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盧西亞的早春之行(五)龍達(2)鬥牛場及老城漫遊

龍達(2)鬥牛場及老城漫遊

龍達小城,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更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其中,龍達鬥牛場是佼佼者,值得一遊。

人們隻要一提到西班牙,鬥牛,逗牛,揮舞著紅布,和脾氣暴躁的公牛一起玩,是西班牙人的愛好。因此,凡是在西班牙的城市,鬥牛場這個所在一定是少不了的。而且,由於鬥牛是國粹之重,鬥牛場也就成了西班牙的標誌性建築,在一座城市裏,鬥牛場往往是最顯眼的建築物之一,既豪華又有曆史韻味。

在龍達的第二天,我們早起,稍有遺憾地發現,野無晨霧,不能領略許多旅行前輩反複述說的“霧中龍達”的神仙境界。但天朗氣清的龍達,也自有神韻,纖塵不染的藍天下,潔白的龍達鬥牛場 (Plaza de Toros de Ronda,圖1)特別引人注目。鬥牛場坐落在塔霍公園附近,場外有一開闊的廣場,在處處狹窄的龍達,這裏顯得極為特別。

圖1

我們大概是第一批遊客,寬闊的鬥牛場上,寥寥隻有幾人,顯得空曠而安靜。鬥牛場是一座標準的園形建築,色彩極為協調,褐瓦蓋頂,黃沙鋪地,而雙層看台的顏色介於二者之間。看台由造型簡潔的石柱支撐,上連弧形遮簷(圖2、3),環繞三百六十度,莊重樸實而古韻十足。

圖2、3

踏在細實的黃沙上,看著滿眼的黃色,眼前似乎幻化出盛裝的鬥牛士和脾氣暴躁的公牛在場上競技和奔逐。不由使人想起好萊塢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一部著名電影《碧血黃沙》(Blood and Sand),那正是一部以西班牙小說改編的有關鬥牛士在沙場上經曆的愛恨情仇。

龍達鬥牛場享有許多世界第一。這裏是現代圓形鬥牛場的誕生地,並在世界上首創“龍達鬥牛”方式。其場內直徑達六十六米,比首都馬德裏的鬥牛場直徑長六米,被認為是世界直徑最大的鬥牛場,雖然它不是容納觀眾最多的鬥牛場。值得龍達自豪的還有,鬥牛場全由石頭堆砌,而非磚石混建。五千個座位全有屋頂覆蓋,既遮陽又擋雨。鬥牛場開建於1779年,建成於1784年,被公認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鬥牛場。它的競爭者,塞維利亞鬥牛場開建時間是1761年,早於龍達,但建成時間是1785年。不過,建得快不一定建得好,龍達鬥牛場的首場鬥牛賽就出現看台坍塌,不得不關門修理。

龍達鬥牛場內,還有一座博物館,全稱叫“龍達皇家馬埃斯特蘭薩騎兵博物館”(Museo Real Maestranza de Caballería de Ronda)。這是一座既與牛有關,也與馬有關的博物館。其中許多展品來自基督徒光複龍達後所建立的騎士組織的各種物件,包括戰馬和騎士的雕塑、戰服、刀劍和一些皇家馬具。其中一幅繪畫,展示了曆史上鬥牛的盛況(圖4)。

圖4

龍達一年一度的鬥牛節在9月初進行,我們自然無緣躬逢其盛。不過,對那種血淋淋的場麵,筆者似乎並不怎麽感興趣。在西班牙以及西班牙文化所波及的拉丁美洲地區,鬥牛以公牛的死作為終極目標,鬥牛是一種以殺戮和死亡作為欣賞對象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極喜歡看鬥牛比賽。他在西班牙期間,曾觀看了三百多場鬥牛,目睹過幾千頭公牛的刺殺。1932年,他曾出版過一部關於西班牙鬥牛的專著《死在午後》(圖5,來自網絡,致謝)。海明威認為,鬥牛士在場上的係列動作和表演具有雕塑藝術的美感,“能使人陶醉,能讓人有不朽之感,能使他入迷,換言之,這入迷雖則短暫,卻如同靈魂離開軀體似的深刻。”看到海明威這樣的描述,筆者似乎也希望能有機會躬逢其盛了。

圖5

龍達鬥牛場外,有龍達著名鬥牛士的雕塑,圖6是卡耶塔諾·奧多涅斯Cayetano Ordóñez (1904-1961),圖7是安東尼奧·奧多涅斯Antonio Ordoñez, (1932-1998)。前者是後者的老子。這個鬥牛士家族英才輩出,他們的後代,至今仍活躍在碧血黃沙的鬥牛場上。鬥牛場外,還有一座西班牙公牛的雕塑吸引著遊人的注意(圖8),公牛身軀碩大,強健而勇猛,富有動感。

圖6-8

龍達老城依山而建,街道狹窄而陡峭,但因此也常給遊者以驚喜。不知不覺的時候,一轉彎,就麵對一幅曆史畫卷(圖9-11),雖不詳其來曆,但足以讓遊者駐足觀賞而不能遽去。

圖9-11

老城中也有開闊地帶。其中最大方的平坦之處是市政廳所在的廣場:帕森特公爵夫人廣場 (Plaza de la Duquesa de Parcent)。這是一處四麵圍合的廣場,中間是綠樹成蔭的花園,四周有市政廳、有不同的教堂、還有修道院(圖12、13)。其中,最吸引人的所在是一座老教堂:聖瑪利亞主教堂 (Iglesia de Santa María la Mayor,圖14、15)。

圖12-15

該教堂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85年龍達回到基督教徒的懷抱之初。教堂建於一座清真寺的基礎上,清真寺建在西哥特王國的一座天主教堂上,天主教堂建在古羅馬的一座聖壇上,這樣的因果循環在西班牙很常見。

這座教堂尊奉聖母瑪利亞,但外貌卻有穆斯林的建築風格。當然,走進去看,裏麵是正宗的基督教堂的布局,有著巴洛克建築的特色(圖16、17)。而進門處的一處微型雕塑頗有意思,主題是平常百姓來看望剛誕下耶穌的聖母瑪利亞,其中有幾位中東裝束的人,不知意指何方人士(圖18)?

圖16-18

在龍達,盡管穆斯林的王國曾經統治了773年(712-1485),但摩爾人留下的遺跡已經不多見了。其中,老城城牆應該算是當年的遺存。圖19是至今留存的摩爾城牆,圖20是摩爾人於十三世紀所建的的城門。城門厚重而堅固,是當時摩爾王國的防守重地。但是,再厚的城牆也擋不住基督徒光複舊地的決心。據說,1485年,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國的軍隊,就是從這裏進城,結束了摩爾人在龍達近八百年的統治。

圖19、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