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跨年在墨西哥城 (6c)
第七展館 是瓦哈卡 (Oaxaca) 展廳。位於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是兩種古印第安文化 (薩波特克、米斯特克) 的發源地,也是墨西哥玉米的發源地,至今每年7月底都要歡度盛大的玉米節。已故墨西哥總統、民族英雄 - 貝尼托·胡亞雷斯 就是出生於瓦哈卡的印第安人。
從北方遷移而定居於瓦哈卡的中部穀地的土著薩波特克人 (Zapotec) 的曆史,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它的文化明顯受到奧爾梅克文明的影響,但與瑪雅文明無直接聯係。薩波特克文明是中美洲在各種領域高度發達的文明之一,並以其藝術創造力而聞名。與瑪雅人一樣擁有完整書寫係統 – 文字,但有不同的變體,書寫較為複雜。
公元前200年起,薩波特克人牢牢控製蒙特-阿爾班山 (Monte Alban) 一帶,削平Monte Alban山頂,大興土木建成著名的都城,作為宗教中心。在古印第安人文明中也算得上是位列三甲的著名古城。 公元250 - 700年期間是薩波特克文明的黃金時代。
公元700年以後,它開始逐漸衰落。到了AD 750年,薩波特克人放棄了蒙特-阿爾班山城,東遷至米特拉 (Mitla)。又建立了米特拉城,它是墨西哥保存最完好的曆史遺跡。在1522年至1527年受西班牙入侵,它遭受了同樣的命運,最終被西班牙人征服。
薩波特克人興建的蒙特-阿爾班古城的複原模型,它的建築麵積和城市規模約為特奧蒂瓦坎古城的1/2。它是建築在山頂上的,當年想必是宏大壯麗,視野開闊,氣勢不凡。
請欣賞薩波特克人細膩精致的手藝。他們的作品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不落伍的,不光是古董。
薩波特克人的泥塑作品,神態逼真,十分有味。
生活在山區和太平洋沿岸的米斯特克人 (Mixtec) 一直是薩波特克人的老鄰居,米斯特克人常常利用聯姻,與薩波特克人保持緊密的關係,並影響薩波特克人的政壇。
米斯特克也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最早起源於公元前15世紀。相對來說,發展較為遲緩、落後,但從它與早期中美洲文明間貿易往來的遺物來看,它受到奧爾梅克文明的影響。米斯特克在10 - 11世紀迎來振興,聚落人口迅速增長,控製麵積也大大擴展,變得壯大。於10世紀開始進駐被薩波特克人放棄的蒙特-阿爾班城,掌握控製權,並延續薩波特克的皇家墓葬,作為貴族墓葬區。15世紀下半葉,許多米斯特克城邦不敵阿茲特克軍隊,淪為附庸。1521年,西班牙軍隊毀滅了阿茲特克之後,揮師南下,米斯特克不戰而降,被納入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之中,米斯特克文明終止。
米斯特克在文化上,其後古典期的手抄本藝術是最受印第安部族青睞的文化產物。米斯特克人也被稱為 “中美洲最好的金匠”。
西班牙人在蒙特-阿爾班城發掘了20座建築和176處墓葬。至今發現的墓葬遺址已有200多處。1932年,墨西哥發掘的7號墓葬最為壯觀,從中發現了120多枚黃金飾品。
在瓦哈卡展廳有兩個玻璃櫃是展示其黃金首飾。看上去平淡無奇,僅比其它印第安部族較好一些而已。
可是,據資料介紹,在墨西哥聖多明哥的瓦哈卡文化博物館收藏了兩件得自阿爾班山墓葬的黃金胸飾,堪稱珍品。
令人稱奇的是,有一件無人不驚歎的金胸飾 (左圖),人像的五官輪廓凹凸分明,笑看紅塵的表情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並刻有米斯特克文化及其藝術中複雜的象征性語言的重要信息。該物可以追溯到15世紀初,有人認為是亡靈之神 “Mictllanteuhtli”。工藝高超,冠絕世間。 右圖是1870年在特萬特佩克一處私人住宅的挖掘中發現的一個米斯特克武士統治者金人像。這件物品是用失蠟法製作的,象征著主人的高貴地位,可追溯到12世紀到14世紀。
僅憑這兩件傑作,可知米斯特克人是卓越的金飾工匠,他們經常為墨西哥穀的米斯特克貴族,製作眾多絕妙的金屬裝飾品。據說,米斯特克人的金飾製作知識和工藝是從南美和中美洲傳入的。
看來,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沒有征集到最好的瓦哈卡古董藏品。墨西哥的體製是合眾國,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權。很自然,瓦哈卡人在感情上隻願把絕世珍品留在當地的博物館。以後有機會去瓦哈卡的話,再去那裏文化博物館轉轉。
第八展館是“墨西哥灣” (Gulf Coast) 展廳,集中展示在海灣地區三個不同曆史時期出現的三種文化:奧爾梅克、托托納克、華斯特克,但主要介紹的是奧爾梅克 (Olmec) 文明。
墨西哥灣沿岸是奧爾梅克文明的發祥地。早在公元前1500年,奧爾梅克人活動在墨西哥灣一帶。那裏溫熱多雨,擁有眾多河流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文明的交匯和繁榮提供了優越的自然基礎。奧爾梅茨早期的特點是耕種玉米、南瓜、豆類、辣椒和棉花等農作物,創造了羽蛇神這個神靈,並被曆代的印第安各部族所尊奉和傳承。
公元前1200年 (正值中國殷商的衰敗之後),奧爾梅克文明開始爆發,出現了社會階層和文化發展,創造了曆法和計數符號,建立了較大的城市,如:聖洛倫佐 (約公元前1200-900年)、拉文塔 (約公元前900-400年) 等。經數十年的考古挖掘、梳理,基本確定奧爾梅克文明的主體表現在三個文化點:聖洛倫佐文化 (約為1200年 BC~900年 BC)、拉文塔文化 (約為900 BC~400 BC)、特雷斯·薩波特斯文化 (500 年BC~100年 BC),這三個文化點相續發展和繁榮。
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奧爾梅克文明在公元前400年左右走向衰落。考古發現奧爾梅克的很多城市和定居點遭受了暴力的摧毀,因而有人推測是強地震斷送了奧爾梅克文明的前程。盡管天遭不測,不盡人願,但奧爾梅克文明之光已經照亮了整個中部美洲地區。考古研究證實,中美洲而後出現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以及其它各種文明都與奧爾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淵源。大多數學者認為奧爾梅克文明是瑪雅、薩波特克、特奧蒂瓦坎等文明的母體,也是其它中美洲文明的老大姐。奧爾梅克文明的許多文化特征,如:金字塔、建築、雕塑、玉雕、製陶、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等,都成為後續的同源異族古印第安人各文明的共同元素。他們繼往開來,沿著奧爾梅克開啟的思維模式、藝術風格、宗教思想往前直行,體現出很強的一致性和曆史繼承性。於是,學術界都尊稱奧爾梅克文明為中美洲文明之母。
最為人熟悉的是,奧爾梅克的石雕藝術,最有代表性的是奧爾梅克巨石頭像。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巨石頭像來自聖羅林索遺址,高2.28米,重達30噸,玄武岩質,圓方臉,鼻低唇厚。有人說它具有非洲黑人特征,但絕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肯定奧爾梅克人與非洲黑人的血統沒有一點半星的關係。巨石頭像顯示出高超的藝術技巧,方正凝重、深厚圓潤。考古學家認為該頭像可能是當時奧爾梅克領袖的雕像,是一種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紀念物。據說至今已經發掘出幾十個較為完整的巨石頭像,它們的樣貌多有雷同,但各具特色。我仔細看了巨石頭像,認為他與正宗的北亞蒙古人種較像 (尤其是成吉思汗一族)。
然而,業界早有傳言,在奧爾梅克的文物中看到了殷商的影子。美國學者邁克爾·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個文明》中提出拉本塔出土的奧爾梅克文明在曆史上出現的時間,接近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殷商滅亡大時間,奧爾梅克文明可能來自殷商。邁克爾·芤在一篇1967年發表的論文《聖洛倫佐與奧爾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本塔的奧爾梅克文明有很強烈的殷商影響。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教授許輝的《奧爾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國學者王大有等的《圖說美洲圖騰》與《中華祖先拓荒美洲》進一步探討了殷人東渡美洲論的根據。他們的依據是:1、奧爾梅克玉圭上刻有類似甲骨文的圖形,王大有、許輝還根據甲骨文解讀了一些奧爾梅克圖形。2、同樣鍾愛玉器。3、奧爾梅克的玉器上和商朝玉器上的虎頭圖案,驚人相像。4、殷商是中國的青銅時代,墨西哥出土的青銅人頭像,相貌與華夏人相似。但是,青銅器在中美洲基本上沒有真正發展。他們推測說,當年渡海來中美洲的是殷商十萬南下開疆擴土的將士,沒有青銅工匠隨行。那個或那些青銅人頭像很可能是從中國直接隨身帶來的。
考古學者在奧爾梅克遺址拉本塔 (La Venta) 太陽神廟祭祀中心地下發掘出十六尊高約七八尺的翡翠、蛇紋岩長顱或方形高冠雕像以及六塊玉圭 (如下圖)。在這六塊玉圭上,竟發現了銘刻著的殷商文字。經有關學者解讀,這玉圭上刻寫的正是殷人遠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號譜係。
也另有記載,該博物館有幾尊背部刻有古代文字的陶俑,但無人能懂。直到研究甲骨文的中國學者造訪,發現那些文字居然與甲骨文類似。經過研讀分析,終辨認出文字,原來這批俑應該是為殷商王誕辰祝壽用的祭祀品。 此研究結果一經報道,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將此藏品撤走,且再沒有擺上陳列架。
在那輝煌燦爛的文化遺存中,總是不停地看見一件又一件帶著濃厚東方色彩的文物。
左圖:愛較勁的大叔。 右圖:大哥又送父母一條大鯉魚,真孝順。
兩個鍾點工大姐?
1500 BC -1000 BC的泥塑:兩個笑容可掬、天真無邪的鄰家小孩,惟妙惟肖。 精湛的工藝,不得不讓人讚歎不已。
是不是酷似中國古代的仙翁? 道袍和頭側麵都刻有文字符號和數字。
(注:第一張是自己拍的。所刻的符號模糊不清,又在網上查來兩張有較清晰文字的)
與華夏民族為代表的東亞人一樣,奧爾梅克人以及後繼的各個印第安文明都鍾情於玉器,但那時隻有貴族才有把玩的特權。
奧爾梅克人及其文化的由來、內涵與去向都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個難解的疑團。看著中美洲大地上出現的這些 “似曾相識燕歸來” 的東方印跡, 思緒紛呈,剪不斷,理還亂。它的答疑解謎,不知哪年哪月才會昭然若揭。
想起胡適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猜測終究是猜測,求證肯定是異常艱巨的。這一切有待於將來出現更多的考古學和生物學證據,更重要的是有賴於有關各方的精誠合作。
當然,很有可能,它一直是謎一樣地存在著,猜測也始終是煙雲嫋嫋地不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