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山應該是“長”在地上的,可是世界文化遺產-法國的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Michel)卻是“長”在水裏的。不僅如此,聖米歇爾山根本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它是一座城,可它卻被稱作“聖山”,每年都吸引著超過300萬人來此朝拜,還成為了電影《魔戒三部》的拍攝地。這是為什麽呢?
肯定是因為聖人米歇爾。在《聖經》中,他領導天國的大軍擊敗了象征邪惡的撒旦魔鬼,因而享有“天使長”的崇高地位,並掌管人類的靈魂。作為上帝最得力的助手,米歇爾在末日審判中憑手中的天平去秤量人們善與惡的分量,為善的人由他領入天堂,而作惡的則被撒旦帶進地獄。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基督教國家的教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雖然聖米歇爾在《聖經》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聖米歇爾山以他的名字命名,並不是因為他的地位,而是出現了神跡。公元708年,他晚上連續三次托夢給一位主教,讓他在聖米歇爾山所在地建造一座教堂,但是主教很猶豫,於是聖米歇爾就在主教的夢中把手指戳進了他的頭顱。這位主教夢醒後,再也不敢遲疑,立刻奉命在這裏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獻給米歇爾。為了增加教堂的神性,主教還從意大利的一所教堂帶回了一個岩石的一角,此岩石上留有米歇爾的腳印。從此,這裏成了朝聖中心,也成了天主教中除了耶路撒冷和梵蒂岡之外的第三大聖地,更成為了法國的保護神。以至於今天的人們常說,沒到過聖米歇爾山,就等於沒到過法國。
為什麽聖米歇爾山會被認為是法國的保護神呢?這得從法國悠長的曆史說起。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公元711年,也就是聖米歇爾教堂建成後的第三年,阿拉伯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20多年後,阿拉伯人越過比利牛斯山攻入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的宮相查理·馬特在今天法國的圖爾阻止了阿拉伯人的進攻,成功保衛了王國的首都-巴黎。法蘭克人認為這是聖米歇爾帶給他們的榮耀,於是開始增修這個最初隻是一個洞窟的教堂。到查理·馬特的孫子-查理曼大帝建立的查理曼帝國時,查理曼把聖米歇爾尊奉為帝國的守護神,聖米歇爾教堂得到了進一步擴建,財富也進一步增加。
隨著查理曼帝國的崩潰和維京人的入侵,這裏成為了諾曼底農民的避難所。慢慢地,教堂下方在幾十年的時間裏形成一個小鎮。可是,當西法蘭克國王把這裏劃給維京人一支的諾曼人及他們所建的諾曼底公國後,這裏就變了樣。皈依了基督教的諾曼人以對天主教的虔誠而著稱,他們在公元966年把這裏的教士全部轟走,然後在教堂頂上建造了羅曼式的本篤會隱修院,請來了“西方隱修之父”的聖本篤會修士,並將這裏更名為聖米歇爾山隱修院。
聖米歇爾山教堂
聖米歇爾山教堂
聖米歇爾山教堂
聖米歇爾山教堂
在聖米歇爾的保佑下,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於13世紀初把諾曼人趕出了這裏,然後他以隱道院為中心,新建了古堡和哥特式混合體的6座建築物,從此這裏成為了諾曼底最具規模的宗教建築群,朝聖人數持續增加,修道院的財富和影響力也不斷擴展。到英法百年戰爭時,變成了戰鬥堡壘的這裏因為聖米歇爾的守護而免於淪陷之災。英國人曾猛攻這裏長達24年,但聖米歇爾山仍然巋然不動,成為諾曼底地區惟一沒有陷落的軍事要塞。聖米歇爾還曾告訴聖女貞德,說:“我是米歇爾,法蘭西的守護人,請起來解救法國國王。”
百年戰爭結束後,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法國人把聖米歇爾山當作了他們的精神象征,對其加大力度改造,把唱詩班席和聖壇換成了火焰哥特式等。經過數百年的添磚加瓦,今天的聖米歇爾山已經是一個由房舍、圍牆、城堡和修道院等組成的龐大中世紀建築群,在法國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像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說:“聖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入口
聖米歇爾山入口
可是,這個呈圓錐形的聖米歇爾山到底在哪裏呢?它在大西洋邊上的一個潮汐島上,麵對英吉利海峽,離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奧馬哈海灘不到150公裏。所謂潮汐島,是說海水退潮的時候,島會連接陸地,而漲潮的時候,島就變成了海中的孤島。今天,有一條4公裏長的堤道把它跟陸地相連。
在潮汐島上的聖米歇爾山,原本是一個海拔88米高,周長900米的岩石山,最初主教獻給聖米歇爾的教堂就建在岩石山的山洞裏。隻是經過幾個世紀的建設,岩石山幾乎都被建築物所覆蓋,一點兒山的樣子也沒有了。與其它潮汐島不同的是,聖米歇爾山所在的潮汐島漲潮速度極其迅猛,每分鍾能達到62米,因此聖米歇爾山周圍轉瞬間就會變成汪洋,這讓它看起來像是漂浮在海水中的聖山。我因為沿途走錯路,很幸運地看到了漲潮和落潮時不同風貌的聖米歇爾山。
聖米歇爾山內的小鎮
聖米歇爾山內的小鎮
聖米歇爾山內的小鎮
聖米歇爾山內的小鎮
到達聖米歇爾山時,已近晚上5點。下了車我們才發現,這裏是需要坐免費巴士去聖山的,而且巴士隻能停到通往聖山的新橋上,我們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聖山腳下。此時,正是落潮時間,新橋周邊一點兒海水也沒有,我們隻看到了匯入聖米歇爾灣(The Mont-Saint-Michel Bay)的庫埃農河(Couesnon River)及沙地上的大量淤泥和沉積物。這些淤泥和沉積物是因為19世紀人們建築了一個連接聖山的長堤後造成的,長堤建成後,萬馬奔騰般的漲潮奇觀也沒有了。
看到聖米歇爾山這個融合了哥特式、羅曼式、文藝複興式等多種建築風格的世界文化遺產時,我們除了覺得它是一個龐然大物外,一點兒也沒覺得它美,甚至覺得它有點兒醜,可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卻說它構成了“獨特的美學特色”,1979年就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說,1998年還因其作為法國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組成部分,又第二次將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同一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兩次,孤陋寡聞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上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上
要想走進聖山裏去,得經過前哨門、大道門和國王門。我們剛進第一道門就感受到了這裏的人潮湧動。窄窄的街道上全是人,道邊是商店、旅館、餐廳,還有一個小教堂。我們順著人流往山頂走,那裏是著名的聖米歇爾山隱道院。可我們走到的時候,發現它已關門。這個隱道院是聖山的“魂兒”,看不到我會覺得特別可惜的,當時就決定,第二天隱道院一開門我就來“燒頭一柱香”。
主意打定,我跟先生在聖山裏轉,發現它跟希臘聖托裏尼島一樣,像一個迷宮,樓梯眾多,還曲曲折折的,根本找不到來時的路。我們想隻要一直下樓梯,肯定能找到來時的入口。我們找到了,入口處有一家米其林餐廳,先生說:“這裏就餐環境不好,人太多了。”幸虧沒在這裏就餐,等我們緊趕慢趕回到停車場時,發現這裏的停車費巨貴,兩個小時15歐元。第二天我們又花了15歐元。這意味著,為了參觀這個聖山,僅停車費我們就花了30歐元,這是我們一個月法國之旅中停車費最貴的地方。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教堂
開到民宿,我們又聯係不到房東,一位女士一點英文也不會,但熱情地用法語跟我們交流,然後她車也不鎖,一路把我們送到了房東家,法國人太熱情了。第二天早上,我們真的第一個到達修道院。此時,剛好漲滿潮,海水一直延伸到聖山腳下,景色美極了。因為太早,昨天熙熙攘攘的窄街上空無一人,跟頭一天的景象大相徑庭。等隱道院開門時,我一馬當先,快速爬上了100級台階,把其他人遠遠甩在後麵,真的燒到了“頭一柱香”。之後,先生告訴我,後麵的人都在笑我,對他說我很厲害。哎,誰讓聖米歇爾山是千年的聖山呢?
修道院的門票不貴,每人11歐元,比停車費便宜多了。我期待在這個融合了不同時期建築風格裏的修道院中能看到土耳其格雷梅露天博物館石穴教堂中的那些壁畫,可是整個修道院裏的牆壁上幾乎什麽都沒有,我有點兒失望。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庭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庭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庭院
這個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分三層,由羅曼式的聖米歇爾大教堂和哥特式的奇跡樓組成。位於第三層的聖米歇爾大教堂是整個修道院最古老的一部分,曾是修士們的修行室,在基督徒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始建於11世紀上半葉,由諾曼人花費了60多年才建成,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大殿是典型的羅曼式風格,但圓形祭壇卻是哥特式的。可是,這個教堂太樸素了,既沒有椅子,也沒有玫瑰花窗,即使是很重要的祭壇,上麵也空空如也,跟我去過的天主教祭壇完全不一樣。這也難怪,這裏不是本篤教徒的隱修院嗎?這樣的布局完全符合本篤教徒們靜思冥想、嚴苛簡樸的苦行僧生活。
教堂前是一個很寬闊的平台,視野非常好,可以俯瞰跟聖米歇爾山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聖米歇爾灣。站在這個平台上,昨天看見的淤泥已消失不見,眼前都是碧藍的海水在愉悅我的雙眸。回頭看,是很樸素的教堂正立麵,但教堂的尖頂上卻有一個聖米歇爾的金像,這讓教堂看上去華貴了不少。不過,這個金像是1987年才鑄造上去的。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如果說這個教堂沒什麽出奇的,那教堂側麵的回廊就很不一般了。此回廊與內院相映成趣,被認為是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品。回廊上的兩層廊柱都由花崗岩製造而成,廊柱排列錯落有致,柱與柱之間是漂亮的拱門,拱門上方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回廊的中間是綠色的草坪,草坪上有一個海鷗媽媽在孵小寶寶。曾幾何時,這裏是隱道院最隱蔽的地方,隻有修士們才有資格從這裏走進教堂。
這個回廊屬於奇跡樓的一部分。始建於13世紀上半葉的奇跡樓還包括食堂、二層的騎士廳和一層的客房、地窖和布道所等。整個奇跡樓像一個迷宮,裏麵同樣很樸素,但是二層的騎士廳很不一樣。這裏有雙煙囪的巨型壁爐,還有懸吊的廁所和已經消失的彩繪玻璃、繪畫和琉璃瓦。從布局來看,此廳是為尊貴的賓客設計的。沒錯。百年戰爭結束後,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模仿英格蘭的嘉德騎士團,在騎士廳建立了法國的聖米歇爾騎士團,並製定了《聖米歇爾王詔》,用來爭取貴族集團的支持。有意思的是,英格蘭的嘉德騎士團是英法百年戰爭的挑釁方-英王愛德華三世為團結英格蘭貴族而建立的。代表英國的聖喬治和代表法國的聖米歇爾,是不是英法百年戰爭幕後的主謀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內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上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上
但願是我胡說的,我怎麽敢非議聖人呢?罪過罪過。在二層,還有一間結構跟騎士團相同的房間,此房間專供修士們從事謄寫手稿的活動,也有壁爐,方便修士們冬季取暖。修道院的一層是地窖,曾用於給來此朝聖的貧窮的人們提供吃住之地,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用作監獄。
這座自建成起就被奉為聖山,在英法百年戰爭後又被譽為法國精神象征的聖米歇爾山,在二戰時卻沒能逃拖德軍的“魔爪”,它被德軍當作了瞭望台。幸好盟軍沒像炸掉魯昂城堡那樣把這座聖山炸毀,讓法國人的靈魂依然有歸依之地。不過,這座聖山,在公元前兩千年就是法國這片土地的主宰者-凱爾特人祭神的地方。這些人在最早被稱作墳墓山的聖米歇爾山所在地,憑海臨風,曆盡滄桑。他們在古羅馬人入侵這裏,輾轉到了不列顛,之後又因為蠻族入侵而輾轉回了他們的“老巢”,在離聖米歇爾山一步之遙的地方建立了布列塔尼(Brittany)王國。我要到那裏去探索布列塔尼的曆史,去盡賞玫瑰海岸的無限風光。
路線
聖米歇爾山旁
聖米歇爾山旁
聖米歇爾山旁
聖米歇爾山旁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