡玩歐洲的原因之一,不用開車還哪兒都能到,包括阿爾卑斯山區。我們在山屋或者湖邊民居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216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0:43:27

裏斯本到郊區小鎮, 我記得四麵八方的郊區火車, 大約 15分鍾一次, 北美的紐約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到郊區的火車也才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49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2:58:01

本人在裏斯本乘坐汽車沒一次準時的,最長等了快一個小時,幸好不是打卡遊, -悠步天- 給 悠步天 發送悄悄話 (239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6:20:22

裏斯本中心車站的郊區火車45 分鍾直達,而且2 條郊區火車。類似東柏林到柏林周邊城市波茨坦。和北美城市到郊區不同。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07:25:54

我們剛去了雷加萊拉莊園,去的時候人山人海,就連隧道裏都是如趕集。人氣不要太旺,一點不陰森。 -熊貓媳婦- 給 熊貓媳婦 發送悄悄話 熊貓媳婦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09:19:49

看來天氣和季節的影響很大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0:44:40

為啥都喜歡最冷的冬季到歐洲旅遊啊, 這種園林的話, 春天4-5月多美啊. 而且夏天春天各種活動也多.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2:59:10

讚!看了你這個貼子我覺得好像沒去過裏斯本似的,要補課。 -菜鳥show- 給 菜鳥show 發送悄悄話 菜鳥show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1:25:42

謝謝圍觀!唉,我們年紀大了,節奏隻能慢下來,一個地方呆2-3天最理想,細細看慢慢玩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2:25:13

德國這裏的人們, 一般每年都去南歐一個城市或者地區住 1-2周, 甚至住 2-3個月.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3:00:00

北美的華人都是走馬觀花的狂人, 我一個城市住1周都覺得不夠. 哈哈哈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3:00:40

陰雨天去雷加萊拉莊園更有意境哦 -蔓麗- 給 蔓麗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1:30:00

是嗎?大晴天或許有不同的感受 -大漠滿天星- 給 大漠滿天星 發送悄悄話 大漠滿天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2:26:15

裏斯本的郊區小山的局部氣候和山下很不一樣, 經常山下晴空萬裏, 山上霧氣彌漫, 如同熱帶雨林的植物.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3:02:20

紐約和裏斯本同一緯度, 紐約植物如同歐洲最北方的植物, 裏斯本郊區如同熱帶雨林一樣. 完全2個世界.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0/2023 postreply 13:04:26

這是大洋兩岸的不同,不信你去看看加州? -悠步天- 給 悠步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4:27:12

加州和同一緯度的西歐, 南歐比, 差太多太多了. 等於中東那種氣候. -berlinsky- 給 berlinsk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6:40:07

恕我無知,加州,特別是北加,是地中海式氣候,您是哪方神聖,都封上了中東氣候了? -悠步天- 給 悠步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6:51:01

很多都去過,但你的攝影時間和角度完全不同,大讚,謝分享 -悠步天- 給 悠步天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1/2023 postreply 18:35:49

2016年的時候都去過,但是照片拍的差遠了,主要是沒有過夜,拍不成夜景和晨光。博主拍的照片真美。 -水星98- 給 水星98 發送悄悄話 水星9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7/2023 postreply 00:55: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