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Loving Vincent》,就決定要去奧維爾(Auvers sur Oise)。奧維爾小鎮位於巴黎近郊30公裏瓦茲河畔,因為梵高人生最後的時光在這裏度過而聞名,被很多人稱之為“梵高小鎮”。他在這裏度過了生命的最後70天,是梵高最後的歸宿地。但是奧維爾鎮上的居民為了不讓過多的遊客打擾他們的生活,反對巴黎對外宣傳。相比吉維尼的莫奈花園,這裏更加純靜清幽,卻仍然擋不住人們來此朝聖。
1890年5月,梵高離開阿爾勒聖雷米精神病院,來到巴黎北邊的奧維爾,比較自由,結識當地居民,可以在田間散步,每天很早出門創作。但死亡一直跟在身後,七月,梵高自殺,躺在金黃的麥田裏,兩天後死亡。另一部電影《永恒之門》則主要講述梵高在阿爾勒和聖雷米的生活和創作,威廉·達福扮演的梵高還真有幾分相像。
梵高在法國的時間很長,他的大部分經典作品都是在法國完成。1886年,梵高初到巴黎並首次參觀印象派畫展,結識了莫奈、德加、畢沙羅、修拉和高更等著名畫家,真正了解、欣賞和接受了印象派,開始嚐試用印象派的短小筆觸來捕捉光線的變化,創造了梵高獨特的畫風並形成以他為代表的後期印象派。那時候的梵高,精神豐滿心靈自由,從他的畫作上都可以看出。兩年後梵高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阿爾勒,隨處可見大片的向日葵花田,在普羅旺斯強烈的陽光下,這些金黃色的花朵使他瘋狂,傳世佳作《向日葵》和《星夜》在此誕生。這是他一生中最燦爛的幾個月,創作隨之進入高峰,畫了許多至今為世所珍的作品,畫麵色彩以明黃和深藍為主,色調異常明亮。然而好景不長,他為精神疾病所苦,住進聖雷米精神病院。這時候的梵高仍處於創作巔峰,窗外的樹叢、翻滾的麥浪,天空的繁星,這些在梵高眼裏都是最純粹最美的事物,他在病魔的折磨下把這些風景變成一幅幅繪畫。離開聖雷米來到奧維爾,生活變得更加窘迫,一邊治療一邊創作。在奧維爾短暫安寧的日子裏,梵高一直承受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摧殘,但是創作的激情絲毫沒有停止,在此期間創作了包括《藍色鳶尾花》和《奧維爾教堂》等八十幅作品。從阿爾勒到奧維爾,藝術生命隕落,畫作不朽。
奧賽博物館館長對梵高的評價:梵高對色彩的理解,他的孤獨,真是讓人感動到哭。梵高孤獨甚至孤苦,一生在逆境中掙紮,但內心驕傲熱情,就像普羅旺斯的陽光和他筆下的向日葵。他是那個時代最熱情和最真誠的畫家,再窮也能創造巨作。無論梵高的生活如何不堪和落魄,他的作品永遠是明媚美好,純真積極的,總是能夠打動人並感受到他所傳遞的美,這也許就是他作品的偉大之處。
人之境遇,天之意趣,真難言說。梵高熱烈如火的生命在奧維爾走向盡頭,誰也不敢否認這個早逝的巨匠餘輝永存。真正偉大的藝術,都是作品加上藝術家全部的生命。
無論梵高在與不在,奧維爾都是一個普通的法國鄉村。這裏的田野風光,教堂石階,鄉間茅屋,在小鎮裏亦在梵高的畫裏。
梵高畫中實景地,奧維爾市政廳舊址,如今改建成酒店。
梵高畫中的奧維爾市政廳,原作收藏在荷蘭梵高博物館。
因梵高而不朽的奧維爾教堂,十三世紀哥特式建築。
收藏於巴黎奧賽博物館的梵高畫作《奧維爾教堂》。在博物館裏直麵原作,想像梵高創作時的強烈情緒,體驗畫麵的筆觸氣韻,被感動的其實不隻是作品本身,而是梵高短暫生命中的創作激情,那種一觸即發的情緒,撲麵而來。
市政廳對麵是梵高當年在奧維爾租住的拉烏客棧。所謂梵高故居,無非就是客棧二樓一間幾平米的小屋。
梵高曾經畫過幾幅拉烏客棧主人艾德琳·拉武肖像。據說梵高死後,拉烏以40法郞賣了其中一幅,事隔幾年,作品拍賣價格百萬。
加歇醫生故居。加歇醫生本身愛好繪畫,加上有錢,與莫奈、高更等許多藝術家都是朋友,他的女兒與梵高成了好友。
奧賽館藏《加歇醫生》原作
加歇醫生花園
奧賽館藏《Gachet醫生的花園》。春天,醫生家的花園中百花齊放,紫藍色的鳶尾花,無數次出現在梵高的畫中。
梵高為加歇醫生的女兒瑪格麗特畫過多幅畫作,包括《彈鋼琴的瑪格麗特》以及下麵這幅收藏於奧賽的《花園裏的瑪格麗特》。
繁花盛開一如梵高畫中
梵高最後一幅作品《麥田群鴉》,是他生命最後的寫照。在大地烏雲的傾壓下,恐懼、壓抑,像是預示著災難即將來臨。當槍聲響起,群鴉從金黃的麥田飛起,黑壓壓一片,如今再也不見麥田的群鴉。死亡是否使他感到生命的自由?也許死亡才是梵高永恒的生命意義吧!
梵高死後葬於奧維爾教堂後麵的公墓,他曾經畫過的那片麥田的對麵。一塊方形的灰色石板,頂端拱為半圓,極其簡單地刻著姓名與生卒年月,沒有任何雕飾,一如生命本身。墓碑前的向日葵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獻上去的。隻要有人活著梵高也就活著,活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同樣狂熱的夢裏。
梵高的弟弟提奧半年後病逝,死後葬於荷蘭。1914年,提奧的遺孀將其遷葬至奧維爾,兄弟倆終於可以一起長眠於奧維爾。
梵高在奧維爾的作品《奧維爾的茅草農舍》,柔軟的筆觸時而強時而輕,揮灑自如。凡高在給弟弟的信中說:“奧維爾這地方非常美,那些越來越少的古老茅屋,更美!”
奧賽收藏梵高在奧維爾的畫作《午睡》。此畫是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創作的,可以看到他鍾愛的明黃色占據畫麵,人物像是點綴。和米勒的作品對比,構圖與人物造型極其相似,米勒的色調灰暗,梵高的總是色彩明亮。
《日本花瓶裏的玫瑰和銀蓮花》,自殺前一個月所作,奧賽館藏。
奧維爾火車站。奧維爾離巴黎隻有三十公裏,周末巴黎北站有專門去奧維爾的直達火車,班次很多,當天來回,非常方便。
奧維爾有著梵高向往的平靜與安寧,隨著梵高的畫作漫步小鎮,一個半世紀過去了,奧維爾未曾改變,從《奧維爾市政廳》、《奧維爾教堂》到《麥田》,畫中景色依然如故,處處仍有斯人之氣息。
小鎮中心奧維爾城堡花園,城堡平台可以俯瞰整個奧維爾。
瓦茲河靜靜守護著奧維爾,這個承載著曆史、故事、名人的地方,如今依舊安然詳和,沉靜似水。
奧維爾的多比尼花園。多比尼是法國著名巴比鬆派畫家,在崇尚自然的巴比鬆畫家中以畫水著稱。多比尼沒有住過巴比鬆村卻在奧維爾安家創作,他比梵高去逝早,梵高描繪的《多比尼花園》表達自己對前輩的敬意。
奧賽收藏的梵高自畫像。梵高生前無名,作品很少被博物館收購,多數流傳在外,《紅色的葡萄園》是他在世時賣出的唯一一幅畫。在 1940 到 1950 年代,梵高的作品被大量捐贈,最終使這位巨匠的作品出現在國家收藏中。梵高一生為自己畫了近四十幅自畫像,從素描到油畫,憤怒的、瘋狂的、憂鬱的,神經質的,以及偶爾快樂的,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梵高。
收藏於奧賽的梵高名作《羅納河上的星夜》。這是梵高在阿爾勒創作的,畫中的橋位於梵高黃色小屋的附近,當時他的精神狀態已極不穩定,從星夜開始,梵高以一種細碎旋轉的,帶著流動感的筆觸表達情緒,色彩和形式的表現力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他的《絲柏樹》係列亦是如此。
分不清楚,是梵高的作品打動人 ,還是他孤獨卻激情似火的藝術生命打動人。我們走進博物館,走向藝術,體驗美,梵高一直都伴隨左右。梵高曾說:“沒有什麽是不朽的,包括藝術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藝術所傳遞出來的對人和世界的理解。”梵高去世132年的日子,借奧維爾和奧賽館藏畫作一組,紀念這位追逐自由的藝術家,這些畫並非全是他的經典之作,卻透著平凡真摯而激情似火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