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遊記(二):多彩的拿騷

來源: yuntai 2023-02-14 08:59: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761 bytes)

上一篇講到我們的郵輪這次是臨時改在巴哈馬首都拿騷(Nassau)停靠,所以行前沒有太在意拿騷有什麽可看的地方。當得知郵輪改變航程後,我們就在船上的圖書館找些當地旅遊介紹來看,郵輪服務台也有不少介紹資料。這樣,就大致確定了抵達拿騷之後的遊覽路線。

拿騷位於巴哈馬群島人口最為集中的新普羅維登斯島,占了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它也是加勒比地區最受歡迎、最繁華的郵輪港口之一。巴哈馬全境共有 700 個島嶼和 2,000 多個散落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珊瑚礁,但新普羅維登斯島吸引了最多的遊客,其酒店和港口占每年到訪巴哈馬的 400 多萬遊客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新普羅維登斯島是首都拿騷的所在地,首都的邊界與整個島嶼重合。這裏是國家的政治中心,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機構都設於此島;同時它也是主要商業,文化,教育的中心,是400 多家銀行和信托公司的所在地。最高學府巴哈馬大學就位於拿騷市中心。拿騷還被確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的一部分,是其“手工藝和民間藝術之都”之一,也是僅有的三個獲此殊榮的加勒比城市之一。

拿騷原名查爾斯鎮(Charles-town),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該島最初由西班牙人控製,但西班牙政府對開發該島及整個巴哈馬群島興趣不大,1684 年更通過武裝襲擊把此地夷為平地。1695 年,英國著名法官和法律學者尼古拉斯·特羅特 (Nicholas Trott) 規劃該鎮並將其更名為拿騷,以紀念奧蘭治-拿騷(Orange Nassau)親王,即後來的英格蘭國王威廉三世。今天拿騷的市中心留下了眾多反映巴哈馬各個時期豐富曆史的人文景觀。

那天,從天堂島的亞特蘭蒂斯返回拿騷市區,在郵輪碼頭遊客問訊處的指點下,我們拿著工作人員畫過圈過的地圖,開始了拿騷城內的探索之旅。

相對於天堂島和亞特蘭蒂斯的奢靡與華貴,拿騷城裏的所到之處能發現更多巴哈馬過去所留下的曆史遺跡,更能接觸和感受到巴哈馬當地人今天的生活形態,所有的景點也更接地氣,有豐富多彩的選項。

先來到位於市中心的議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這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街區。 這組粉色和白色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是參議院和眾議院等重要的政府機構的辦公地,是巴哈馬政治中心的心髒地帶,保留著眾多珍貴的曆史遺跡。

議會廣場以三座亮粉色建築為中心,分別是眾議院、參議院和反對黨領袖辦公室。眾議院位於廣場西側的建築物內,東邊是反對黨的辦公室,中間這座是參議院。

門前有一尊巨大的維多利亞女王大理石雕像,是1905年為紀念女王的生日而豎立的。據介紹,當時的總督親自參加了雕像的揭幕儀式,而雕像在倫敦做成並啟運到巴哈馬之前,當時的國王愛德華七世還親自在現場查驗。

下麵這座紀念碑是為紀念當地聖安德魯長老會長老喬治·H·甘布林 (George H Gamblin) 而建。1929年,他因在巴哈馬行政和立法委員會的服務以及多年來對政府的領導而被國王封為爵士。

再朝南,是巴哈馬最高法院,紀念花園,以及拿騷公共圖書館等公共設施。

建於 1921 年的鮭魚色白色圓柱新喬治亞風格建築,是巴哈馬最高法院的所在地。

紀念花園就位於最高法院大樓的後麵,紀念碑就位於這個花園裏。 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喪生的巴哈馬士兵,以及 1980 年古巴米格戰鬥機擊沉 HMBS 火烈鳥巡邏艦時陣亡的四名巴哈馬海軍陸戰隊員。 紀念碑底部的牌匾,上麵刻著陣亡將士的名字。

紀念公園環境整潔優美,熱帶喬木參天入雲,各色花卉環繞四周。

坐落於雪梨街的拿騷公共圖書館,是由建於 18 世紀晚期的監獄改建而成,館內藏有殖民時期的書籍和文件。

遊覽完議會廣場一帶,我們轉回到海灣大街。一路上滿是富於當地特色的店鋪,不過跟在亞特蘭蒂斯看到的那些高端奢侈品專賣店相比,這裏多是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禮品店。

回到海灣大街向西走不多遠,就到了拿騷著名的景點稻草市場(Straw Market)。這處露天市場出售草編,彩繪,雕刻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巴哈馬草編和其他手工藝品融合了土著和非洲文化傳統,深得遊客的喜愛。

很像以前在國內見到過的一些小商品市場。

稻草市場周邊店鋪林立,人氣很旺。馬路對麵有珠寶店,餐館,咖啡店等等。

稻草市場再往西走是龐貝廣場(Pompey Square)。廣場四周環繞著古老的曆史建築、熱門市場和廣闊的綠地。聖誕節期間,這裏舉辦大型燈展等節慶活動。

附近一家餐館的建築和外部裝飾很搶眼。

離開稻草市場所在的海灣大街,向南沿著喬治大街往前是有一家海盜博物館。想了解18世紀拿騷海盜盛行一時的曆史,可以進去一探究竟。

喬治街另一側是基督教會聖公會大教堂(Christ Church Anglican Cathedral)。其曆史可以追溯到 1670 年,是在巴哈馬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被認為是“巴哈馬所有聖公會教堂的母教堂”。

這一帶有很多座特別古老的教堂,比如不遠處的三一衛理公會教堂 (Trinity Methodist Church)。

皇家富達商業銀行的辦公樓(Royal Fidelity Merchant Bank & Trust Ltd.)

這座是巴哈馬最重要的古建築之一總督府。

總督府再向西就是拿騷城區的西南角,這一帶是古遺跡較為集中的區域。

最早由海盜建造於1740年代的格雷克利夫(Graycliff )。這座豪宅最早由一名海盜船長建造,如今是一家4星級的酒店。

緊挨著一家同名的巧克力廠。

整條街都是這樣標著五顏六色招牌的店鋪,看著顯得特別熱鬧喜興。

一條古老的小巷

街的盡頭就是巴哈馬另一座地標性建築巴哈馬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of the Bahamas),這棟翻新的 1860 年代別墅內是巴哈馬最重要的美術館,是對當地藝術和文化感興趣的人必看的地方,被認為是拿騷舊城區最好的殖民建築典範之一。

這裏原來是當地司法部長的別墅,二樓有寬闊的陽台。

房子四周是寬大的庭院。我們到那裏時,已經過了開放時間,但房子上下看一遍感覺非常整潔漂亮。

陳列於室外的作品

周圍環境非常幽雅

美術館西側又有一座教堂,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教堂(St. Francis Xavier Cathedral)。

趕在太陽落山前,我們來到此行最後一站:約翰沃特林釀酒廠(John Watling's Distillery)。

這座建在以17世紀一位航海冒險家的名字命名的朗姆酒廠,擁有幽靜寬敞的庭院,鳥語花香,十分漂亮。放眼北方,可欣賞遠處海港美景。

酒廠生產小批量的朗姆酒,很受訪客歡迎。我們趕到那裏時,碰巧遇上同船的一家提著大包小包出來,估計買了不少瓶。

儲存造酒原料的倉庫。

仍然在忙碌的員工。

酒廠收藏和展示的古董畫作。

成品酒陳列室

參觀完朗姆酒廠,身披西下的晚霞,我們往回趕。一路上,見到越來越多同船的朋友,大家差不多同時結束了拿騷當地遊,陸續趕回郵輪,準備開啟前往大馬鐙礁的航程。

謝謝瀏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