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real 的華人圈對這個地名有三種講法“蒙特利爾”(大陸翻譯)“滿地可”(早期華人講法)“蒙特婁”(台灣同胞的叫法)。
奧林匹克體育館的頂是可以打開的,主要用的是“複合材料”。這個設計的“後遺症”是換頂太費錢,目前的頂一直是在修修補補。“patch on patch "隨頂可見。
蒙特利爾的生活節奏比多倫多慢,歸根結底是法裔魁北克人的生活習性所至。魁北克法語中有一個自嘲的說法“Être né pour petit pain" , 直譯就是生下來就是為小麵包。如果了解一下魁北克的曆史,可以理解法、英裔爭鬥之間,各自的無奈。如果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在魁省無處不在的"Desjardins "銀行,最初就是想解決普通法裔人貸款難的問題,因為大財團是英裔掌控的。
目前,魁北克又在加強對法語的要求,出台一係列法案,如果站在法裔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其實,這些法案,反到是對非法語移民的下一代帶來了“紅利”,雙語!相反,對於不開明和不負責任的底層法裔家庭,無異於“作繭自縛”。
還是希望魁北克能成為一個官方的“雙語”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