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艾格步道,回首艾格峰

來源: 北歐風輕雨綿 2022-08-22 06:17: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3025 bytes)

乘少女峰列車從 “歐洲之巔” 的Jungfraujoch下來後,我們在艾格冰川站  Eigergletscher 下車去徒步,沒有直接走正規的山道,而是直接溜到了車站的下方 --- 僧侶峰的山腳下。

艾格步道(Eiger Walk)長2.5公裏,是2012年為慶祝少女峰鐵路建成 100 周年而打造的,一端是艾格冰川站(Eigergletscher),另一端通往小謝德格峰站(Kleine Scheidegg)。這條老少鹹宜的步道,一路上是有Eiger, Monch,Jungfrau,Silberhorn,Lauberhorn等壯麗的山峰,還有綠油油的草甸,湖水和山穀;時不時穿行而過的紅色的少女峰列車,也給山中自然的風光,平添了一絲人的浪漫。

迎麵劈頭蓋臉的是山崖和冰川,穀底也布滿了墜落的石頭沙礫,可腳下的斜坡卻開滿了山花;高山的時節比山下總是遲一些,都七月了,山花依舊開得像春天時那麽燦爛。很難想象在這酷寒的高山上,夏日裏竟能生長出這麽些繽紛的小花,和這些猙獰的崖壁及殘雪生存在一起。趁我家修禪人打坐之際,我把四周見到的每種花都拍了個遍(見視頻)。

大概是雨後的小溪流成的,道旁的斜坡上常有一兩條狹窄有趣的羊腸小道,現在成了徒步的捷徑。大路不行,行小道:))

在Eiger, Monch,Jungfrau這三座山中,海拔 3970 米的Eiger最低,但從四麵八方看上去卻都是最壯觀的一座。行進在阿爾卑斯壯麗的山景中,不由地想多了解一點這座山峰和發生在它身上的那些事。回來後搜索了一點點有關的資料,倍感震撼;不得不承認,少女峰令人神往,而真正動人心弦的是艾格峰,這不是一座每個人都能去征服的山,但它足以讓所有的人仰望!

艾格峰被視為歐洲第一險峰,它所擁有的北壁North Face (德: Northwand), 高達1‘800米,是阿爾卑斯山三大北壁之一,與馬特宏峰和勃朗峰的Grandes Jorasses合稱是“北壁三部曲”。

Eiger 一字源自德語裏的 “hej Ger”,意為“矛”,看一眼艾格峰東邊和西邊山脊的輪廓,就能讓人一目了然;不過,最艱難凶險的並不是它這把看似鋒利的矛,而是它北部那麵近乎垂直的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堅不可摧,在瑞士法語區,Aiger 還被稱作 “Ogre”=“食人者”,艾格峰成了一個神話。

1858 年 8 月 11 日,愛爾蘭人 Charles Barrington 在瑞士向導的協助下首次成功登頂艾格峰,他們是從艾格峰的西脊攀登上去的,這條線路後來一直是普通登山愛好者們喜愛的。不久艾格峰從東部,西部和南部的攀登也都完成了,唯獨北壁令人望而卻步。

作為整個阿爾卑斯山最大的山壁,艾格峰一方麵是一座攀登技術含量很高的山,涉及攀岩、攀雪和攀冰;另一方麵北壁的自然環境也很異常;疏鬆的石灰岩造成滾石不斷,特定的惡劣氣候,可能在瞬間聚集風暴和冰雹,引發雪崩和滾石,給登山者帶來不可測的致命險境。

20世紀三十年代,阿爾卑斯地區內幾乎所有具挑戰性的山峰都被征服了,艾格北壁仍舊無人問津,成了阿爾卑斯的 “最後一道難題”,直到1935年。

這年的八月, 艾格峰山腳下來了兩位靦腆的慕尼黑年青人 Karl Mehringer 和 Max Sedlmayr,他們低調地入住了山下一間用作放牧的小木屋,準備從北壁攀登艾格峰頂,這時,距離從艾格峰西脊的首次登頂已經過去了77個年頭!

北壁的氣候無常, 即使是從地麵觀察都異常困難; 明智的Karl和Max首先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觀察北壁山崖, 計劃好了他們認為最適合的攀登路線,這是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張北壁線路圖。

從山下開始的第一段800米崖壁又陡又敞開,遭遇滾石和雪崩的機會很多。當時的少女峰鐵路在艾格北壁600米處,設有一個中間站Eigerwand(現已被Eismere取代停用), 假如 Karl和 Max 搭乘火車上去, 從 Eigerwand 的 Gallery Window (如下圖) 開始攀爬的話,就可以避免滾石和雪崩的危險,而且縮減一大段攀路程,從策略講是個不錯的計策,但他們並沒那麽去做,因為在當時這樣的攀登是不被認可的。

1935年8月21日這天淩晨,Karl 和 Max 終於從艾格峰的山腳下向北壁進發了。

Karl 和 Max 當時在登山界並不知名,盡管他們都受過嚴格的訓練,具有攀登的經驗和實力。他們低調而謙虛的舉止給當地人留下了的印象是普通登山愛好者,因熱愛登山而登,而非謀求名利。然而,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引來了媒體和眾多圍觀的人。

艾格峰還有一個與其它山峰的不同之處,那就是它離文明世界太近。因少女峰列車在此通過,Klaine Scheidegg 的車站和酒店餐館就近在咫尺,人們從嗮台上甚至能聽到從北壁傳來的鐵釘敲打聲;這一天 Karl 和 Max 的一舉一動都在公眾的視野裏。人們懷著敬畏觀看著山上的兩位登山者嫻熟而專業的攀登技巧,他們配合之默契,無可挑剔,即使是在同行們的眼裏,也是一場大師級的攀登。這一天,Karl和Max 一口氣完成了近800米的攀登,幾乎覆蓋了北壁的整個低段。

第二天,觀眾群情振奮,就連起先持謹慎態度的人都開始樂觀地設想著登山者的勝利,一些人打賭登山者會贏,有的甚至預言以此進度當天就可能實現登頂, 雲雲。 然而,Eiger北壁卻是表裏不如一的,況且相當一段更艱難的壁段還在後頭呢...... 果然,隨著登山高度上升,攀爬進度慢了下來,有些觀眾變得煩躁,不時地私下催促,而此時的Karl和Max 正在與一片陡峭的岩石艱難地較量著。這片岩石遠看不過20米,然實際垂直距離是90多米。攀登過程中,Karl和Max既要上下傳遞沉重的登山行裝, 還要躲避上方不斷滾落的岩石。經過好幾小時的努力,他們才終於戰勝了這片岩石,登上了第一冰原“First Ice- field”,然後用了一個下午跨越到雪地上方;其間人們見他們不斷地用手上的釘錘抵擋著從頭上飛過的滾石(那時登山者竟然還沒有頭盔!)。

終於在傍晚,他們來到一小快地方宿營,暫時離開公眾的視線,而當晚的天氣沒多大變化....第三天,他們來到了更大更難通過的第二冰原“Second Ice-field”,山下的人通過兩個小黑人影的晃動,可以判斷出了這片雪域之大;滾石仍在不斷地飛,人們看到他們一邊攀登,一邊躲避,進展相當緩慢。

終於,第四天天黑前,Karl和Max抵達了雪域邊的左上方,人們從山下看到那塊地方小得無法宿營,而這時天空中一團巨大的烏雲正在侵入北壁,遮蔽了視線,人們無法得知後來的情況,但當地人都非常明白這將意味著什麽。這一夜山穀下的氣溫也降至了零下八度,村民們被巨大的雷聲雨聲驚醒,這時人們不知道北壁上的人是否還活著, 但聽到了雪崩墜入穀底的回聲...... 

第五天是禮拜日,當雲霧在中午飄離後,有人通過望遠鏡竟又捕捉到了兩個小黑影子 --- 他們還活著,而且還在攀登!

對於外行人來說,兩位登山者沒有停止攀登,定是還有希望,是好消息;然而,在登山同行和向導們的心裏,是再清楚不過了;他們默默地注視著北壁上的動向,再也不什麽 --- 整夜的風暴過後,落石和雪崩已經堵死了兩位登山者可能的退路,現在他們即使是想退也退不下來了,繼續攀登是他們唯一的出路。不一會兒,神秘的北壁又卷起了一片雲霧,這是 Karl 和 Max 最後一次被山下的人看到......

兩天後的清晨,家人和朋友們都趕到了,想要營救,可是麵對烏雲籠罩的北壁卻無從著手。瑞士出動了軍機前來搜索,也始終未果。9月19日,北壁的上空終於放晴了,一架德國飛機出動貼近北壁搜索, 在陡峭崖壁下方的雪地裏發現了一位登山者;無法辨別他的容貌,但見他仍舊站立著,雪沒過了他的膝,已經凍僵了...... 登山者已在殘酷的北壁上經曆了五天四夜,最後一刻仍麵朝著上方的崖壁,看到這裏我的淚水再也無法hold住,為登山者所遭受的磨難心碎,為他們頑強的意誌打動,也被人類展示出的強大的生命力震撼。

救援隊決定繼續尋找另一位登山者,以便來年把他們一起帶下山來,然而搜索始終無果。次年,Max 的遺體被帶回,是他的兄弟在北壁的山腳下找到的,而 Karl 至今仍沒被找到;那最後的幾日在北壁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險情,誰都不知道。向艾格方北壁發起的第一次挑戰就這樣悲壯地告終了,登山者最後站立過的那個位置,後來被命名為"Death Bevouac"(死亡宿營地)。

然而,一切並沒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網圖

就在兩位登山者離去後的第二年,艾格北壁迎來了新的征服者,從1936年到1938年間,又有八位登山者為征服北壁獻出了生命,其中以1936年7月發生的那場悲劇最為慘烈,四位登山者在經曆了五天四夜的努力和生死掙紮後,永遠留在了北壁。

這是一支由兩個慕尼黑人和兩個奧地利人在中途相遇後,臨時組成的登山隊,他們一開始的表現也是非常突出,進展很快,然而第二天一位奧地利隊員被突如其來的落石砸傷,就此產生了隱患,以至於釀成後來的悲劇 --- 全體不得不下降,而在下降過程中遭遇的雪崩,令三名登山隊員全部喪生,剩下的最後一名隊員在嚴重的凍傷和失溫的狀況下,又因繩索打結無法降落,最終在離營救人員僅有咫尺的空中耗盡,場麵令人萬分痛心卻無可奈何!那名營救人員後來告訴人們,這是他一生中最悲哀的時刻......

倘若換個角度試想,倘若一開始三位隊員放棄了那位受傷的隊友繼續上攀的話,他們是否有機會登頂成功呢?也許!以當時兩位慕尼黑人 Andreas Hinterstoisser 和 Toni Kurz 的身手,這是很可能的,他們之間配合的默契與一年前的 Karl 和 Max極為相似;然而,他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攀登,決定送奧地利隊友下山,不料卻在下降中全軍覆沒。生命高於一切,這讓後來人看到的是登山者高貴的品質和人性的光芒。

在征服北壁的過程中,失敗者與成功者同樣令人敬佩,甚至更讓人記得。2008年,德國導演Philipp Stölzl 將這次攀登的悲壯故事帶入了電影《北壁》(Nordwand),同時插入了愛情的旋律和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前夕的政治背景,使這個故事更加豐滿。link在此就不贅述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rn9DxlXl1Q

 

網圖上左:Andreas Hinterstoisser and his childhood friend Toni Kurz,both died climbing Eiger´s North Face in 1936.

(網圖:1938年8月24日15點半,首次登頂成功的四名隊員。)

又過了兩年,無論如何,北壁最終還是迎來了它首次被征服的時刻。無獨有偶,這次登頂的仍是德奧登山隊員,他們也是在中途相遇組合而成,所采用的黃線線路(上圖)正是之前那隊德奧登山隊員所開辟的。所不同都是,這一次他們成功了,阿爾卑斯山的“最後一個難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此後,前來攀登北壁的人仍絡繹不絕,到目前為止,成功登頂的人有700多名,另外有六十多名喪生,這讓北壁坐實了“死亡之壁”的惡名。然而,它越是臭名昭著,越是吸引著慕名而來的登山者。有人說致命的挑戰已經成了北壁最大的誘惑,為什麽非要在這殘酷的冰雪和岩壁上掙紮,甚至以最寶貴的生命做賭注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難以理解,但不得不尊重;或者,也隻有當我們真正熱愛上一個人或者熱衷一件事情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吧!

----------

快進到21世紀,艾格峰北壁上的挑戰已是日新月異,甚至打破了常規:

2007年,瑞士職業登山者 Ueli Steck 創造了03h54 的攀登記錄;

2008年,Ueli Steck又以 2h45 的成績打破自己的紀錄; 

2011年,瑞士另一位職業登山者 Dani Arnold 以 02h28 登頂打破紀錄;

2015年,Ueli Steck 更是以無保護攀登艾格峰北壁,創下2:22:50 的新紀錄,並開辟了一條新的線路(天呐,難道他是飛上去的嗎!)。無保護單人速攀和精湛技術讓烏力獲得了“瑞士機器”的 nickname,然不幸的是,這位登山界的燈塔人物在2017年攀登西藏珠峰的子峰時遇難倒下了......

北壁上的現在和過去,差別如此這般;從最初的 Karl&Max 到現在Ueli&Dani,攀登的速度由五天縮短到2-3小時!而Ueli Steck的出現,也讓人類的攀登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們探索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徒步走到少女峰附近時,隻見山坡盡頭看見一座高山小屋,原來這就是 Mittellegihütte 小屋的前身,它也有故事。

Mittellegihütte,顧名思義Mittellegi+hut,位於艾格峰東北部的山脊 Mittellegi (3‘355m,下圖),1924年一位來自日本登山者 Maki Yukō 在瑞士向導的陪同下,從Mittellegi登上了艾格峰頂,為了紀念自己首次登頂,出資建造了這座小屋,小屋的地勢十分險要,一側是垂直的艾格峰北壁,另一麵是浩然的冰川,小屋曾為好幾代的登山者們提供過幫助。

2001年Maki的小屋被拆遷,從艾格峰東北山脊,由直升飛機將整體搬到了山穀裏的博物館,2011年再被安置在了 Eiger Walk 步道上,成為一座小紀念館, 裏麵陳列著不同時代的登山裝備,好讓現代人了解阿爾卑斯山早期開拓年代的艱難和後來的發展。

如今的 Mittellegi山脊上,一幢現代化的新 Mittellegihütte 小屋,繼續為攀登者提供服務,每年6月底至9月底開放,登山者需通過 Via ferrata 抵達。小屋無人看守,但必須預定,以獲取密碼得到鑰匙。象征性的過夜費用每晚 CHF 30/人,讓許多年輕人可以負擔,小屋裏的收銀台和付款單,供登山的客人自行支付現金。

2010年9月4日至7日,兩名來自中國的登山愛好者也來到了艾格峰東北部山脊上的 Mittellegihütte小屋,從這裏出發嚐試艾格北壁,並成功登頂,他們選擇的是一條相對容易但適合自己的線路。如今登艾格峰北壁或許已不單是為了征服,而是關乎心中的願望,或者是通過這座山峰來檢驗和提高自己的技術,獲得成長的經驗。

(網絡圖:艾格峰東部山脊Mittellegi上的小屋 Mittellegihütte)

湖的北麵是雙峰Lauberhorn 和 Tschggen, 冬天是這裏的滑雪勝地。

艾格峰腳下,有一座巧奪天工的人工湖 Fallbodensee,少女峰列車從湖邊經過,然後抵達它的終點 Kleine Scheidegg。徒步走到這裏就不想走了,我們沒有繼續下行,決定在此休息一下就返回上方,乘Eiger Express下山。

在群山懷抱之中,Fallbodensee湖無風的一邊,光滑的水麵反射出雙峰的山影。而另一邊處在山口,湖麵被風打擾,難以看到少女峰清晰的倒影。Eiger 峰這天總是掩藏在雲團下,未露出真容,估計裏麵正在下雨...... 

湖邊的一些天然石頭上刻有人名,那是征服艾格峰北壁未歸人的名字;湖岸邊的教堂式小建築“Chilchli”,過去是少女峰鐵路的變電站,現在改造成了一座關於艾格峰登山曆史的小展館;還有那些標注了艾格峰攀登路線的木樁...... 都在向攀登艾格峰北壁的勇士們致敬。北壁上的攀登路線,從1935年Karl 和 Max 最初製作的那條,到現在已增加到了三十多條,20世紀30年代那些悲壯的故事也會永遠回蕩在這一山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剛從瑞士回來不久,看到艾格步道,倍感親切。 -qiuqiu03- 給 qiuqiu0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8/22/2022 postreply 17:23:58

遠道而來,太棒了,路途還順利吧?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2 postreply 12:28:49

Eiger Walk vs. Eiger Trail -Helvetia- 給 Helvetia 發送悄悄話 (757 bytes) () 08/23/2022 postreply 11:17:38

多謝補充,如果不搭EigerExppress下山,就步行trail返Grindelwald,經過北壁可以看到一條小瀑布。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3/2022 postreply 12:37: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