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看溫哥華

本文內容已被 [ 萍蹤新語 ] 在 2023-07-05 09:10:2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跑步看溫哥華

五月路過溫哥華,白天訪問博物館,早上跑馬觀花城市景觀和幾個知名地標。

 

溫哥華縮寫VanVancity,譯成溫城。溫城城如其名,冬天不冷降雨量極高。在溫哥華一長串綽號和別名中,就有一個雨哥華”Rain-couver)之稱。其它有趣的外號,還有溫斯特丹”(Van-sterdam), 因為和阿姆斯特丹一樣,也以休閑植物聞名;溫哥華政治左傾,又位於加拿大左側海岸,所以有個左海岸綽號(The Left Coast),一語雙關。

 

從旅館區霍恩比街起步,天還未亮。沿海濱步道一路向東,穿過科學館、羅傑斯體育館,向北進中國城,到半島北岸溫哥華鐵路總站和海港。

 

溫哥華華埠與城市一樣久遠,溫城建市時,中國城一詞已出現在主流報紙中。早期華人將溫哥華稱為鹹水埠、雲高華、雲哥華,再簡稱雲埠和雲城。城中有個孫逸仙博士花園,是溫哥華有名地標。

 

溫哥華的別名中,與中國城有關的還有鹹水城,來自華埠的中文語境;“香哥華Hong-couver),暗指香港來的移民很多,幽默之餘,多少有點排外嫌疑。

 

出唐人街北,幾步之遙,是溫城早期社區煤氣鎮蓋斯敦(Gastown)。以英海員傑克·戴頓之名蓋斯傑克命名。他於1867年開設第一家酒吧,逐漸形成小鎮,成為溫哥華前身。鎮中心曾有一座他的雕像,拆像運動席卷北美後,在2022214日一次原住民婦女遊行期間,其雕像被抗議者推倒拆除,緣由於蓋斯傑克曾與一名未成年原住民女孩結婚。

 

鎮裏地上鋪著鵝卵石,提醒訪客溫城不長的曆史。煤氣鎮是溫哥華最出名的綽號,源自水街仍在使用的一台蒸汽鍾。蒸汽鍾還在,不時煙雲繚繞。

 

1887年,太平洋鐵路延至西海岸,鐵路公司為紀念英航海家喬治·溫哥華,以其名命名。溫哥華成為北美西岸水陸交通樞紐、加拿大最繁忙港口。

 

最早的居民點,出現在斯坦利公園一帶,考古發現的原住民村落可以追溯至8千至1萬年前。早期歐洲人社區建於1862年,70年代殖民地政府在煤氣鎮勘查,因有深水海港,小鎮被太平洋鐵路選為總站。1881年有1千名居民,到1900年也不過2萬。

 

溫哥華於1886年設市,正值鐵路完工,被遣散的華工滯留,1887年已有近百人,開始形成華埠。

 

上世紀60年代,政府計劃拆除蓋斯鎮和唐人街,以修建高速公路。市民發起拯救蓋斯鎮的抗議,迫使聯邦政府宣布蓋斯鎮為國家曆史遺址。80年代慶祝建市百年,溫城舉辦世界博覽會,地標建築和基礎建設隨之而來,工業城市轉型成風景居住旅遊區。

 

溫哥華給人第一印象是住宅樓多、行人多、亞裔多,四處都有流浪漢。五月天氣溫暖陽光明媚,大家都出來享受陽光。

 

煤氣鎮向西經過溫哥華塔、水上機場、遊輪碼頭,遊艇港灣,跑進斯坦利公園。這一帶是商業區中心,遍布玻璃摩天大樓,溫城還有一個別名玻璃城,源自溫作家庫普蘭《溫哥華》一書。

 

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是溫哥華的雨林公園、戶外運動地標。溫哥華的四個城市標誌 - 斯坦利公園、山脈、雨水和戶外活動。

 

公園南側海濱,自上世紀初起裝置一門老式海軍大炮,炮口指向城區,每天由專人裝填火藥,晚九點鳴炮報時,從未間斷。現在已裝置電子觸發器自動鳴炮,炮擊前十秒鍾,拉響警笛。炮火與映照城市燈光的水麵,交相輝映。

 

公園北部海濱步道有個布羅克頓角燈塔,建於1890 ,以發現附近煤礦的工程師之名命名。2008年燈塔停用,成為溫市一處景點地標。

 

海灣中一塊露出水麵的礁石上,有個酷似美人魚的女潛水員銅像,已放置半個世紀有餘,爭議不斷,一直被質疑是丹麥美人魚的複製品,但至少有一點大家都同意,溫哥華女潛水員,比丹麥美人魚更適合水下。

 

繼續向前,經過跨越海峽的獅門大橋,橋下有個展望點燈塔。燈塔建於1888年,時值大陸鐵路完工,溫哥華港航運量猛增,燈塔引導貨船進入溫哥華。時過境遷,燈塔已經逐漸被茂密的森林遮住。

 

繞過斯坦利公園,跑進溫城西南角海濱住宅區,街頭一群“大銅像引人駐足,與北京東三環今日美術館門前的銅像作品一模一樣,原來是中國獨立藝術家嶽敏君的作品。嶽的作品風格獨特,已被一長串國際美術館收藏。

 

溫哥華之家是一件摩天大樓藝術品,2020年完工。丹麥設計家腦洞大開,在一塊三角形地皮上,大樓逐漸升起過渡到頂部四角矩形,一半麵積懸浮在空中。建築兩立麵為蜂窩狀箱形懸空陽台,旋轉而上。一麵公寓向外延伸傾斜,看得人提心吊膽。

 

溫城自然環境優美,遊客雲集,列名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之一。不喜歡溫城的也大有人在,溫城有個綽號叫沒趣哥華No-fun-couver),讀起來押韻。還有一首同名歌,指溫城缺乏夜生活,法規怪異。如規定酒吧一次隻允許買一杯飲料。因為不能為朋友代拿飲料,結果排隊總是很長。

 

沿海濱步道返回城南,天已大亮。溫城中心建在山坡上,最後一段陡坡,連走路都困難。經過下榻酒店,早餐烤培根的香味飄來,兩腳無論如何不聽大腦指揮,直照著餐廳走去,隻差半邁,計劃好的半馬告吹。如果還有下一次,考慮改在晚上去斯坦利公園,在溫城夜幕燈火背景中,看九點整的海軍艦炮報時射擊。

 

 

 

 

溫哥華科學館和羅傑斯體育館

溫哥華中國城

中國城有不少流浪漢、清晨西哈德斯汀街的癮君子

溫哥華塔和蒸汽鍾。蒸汽鍾建於1977年,被設計成19世紀古董,放置在甘比 (Cambie) 街和沃特 (Water) 街拐角人行道。蒸汽來自溫城供暖蒸汽係統,驅動微型蒸汽機,在四麵顯示時間,以哨聲報時,並不停噴出蒸汽。蒸汽機驅動鏈條升降機,將鋼球向上移動。下滾鋼球再驅動鍾擺,擒縱機械與四麵指針配合。由於噪音和不精確,1986年時鍾改用電動機,蒸汽用來發聲、營造煙雲繚繞的效果。

溫哥華遊輪碼頭

水上機場

日出前的斯坦利公園和溫哥華港

斯坦利公園

遠望溫哥華港和市區

海濱步道旁放置一門老式海軍大炮,1816年鑄造,炮筒上刻有英王喬治三世的名字。1894年,海洋和漁業部將其放置在斯坦利公園,18981015日開始下午六點鳴炮警告港灣裏漁民周日停止捕魚。 以後改為晚九點發炮向市民報時。早期由布羅克頓角燈塔管理員威廉·瓊斯裝填引爆炸藥,現已由斯坦利公園委員會安裝電子觸發器自動啟動鳴炮,不過仍需每天裝填火藥。炮擊前十秒鍾,響起警笛,照明燈熄滅。

 

布羅克頓 (Brockton) HMS Plumper號船的工程師,在 1857-60年期間,在船上勘測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岸,發現煤礦脈。船長理查茲,將煤港附近一地命名為布羅克頓點,以紀念他的工程師。公園北部海濱步道有個布羅克頓角燈塔,建於1890 1914年改建成紅白條紋的方形塔樓,下有人行道。2008年停用,成為溫市一處地標。

 

公園北側一塊水中岩石上,有一個溫哥華美人魚。故事很簡單。丹麥美人魚雕塑吸引無數訪客,溫哥華也想要一個,又怕被起訴。解決之道,是給美人魚套上潛水衣,配戴呼吸麵罩和腳蹼。溫藝術家伊姆雷迪在1972年完成作品《穿著潛水服的女孩》,避免了版權問題,卻引起爭議,人們還是認為這是美人魚複製品。

第二天海灣裏波平浪靜

溫城北部跨海灣的獅門大橋

展望點燈塔

一對晨睡中的海鴨

被幾隻加拿大鵝攔住去路,前麵一對隻顧卿卿我我

溫哥華街頭中國藝術家嶽敏君的作品

溫哥華即將舉辦馬拉鬆

“溫哥華之家”

溫哥華中心區環跑路線

溫哥華美術館、午間在美術館台階上休息午餐的UBC學生、溫哥華博物館、海事博物館、中山公園(孫逸仙博士花園)

西瓦什岩 (Siwash Rock),一塊海蝕柱,位於斯坦利公園海灘和獅門大橋之間的海堤。是岩漿侵入、圍岩被海水溶蝕後留下的產物,大概是溫哥華最早的滯留者,比美洲印第安人的到達還早了三千兩百萬年。

 

 

每晚九點在斯坦利公園鳴炮報時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