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土耳其(9) D400公路:串起地中海明珠的線

本文內容已被 [ 淡白寧靜 ] 在 2022-12-21 08:10: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提起土耳其,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愛情穀的熱氣球、藍白相間的棉花堡和伊茲密爾的以弗所。然而,你知道嗎?土耳其有一條環海公路—D400。這條長達2057公裏的國道沿著土耳其南部,從西邊的達特恰半島一路延伸到東邊的伊朗邊境。僅僅是它西部的600公裏,就串起了費特希耶(Fethiye)、桑索斯-萊頓(Xanthos-Letoon)、帕塔拉(Patara)、卡什(Kas)、戴姆雷(Demre)、安塔利亞(Antalya)等無數不可錯過的目的地。

從費特希耶—卡什—安塔利亞的公路,是D400沿海公路中最著名的一段,它跨越了死海、地中海、全程與碧海藍天為伴,被稱作全球最美的十大公路之一,是土耳其自駕必走的一段路線。這條路線充滿了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及令人唏噓和震撼的利西亞曆史遺跡與古老傳說,在這裏,陽光、沙灘和大海與曆史進行了完美結合。

一大早從費特希耶出發後,D400公路向東駛向了內陸山區,行程1小時左右來到今天行程的第一站—利西亞著名的古城萊頓(Letoon)。

有關利西亞人的曆史與傳說,在包括荷馬史詩在內的許多古希臘文獻中均有記載,被古埃及人稱為路加人的利西亞人,曾經是安納托利亞半島上古老的赫梯帝國的盟友。當希臘人在地中海沿岸穩步向外殖民的同時,利西亞人也在費特希耶到安塔利亞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了由獨立城邦組成的聯邦。在那場著名的特洛伊戰爭中,利西亞人是站在特洛伊城一邊的盟友。更讓人驚歎的是,古老的利西亞人創立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聯邦政權,並通過聯邦內選舉產生執行官和法官,這一代議製民主政體,讓充滿智慧的古希臘人都崇拜不已,而現代美國眾議院的產生規則,便是利西亞人這一理念的延伸。

萊頓是土耳其著名徒步路線利西亞之路(The Lycia Way)上的一座著名考古遺址。利西亞人曾經是活躍在地中海沿岸的海洋民族,多從事漁業和海洋貿易,並與古希臘人非常接近。作為一項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利西亞文明遺址包括了萊頓(Letoon)。桑索斯是利西亞聯邦的首府,而商業活動發達的萊頓,則是利西亞人的掌上明珠,更是泰坦女神勒托的庇護地。

與後來的基督教中的上帝耶酥所不同的是,希臘神話故事裏的眾神,隻是具有某些超級能力的普通人而已,因此讀起來也更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傳說宇宙之神宙斯喜歡上勒托,並與之生下來了阿爾忒彌斯和阿波羅,這自然引起了宙斯妻子赫拉的嫉妒。為懲罰勒托,赫拉迫使勒托終生在外流浪不得回到宙斯的身邊。於是,勒托便在地中海沿岸的利西亞人領地度過了大部分時光。萊頓建有祭奠勒托女神的廟宇,也有阿波羅和阿爾忒彌斯神廟,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勒托的兒女,在希臘神話中也是太陽神和狩獵女神的化身。

萊頓古城矗立在一片山坡之上,正對入口的是一座古希臘劇場,背靠山頭,劇場一端的看台已經坍塌,一副破敗的景象。

從劇場右轉,遠遠望去,是一片方形的石基,那便是著名的萊頓神廟群遺址。該遺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據推測最早供奉的應該是一位當地女神,隻是後來在希臘化過程中被勒托取代。

去往神廟群的路邊空地上,擺放著出土的大量石塊、石柱、柱帽。具有精巧柔和的渦卷狀裝飾的古希臘愛奧尼柱式柱帽,昭示神廟建造的年代。

從左至右依次為阿波羅神廟、阿爾忒彌斯神廟、勒托神廟。在三座神廟中,勒托神廟規模最大約30米長,20米寬。在遺址上還能看到石台以及拚接好的三根立柱,兀自樹立著。旁邊的阿爾忒彌斯和阿波羅神廟規模則要小得多,而且隻有一點點地基。

勒托神廟的背後,還有一處教堂遺址。基督教的傳播曾給利西亞帶來了重要的社會和文化變遷。在拜占庭時代,桑索斯成為區域主教所在地。公元5世紀,基督教成為主流的時候,萊頓建起了這座基督教堂。

最後的劫掠發生在公元7世紀,這一次城市被阿拉伯人夷為平地,然後,逐漸被人遺忘。

 

離開萊頓,往南行駛出了山區後,不到二十分鍾,映入眼簾的是地中海和沿岸小島,天氣很好,景色很美,這裏便是卡坎(Kalkan)小城。

從卡坎開始,我們便逆時針行駛在貫穿大部分綠鬆石海岸(Turquoise Coast)的D400公路上,在山穀間上下盤旋,左手是懸崖峭立,右手是清澈見底的海水,波光粼粼,帆船點點,岸邊曲折的山地地形,點綴其中的多彩小鎮與古跡,以及世界上最美的藍綠色海水,處處都是風景。

從卡坎出來大概行駛了十幾分鍾,就看到路邊停了十來輛車,心想這裏肯定是什麽有名的景點。果不其然,靠邊停好車,小心過了馬路,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金黃色的沙灘,綠鬆石般的海水,漸漸往外延伸又變成了深藍色!此處淺水灣沙灘大概百米,但海水異常的的美,而且在D400公路下有個天然形成的洞,這就是有名的卡普塔斯沙灘(Kaputas Beach) 。

卡普塔斯海灘(Kaputas Plaji)是土耳其最著名的Instagram景點之一。宏偉的金色沙灘和碧綠的海水是其顯著的特征,陡峭的懸崖和森林聳立的極其狹窄的山穀匯入了海灣中的海濱。

海灣由150米長的沙灘和細密的金色沙灘和200米高的懸崖組成。從山上流出的泉水與海水的結合造成這裏的海水涼爽的原因。

要進入海灘,必須步行150多個陡峭的台階,站在懸崖頂上美景盡收眼底: 蔚藍的天空,清澈的大海,金色的沙灘、白色的躺椅、深淺不一的腳印……

海水藍中帶綠,幽幽的,清澈的,海浪一層一層地向岸邊湧來,打在腳上,有些微涼…

從卡普塔斯海灘到卡什(Kas)這段路程是這條沿海公路的精華。這段的的海灣和沙灘都非常迷人,海水清澈見底,浪花潔淨,海底坡度較大,能清晰的看到海水的顏色從嫩綠到湛藍的依次過度。累了就隨便找一處海灘停下來休息,吹吹海風踏踏海浪。

繼續前行,很快來到了卡什(Kas)。卡什建立在古城安提菲洛斯(Antiphellos)上,古城建於公元前4世紀,是古老的利西亞城市之一,由於雪鬆樹貿易,它成為一個富有的港口。現在它是綠鬆石海岸巡遊的經常停靠港口之一。

卡什在土耳其語是“眉毛”的意思,當來到這座像眉毛一樣彎彎的海港,就能看到一彎碧水背後橫亙著的峭壁,這座峭壁高500米,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橫亙於此,岩壁上有利西亞人的古墓穴。

 

卡什小鎮留有濃厚的利西亞的氣息,街頭隨處可見利西亞石棺。

小鎮寧靜安逸,鎮上遍布五彩繽紛的建築元素,與鄰近的湛藍的海岸相互映襯,分外迷人。

整個卡什很小,穿過石板鋪就的街道,信步走在街上,圍牆綻放的三角梅顯得分外鮮豔,處處都洋溢著慵懶的氣息。

卡什是一個小漁村,直到1922年的土希戰爭前,都還有很多希臘人在此居住,因此卡什留有許多希臘風格的房屋和生活型態。

 

從卡什出來之後,沿著D400向東向前行,直奔利西亞古城德姆雷(Demre) 。

小鎮德姆雷是基督教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如今小鎮最吸引遊客的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聖尼古拉斯教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遠道而來。

公元3世紀,聖尼古拉斯出生在地中海沿岸城市帕得拉(Patara),父母因病去世後,給他留下了一大筆財富。尼古拉斯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始終遵循著耶酥的教義,即獻出所有的世俗財產並給予窮人,而心地善良的他一直都是這麽做的。比如,他經常秘密地給年幼的孩子們送禮物,將硬幣放在窮人的鞋子裏,給三個女孩贈送金子以拯救她們的悲慘命運……公元4世紀尼古拉斯成了邁拉(Myra)的主教,但不久就被當時的羅馬皇帝監禁,後來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下被釋放。公元343年尼古拉斯去世後,他被當地人尊稱為聖人,而他的故事也漸漸被演繹成了聖誕老人的傳說。至於聖誕老人Santa Clause的名字,據說也是從尼古拉斯的荷蘭名字Sinter Klaas演變而來的。"

聖尼古拉斯教堂建於公元4世紀,是一座十字架形式的大教堂,但阿拉伯人的襲擊幾乎完全摧毀了第一座寺廟,因此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於1043年用堅固的牆壁包圍了教堂,從而將其變成了修道院;1862年俄羅斯皇帝尼古拉斯一世將教堂進行了翻新。

盡管聖人的遺骸被意大利人於1087年帶到了巴裏,但聖尼古拉斯的大理石石館以及主教的寶座都保存完好。傳說麵對石棺暝想能感受到神秘的能量。

聖尼古拉斯教堂,盡管在規模上無法與伊斯坦布爾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相比,但其中的拜占庭壁畫和馬賽克地磚非常精美,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教堂裏幾乎所有的人像壁畫都遭到損毀,隻有樂善好施的聖尼古拉斯畫像安然無恙。

1982年,聖尼古拉斯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現在變成了許多朝聖者向聖尼古拉斯致敬的目的地。2017年研究人員對教堂進行了電子探查,發現了教堂下麵還有教堂—他老人家走過的第一座教堂的地板已經出土。

 

從德姆雷出來後,繼續沿著D400公路向東向北前行,尤其是德姆雷—安塔利亞這一段路程,平整的公路,一側是山路十八彎,另一側緊鄰大海,如同一條藍絲帶,牽著你去遠方;土耳其人都是老司機,急轉彎也沒有任何減速之意,所以這一路是美景和刺激同在。

 

終於於傍晚時分到達海港城市安塔利亞,該城也是是利西亞之路的終點,也是沿線最大與最繁華的地方,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今天行程的終點。

從費特希耶到安塔利亞這一路,我們走走停停,花了8個小時,一路與大海相伴,從清澈的海水、荒蕪的海灣,到鬱鬱蔥蔥的山脈……

如果說一路太多的人文古跡讓人思緒飛揚,那麽路上的自然風光則讓人心寧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