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黎巴嫩之四:聖穀、雪鬆和提爾

來源: 南半球 2023-05-05 08:50: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905 bytes)

 

黎巴嫩和基督教有著深厚的淵源,遠在世紀初年,基督教徒受到羅馬皇帝的殘酷迫害,很多基督徒逃進了黎巴嫩的深山老林之中,他們利用山穀中的山洞和石窟修建起了房舍、修道院和教堂,其中最出名的地方是流淌著卡迪沙河的卡迪沙山穀(Qadisha Valley)。

 

卡迪沙河發源於雪鬆森林下方的卡迪什洞穴,全長超過 35 公裏,但從庫斯巴(Kousba )開始,它更名為布阿裏(Bou Ali)。其陡峭險峻的山壁和終年碧綠的鬆樹使這個山穀成為一個異常美麗的地方,不過現在卡迪沙山穀的含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地名屬性,被廣泛尊稱為基督教的聖穀。

 

這裏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基督教修道院聚集地,也是黎巴嫩基督教的搖籃。 十七個世紀以來,數以千計的僧侶和隱士代代相傳,在這深深的山穀之中,將基督教的精神傳揚至今。曆史上歐洲許多詩人、曆史學家、地理學家、政治家和神職人員曾來聖穀訪問或者居住,他們共同的堅持和努力使卡迪沙山穀的名字變得神聖,今天聖穀已經成為人類精神的一種象征,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驅車離開貝魯特一個小時,翻越氣勢磅礴的皚皚雪山,來到風景如畫的聖穀。最古老的那座修道院Our Lady of Qannoubine Monastery,相傳是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375年修建。修道院位於山穀深處,四驅車都開不進去,我們棄車徒步大半個小時才抵達。黃色砂石砌就的簡陋房舍和山洞相結合,有些陝北窯洞的味道。古老的修道院內部陳設極為簡樸,除了聖象和座椅板凳就再無其它家具,我們參觀的其它修道院也是如此。

 

山穀中的這些修道院均有著成百上千年的曆史,現在又有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但是它們沒有一家收取門票。聖穀是我們這次旅行中唯一不賣門票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和老駱卻不約而同地掏出了自己的捐獻。這些修士追尋自己的信仰,不為五鬥米折腰,不和世俗合流,讓基督教傳統在這深山峽穀之中延續了一千七百餘年,體現了人類最偉大的一種情操,他們不得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回程的路上,我們走到穀底的山澗旁邊,清澈的溪水轟鳴而下,兩旁的山崖上長滿了厚厚的青苔,仿佛給岩石鋪了一層草綠色的地毯。雖然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穀底的各色野花已經悄然開放,散發著春天的氣息。自然的美景令人心醉,不由得想起紀伯倫的那首名詩:“你們的黎巴嫩是解不開的政治死結,我的黎巴嫩是巍峨高聳、直插藍天的山嶽;你們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黨,我的黎巴嫩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廣場遊戲的少年。” 也許正是這種大自然和青春的美好,激發了基督教修士們內心的決心和勇氣。

 

在聖穀附近的山脊旁,有一處雪鬆保護區,如今有3百多株雪鬆生長在此。這些黎巴嫩雪鬆十分高大雄偉,通身墨綠色;樹的形狀也很優雅,由中央向邊緣下垂,邊緣處又微微翹起,猶如一座寶塔似的,看上去古樸端莊。據說有一棵雪鬆的樹齡已經超過千年了。它的主幹是由很多樹幹扭在一起的,而且每一根樹幹的形狀都各不相同,整個樹幹就像一個巨大的盆栽。

 

“佳美的樹木,就是黎巴嫩的香柏樹,是耶和華所栽種的,都滿了汁漿”。聖經裏所說的這佳美的香柏樹,就是黎巴嫩的雪鬆。雪鬆的木質很硬,而且不容易腐爛,木材還散發出一種宜人的香味,因此在遠古時期就被經常使用。世界最早的敘事詩《吉爾伽美什史詩》就提到黎巴嫩雪鬆。吉爾伽美什是幼發拉底河畔的蘇美爾城邦“烏魯克”的國王,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蘇美爾文明的頂峰期,吉爾伽美什國王四處征伐,並遠征今天的黎巴嫩,砍伐雪鬆來建設他的都市和宮殿。

 

然而浩瀚的黎巴嫩雪鬆森林還是震撼到了吉爾伽美什,令他終身帶有負罪感,據說他在辭世之前留下了這樣的話:“我殺死了森林之神,奪走了無數生靈的生命。不久後,森林將會消失,地球上隻留下人,人類飼養的動物以及人類栽培出的植物,那將會是一個多麽荒涼的世界啊!那也將是通向人類滅亡之路。” 

 

但是蘇美爾國王的肺腑之言,並沒有能夠製止後人對這種寶貴樹種的貪婪掠奪。根據聖經《舊約》記述,所羅門王為了建造大型神殿,以小麥、橄欖作為交換,從提爾的國王那裏獲得大量的黎巴嫩雪鬆。當時有上萬人常年從事砍伐黎巴嫩雪鬆,花了整整7年的時間,雄偉壯麗的神殿和王宮終於竣工,這些富麗堂皇的建築內部牆壁和天花板上貼滿了黎巴嫩雪鬆製成的木板,代價自然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被毀於一旦。

 

黎巴嫩雪鬆的不幸在於,它的生長地恰恰是在古代文明繁榮的地方,而這個地方的周圍又沒有多少森林。對於文明的發展來說,木材是必需品,因此黎巴嫩的雪鬆就這樣被徹底破壞了。漫步在雪鬆森林,不禁想起莊子的名篇:“無用之樹”,在貪婪的人類統治的世界,隻有無用之物才能生存。現在黎巴嫩雪鬆已經成為聯合國指定為世界遺產的珍稀樹種,而且它還和加拿大的楓葉一樣,被印在黎巴嫩的國旗上,希望舉世的矚目能夠讓這種珍貴的樹種長存於世。

 

聖穀是基督徒避難和修身養性的地方,黎巴嫩南部小城提爾(Tyre)更是和基督教親緣深厚,這座被聖經稱為推羅的小城,曾是耶穌講道的地方。遠在耶穌問世之前上千年,提爾已經是一座雄偉的腓尼基古城,它曾在地中海一帶稱霸一時,統治著加白斯、馬迪克等繁榮的殖民地,直到十字軍東征之後才漸漸衰落。提爾城始建於公元前2750年,最初包括一個大陸定居區和一個離岸不遠的中等規模的島嶼城市。公元前1000年,提爾城的伊羅王通過填海造陸將城市的兩部分連接起來,又在城市周圍的海域如法炮製出了麵積可觀的陸地,此時這個城市達到了鼎盛時期。

 

公元前6世紀之初,古巴比倫國王帶領軍隊攻打提爾,將其圍困長達13年之久。公元前4世紀,亞曆山大大帝在封鎖了該城7個月之後終於將之攻克,毀掉了半個城市。公元前63年,包括提爾城在內的整個古敘利亞都落入羅馬人人之手,而今在考古遺址中保留下來的也主要是這一時期遺留下的建築。

 

現在提爾是黎巴嫩第四大城市,市中心古老的街巷排滿了形形色色的店鋪,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些沿海的小巷倒很寧靜,兩旁的房屋被刷上了色彩鮮豔的油漆,充滿了夢幻般的氣氛,提爾市民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自己發明紫色染料而發家致富的腓尼基人。

 

來到位於海邊的古城遺址。遺址包括許多古老的建築殘骸和廢墟,展示了腓尼基人、羅馬人、十字軍和奧斯曼帝國留下的曆史足跡。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描述寫到:“傳說認為提爾城是紫色顏料的誕生地。它曾是最雄偉的腓尼基城市,當時腓尼基人統治著一些海域,建立了像卡地茲和迦太基這樣繁榮的殖民地。它的曆史地位在十字軍東征之後逐步衰落,但仍保留了許多主要是羅馬時期的重要的考古遺物。”

 

提爾古城遺址的規模遠遠小於同樣位於黎巴嫩的巴爾貝克神廟,但是想到我們麵對的是比羅馬帝國古老千年的腓尼基文明,內心自然升騰起一種敬畏和謙卑。在這樣的環境中,人會感到自己很渺小,生活中再大的事情也變得微不足道。這些曆盡數千年風雨滄桑的廢墟,提醒著世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喧鬧的繁華總會凋零。有朝一日,東京、倫敦、紐約和莫斯科都會從地球上消失,被人遺忘。五千年後,如果地球上還有人類生存,也許他們會因為挖出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地下金庫而歡呼雀躍。認清了這些,就讀懂了廢墟,讀懂了在戰爭中也不忘享樂的黎巴嫩人,自然也讀懂了這個世界和自己的人生。

 

駛入卡迪沙山穀穀底

 

徒步聖穀

 

 

最古老的修道院

 

山穀美景

 

黎巴嫩雪鬆

 

 

提爾遺址

 

 

提爾彩色街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提爾又譯做推羅?腓尼基的核心城市,紫色染料的故鄉 -changjia- 給 changjia 發送悄悄話 changjia 的博客首頁 (103 bytes) () 05/05/2023 postreply 19:04:24

對,是看到有推羅這個譯法。 -南半球- 給 南半球 發送悄悄話 南半球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7/2023 postreply 00:18:08

可憐的黎巴嫩,剛和平下來沒多久就又被人折騰的物價飛漲。 -林間曲徑金秋時- 給 林間曲徑金秋時 發送悄悄話 林間曲徑金秋時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23 postreply 02:46:25

小國常常身不由己。 -南半球- 給 南半球 發送悄悄話 南半球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7/2023 postreply 00:18:57

特別關心你們是否拿到敘利亞簽證:) -tang07059- 給 tang07059 發送悄悄話 tang0705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6/2023 postreply 04:09:48

申請自由行被無情拒絕,最後隻能參加旅行團。 -南半球- 給 南半球 發送悄悄話 南半球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7/2023 postreply 00:20:44

據說聖穀一帶的水質好 -Ycart- 給 Ycart 發送悄悄話 Ycart 的博客首頁 (311 bytes) () 05/08/2023 postreply 09:07: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