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歐洲途經(layover)蒙特利爾,有三四小時的時間可以去市區轉轉。蒙特利爾是魁北克省最大城市,名字來源於法語“Mont Royal”,意指“皇家山”,就是現在城中心的地標皇家山。
落地後離開機場入目的隻有法語,公車上的報站也隻是法語,路名也隻是法語,我們一路懵懵懂懂,時時刻刻都在猜測看到的站點到底是什麽地方。法語是蒙特利爾的官方語言,不過如此堅持的如此決絕,說明對加拿大另一個官方語言-英語很是瞧不起。
坐747公車一路到頭,然後向南步行一兩裏路到老港區(old port),主要的城市景點都集中在這附近,聖母大教堂,市政廳等等,這裏也是蒙城的發源地,諺語有雲:有水斯有財,對蒙特利爾而言,也可以說有水斯有城。
三百年前這裏曾是繁忙的港口,現如今已經是旅遊勝地,水邊處處是帆船俱樂部的泊所。白帆點點布滿繁忙的港灣。遠處右首是白色的鍾樓,左首是橫跨聖勞倫斯河的鐵橋,古色古香。
回首可以看見不遠處的老城區,遊人如織。
現在老港區有摩天輪,還有時不時滑過高空的zipline。
聖母聖心教堂頂端的聖母青銅雕像高高聳立,幾百年來一直在保佑出海的人們。
繞到正麵,哥特式的尖頂風格令人難忘。
圓頂的Marché Bonsecours市場,是加拿大的十大古建築之一。
老港邊的老蒙特利爾區也是古色古香,鵝卵石鋪地,兩邊的店鋪賣古董的不少。美人蕉花開正豔,為古城增色不少。
走出老城,是個花團錦簇的小廣場, 雅克-卡地亞廣場。順著廣場向北,右首前方是市政廳的尖頂。市政廳建築宏偉大氣,是蒙特利爾的一個獨特旅遊景點,不過現在維修中。
廣場上有一納爾遜紀念柱,紀念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他取得了特拉法加戰役的勝利,重挫法西聯軍,自己卻在指揮中喪生。他被英國人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大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征之一。
走走逛逛就到了兵器廣場,威嚴莊重的聖母教堂就在廣場南側。教堂雙塔高立,是北美最古老的建築和教堂。廣場中央是邁鬆納夫紀念碑,紀念蒙特利爾創始人保羅·邁鬆納夫
諾特丹聖母大教堂建於1829年,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可容納5,000人。教堂的外表宏偉壯觀,莊嚴肅穆,內部則富麗堂皇。我們時間緊任務重,從對麵的廣場匆匆觀望了一下這新哥特式的天主教堂,確實蔚為壯觀。
據說她是參照法國巴黎聖母院的樣式建造的,所以也被稱為小巴黎聖母院。兩邊矗立著高聳的塔樓,中間部位正上方是一個聖神的十字架,下方是金光閃閃的聖母雕像。
聖母大教堂左側有一對雕塑,英國男人和英國女人,都在仰望大教堂,形象生動,特征突出,尖尖的大鼻子非常有趣。
兩個人都抱著小狗。他們背後的高層建築是紐約生活大廈,蒙特利爾最早最高的摩天大樓。不過為什麽要在老城區,尤其是聖母大教堂的一側建個摩天大樓,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再向北一個街區就是中國城,不大,幾條街。不過是吃中餐的好地方,味道不錯。在中國城逛了逛,孫中山的雕像放在天下為公的牌匾下。
入口的牌坊上寫著滿地可華埠,原來蒙特利爾也譯為滿地可。唐人街原來是猶太人聚集地,後來來自廣東台山市的華人,為修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而定居此地
牌坊正麵是唐人街,邊上的廣場布滿道具,說是有演出。蒙特利爾的爵士樂音樂節也很有名,不過是在八月份,已經狂歡過了。
還有國民黨滿地可分部,不知道現在藍營在海外還有沒有影響力?
出了中國城,坐了兩站路,就是聖母世界之後主教。這個教堂是模仿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不過正立麵是蒙特利爾13個教區的守護神雕像,而聖彼得大教堂立麵上的12位使徒的雕像,大教堂頂部是蒙特利爾13個教區的守護神雕像。
教堂西麵是杜爾切斯特廣場和加拿大廣場。杜爾切斯特廣場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更設立有四個雕像。
紀念布爾戰爭的紀念碑,作為帝國主義英軍的一方,這個雕塑現在應該是政治不正確,如果在美國,現在應該被打倒了。
另一個紀念碑,上麵歇滿了鴿子。
加拿大廣場上有第一任總理麥克唐納的雕像,還有幾座大炮,廣場右側一棵楓樹已經變紅,秋天到了。行色匆匆的人們,應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吐個槽,蒙特利爾當地的稅相當高,包括加拿大的國稅還有省稅市稅,連存個包都有20%的稅。不過話要說回來,高稅收高福利,平民百姓的生活應該不錯,比美國的兩極分化要好。
當地都是石頭和磚頭建築,應該是為了抵抗冬天的寒冷。
匆匆一瞥,掛一漏萬。蒙特利爾還有很多其它的經典景點沒有打卡,諸如網紅地67建築,奧林匹克公園,McGill大學和皇家山,留給下次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