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邂逅日本Ikebana

來源: 北歐風輕雨綿 2022-02-12 01:39: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761 bytes)

去年九月的一個周末,路過日內瓦郊外的一個小鎮,一幢不起眼的老房子前,看到了一個形單影隻的廣告牌,原來是日本Ikebana的插花展正在這裏舉行,當即停好了車決定前去看看。

這是一座建造於1822年的老房子,已有兩百年的曆史了,如今這裏是小鎮的公共文化娛樂中心。雖說房子外表不起眼,與街道兩旁普通的住宅店鋪看著無異樣,可是從前院的側門繞到後院,卻是一座鬱鬱蔥蔥的大花園,從這裏回頭望去,綠草和樹木的掩映下,這幢十九世紀的老房子就再也遮掩不住當年的底蘊了;看來Ikebana選擇在此辦展覽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小鎮四周很安靜,其實大多數瑞士小鎮都特別安靜,甚至是冷清的。Ikebana選擇在這裏辦文化展覽,也很低調。二十多年前還是學生時就聽說過日本文化協會辦的茶道展很受歡迎,後來就沒再聽說過了;沒想到二十多年後,又看到他們仍在默默耕耘,傳遞文化,潤物細無聲。

進門的迎客廳已布置有插花,谘客對我們說不需要預定,也不收門票,不要求戴口罩,掃描健康卡就可以通過去樓上參觀了。

Ikebana (Kadō花道),是日本傳統六藝(歌道、書道、茶道、花道、劍道、藝道、柔道、香道)之一,最初的起源來自中國隋唐的佛堂供花。

公元607年隋煬帝時,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攜僧人和留學生曾兩次到隋朝結交和學習,在隋期間小野妹子接觸到了隋朝的佛前禮儀,將寺廟佛龕前擺放鮮花的做法帶回了日本,不想佛堂供花從此成了他一生的摯愛。回日本後小野妹子剃度出家,在京都六角塘佛法寺潛心研究起了隋唐的佛前供花,開創了日本插花的先河 --- 日本曆史最長的池坊流“Ikenobō”誕生。

之所以名為池坊是因為當時佛法寺裏有一個水池, Ike =“池”,bō =“坊“,有禪師的意思,加上所有格“no”(“の”)連接”就組成了“Ikenobō”一字, 池坊意為 “池塘邊住著的禪師”,小野妹子後來被尊為池坊流的道祖。

 (網圖)

池坊流的插花常以鬆或竹這樣的長青綠枝為主幹,反映和展示自然的魅,來表現宗教意義,展示大自然的壯麗,如鬆枝象征石頭和岩石, 花象征河流或小溪, 而且多使用高瓶口或細長的花器, 重心在上,  有一些很講究的規則,這種形式被稱為 Rikka (立華)。

在日語裏使用的漢字“華”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花”;花是漢字隸書,華是漢字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的漢字書寫體。西漢末年起小篆逐漸被隸書取代,但由於小篆字體優美,頗有古風古韻,始終被曆代文人書法家所青睞,而日本人保留了小篆或許也是看重了這一點吧。

後來,隨著插花賞花在民間的普及,Rikka (立華)這種古老帶有宗教色彩的插花形式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簡單的休閑插花,作為室內觀賞,也被納入了茶道,不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出現的新風格講究結構簡單自然,色彩和諧,隨意插上一枝或一些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如Nageire (拋入花), Chabana(茶花) ...似乎很符合當時日本茶道裏追求的“簡. 素. 靜. 寂”。

好奇之下,按照以上基本的規則,試著插了兩件。

 

幾百年過去了,日本花道已具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元素,並發展演變出了眾多的流派,其中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最著名;各流派的風格和特色各有千秋,但也有想通之處,插花被作為修行的手段,也曾是女子婚前的必修課 。

當天現場展出的作品大約有五十多件。每件作品的花和花器都很漂亮,有個性。看到每件作品旁邊都標有作者的姓名和插花的資曆,職稱有大師,有教授和助教,還有未畢業的學生。級別分明。

這盞花基本能體現日本花道講究的線性結構、不對稱、空間和深度、以及色彩的和諧, 重視的是花瓶、莖、葉和樹枝以及花朵之間相互構造出的一種境界,以此象征著天、地和人。

1930年,日本首次將花道拿到巴黎的秋季沙龍上亮相,把花道介紹給了歐洲。日本花道與西方國家插花形式相比,明顯有獨到之處,讓無數的西方人立刻迷上了它。Ikebana在日內瓦已有很多年了,很低調,但始終不乏當地的followers。

這是當天的插花表演,由兩位當地學生(業餘愛好者)和一位年長的日本老師,把她們的現場作品展示給觀眾。兩位學生的當場創作:

年長的 Ikebana老師,身著粉紅色的和服,一邊插花,一邊微笑與觀眾互動,她的舉止優雅謙和,很有修養,給人印象深刻,不能不說有時年齡是可以給氣質加分的,優雅不僅來自教養,還有歲月的沉澱。

老師上場時拎上來了一隻礦泉水瓶,在大家疑惑的注視下開始用盤中寥寥的幾根花材插花。幾分鍾後,一件優雅的作品就插出來了(下),美得像一幅畫!而讓所有的人叫絕的是那隻恰到好處的自製紙花瓶,它把那隻礦泉水瓶巧妙地遮住了,這個環保理念出乎所有人意外。

表演結束後,大家都上前觀察欣賞作品,老人主動上前和我們討論,並演示如何配花色和達到簡約效果。我當時就動了心想跟她學插花,可是一詢問才得知她的課堂早已爆滿了,連等待的名單都是很長的,隻好作罷了。

不過,這並不完全是件遺憾的事。回到家後,開始查閱中國插花的前世今生,發現有道有書可循。。。經常是一扇門關上了, 另一扇又打開了,說不定還更適合自己。

 

 

 

Copyright©2022北歐風輕雨綿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那棟房子的外表很起眼呀,無論其外牆,前院的圍牆,欄杆及地磚都很養眼。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2/2022 postreply 14:44:05

您說得非常棒,這種質樸的美隻有欣賞了才能發現和感受到,可能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264 bytes) () 02/13/2022 postreply 00:02:07

確實如此,好在我們成長於中國文化,還是比較喜歡這種簡素靜寂的氣質。另一種跟插花相似的是日本鬆柏盆景,也相當厲害。 -Backcountry- 給 Backcountry 發送悄悄話 Backcountry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3/2022 postreply 16:31:01

是的,盆景是另一種藝術形式,在日語裏是盆栽,也是源自中國,然而日本對文化藝術的繼承和保護意識卻勝過我們許多…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2:02:10

根據你的描述,我到院子看了看,薰衣草花都凋謝了,隻有一朵殘敗的白玫瑰,你看看效果如何?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88 bytes) () 02/13/2022 postreply 13:32:34

很不錯呀,花器很棒,和幾案也很配,讚!隻是這季節不對,春天真的來了就好了:)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1:51:05

換了一朵雞蛋花,器皿是一把壺蓋打爛了的紫砂壺,不成比例,隻講意境,哈哈。無法將圖片豎立起來。 -Redfernbus- 給 Redfernbus 發送悄悄話 Redfernbus 的博客首頁 (88 bytes) () 02/13/2022 postreply 14:58:11

wow,更漂亮了,顏色少但反差時常會有好效果。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1:53:37

你插的兩件不亞於當天展覽的作品。老師用普通水瓶加自己的外殼插的花真是非常有創造力! -windyLL- 給 windyLL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3/2022 postreply 23:43:04

謝謝,過獎了!是啊,老師的作品妙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北歐風輕雨綿- 給 北歐風輕雨綿 發送悄悄話 北歐風輕雨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1:55: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