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畫風猶有情 - 索菲亞王後藝術中心

            我以嗚咽的言語歌唱,

            憶起悲傷的風吹過橄欖樹。

                     - 洛爾迦

 

 

索菲亞王後藝術中心位於海神廣場附近,其建築原為一座醫院,1986年建成為藝術中心。整體為新古典主義風格,但兩個突出的玻璃電梯卻是先鋒派設計,非常引人注目。

 

中心內收藏了將近18000件,從19世紀到現代的藝術作品,琳琅滿目。裏麵有西班牙後現代主義三大家畢加索、達利和米羅的作品。

 

這是僅次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世界級的現代藝術展館,門口有個雕塑,名叫“西班牙人民通向星空”,其實是一株從地上長出的細長仙人掌上麵有個星星。

 

據介紹,中心的展覽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1900-1945:20世紀的入侵:烏托邦與衝突”,

“1945-1968:戰爭已經停止?藝術為了這個分裂的世界?”

“1962-1982:從轉向到後現代”。

 

 

這裏麵主要包括西班牙現代藝術風格的一係列轉變,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到二戰後的前衛派等。主要作品在兩個展廳,分別處於二層和四層,以1945年為分界線。

 

許多名畫不允許拍照,但一些後現代風格的藝術品可以拍照。

 

超現實主義內容,可謂天馬行空。

 

想象瑰麗而奇詭,如果不看標題都不知道要表達的主題。

最值得參觀的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這幅巨型畫作是畢加索1937年創作的,描繪了在西班牙內戰時期,被德軍和意大利空軍炸毀的西班牙巴斯克地區小城格爾尼卡的景象。格爾尼卡也因此名聲大噪,成為許多遊客遊覽的地方。

 

《格爾尼卡》長8米寬4米,整整占據了一麵牆,有非常嚴密的安保,一是保護這幅畫,二是禁止遊客拍照。這幅畫沒有彩色,也許黑白灰才能表達作者的絕望的情感。

 

這個從網上下載的照片遠遠不如現場看到的震撼。我一直沒有理解立體主義,看了《格爾尼卡》後發現他們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麵也許是描繪世界末日或戰爭毀滅題材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206周圍展廳裏還有畢加索的素描草稿,可以讓人們從頭了解這幅畫是如何進行的,非常有趣的視角,大開眼界。

 

 

據說夢幻的宇宙是薩爾瓦多•達 利的靈感源泉。達利為了能從潛意識心靈中產生意象, 用一種自稱為“偏執狂臨界狀態"的身上誘發幻覺境界,並把夢境轉移到了畫布上。

 

達利的《偉大自慰者的肖像》是他與加拉度過了一個夏天後完成的。加拉雖然即將成為他的搭檔,但當時仍然是詩人保羅·艾呂雅的妻子。 據說“這是一幅自傳式的照片,反映了他生命中因為妻子的出現所遭受的情感和情色轉變。”

 

 

達利的《站在窗邊的女孩》,非常好的寫實作品。達利真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藝術家,他驚人的超現實風格還是有精湛的繪畫技巧的根基。

 

中心還展出許多女性先鋒藝術家的作品,這是阿爾貝托•桑切斯18歲時候完成的作品,《一個世界》。夢境還是幻想的世界?

 

拉斐爾·佩裏色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合唱團的女孩》。

 

中心還有許多西班牙內戰時雙方組織動員活動留下的宣傳畫。當佛朗哥叛軍在1936年對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動進攻時,圍攻馬德裏有兩年之久,期間發生很多事情,馬德裏最終淪陷。

 

西班牙內戰是人類史上最殘酷的鬥爭之一,與我國曆史上的內戰相比不遑多讓。赫赫有名的第五縱隊就是西班牙內戰中出現的。維基百科上說:“西班牙叛軍和德、意法西斯軍隊聯合進攻馬德裏時,叛軍將領拉諾在一次廣播中揚言,他的四個縱隊正在進攻馬德裏,而第五縱隊已在首都等待。”

 

查了查翻譯軟件,宣傳畫上文字有:馬克思 工人黨直到最後,通過,一個希望,等等。

 

還有一些二戰後的藝術作品,包括拉丁語係國家的藝術家的創作。

 

通過相片的剪輯做出的藝術品,要表達的是什麽呢?

 

反戰反法西斯?結構性暴力?還有化紅唇的 主席,頗為有趣。

展覽中還有藝術家自己出演拍攝的小電影,充滿各種怪誕的意象。

 

還有各式各樣的光影藝術、雕塑,表述著藝術家的想法,雖然很難理解,但我的淺顯理解是,百花齊放才是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