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克裏姆特畫的維也納大學主樓中廳天頂畫,我在多瑙河的書稿裏寫維也納的時候寫過一些

我書稿裏的一段:

”克裏姆特生於1860年代,在他年輕學畫的時候,印象派剛剛興起,法國新古典主義最後一位大師安格爾也才去世不久。安格爾的《土耳其浴室》、《泉》、《大浴女》這些畫作輪廓清晰,用筆工整,形象甜美,參觀巴黎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的時候,我都是能夠欣賞的。克裏姆特最初學的也都是古典畫派的那一套,經過相當嚴格的訓練,最初克裏姆特在維也納出名的原因,從幫助老師為新落成的維也納藝術曆史博物館畫壁畫開始,後來在維也納環城路一圈各種紀念碑式的宏偉建築上,畫了很多裝飾性的壁畫和天頂畫。他曾因為裝飾宮廷劇院的成功,得到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的嘉獎。克裏姆特在1890年代開始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他的畫既典雅又充滿大膽的性暗示,那個時代他為維也納大學主樓做的中廳天頂畫,被輿論界斥之為色情圖畫,最後沒有被采用。不過克裏姆特那時候已經成名了,是官方支持的分離派運動的主席。

    說到“分離派運動”,是1895年前後克裏姆特等一批藝術家退出學院派的藝術家協會,自己搞了一個比較前衛的藝術團體,展覽各種流派的不出名的青年畫家的作品。克裏姆特是第一任主席,也是分離派協會雜誌的主編。從這個源頭上來說,所謂維也納分離派,跟法國的印象派形成的原因差不多。想當年印象派就是不見容於學院派,進不去年度繪畫沙龍,就自己在會場之外搞了一個新派畫作的展覽。維也納分離派最初也是沒有自己特定的宗旨,對所有流派風格的前衛藝術一視同仁地加以鼓勵。要知道當時是19-20世紀之交,奧地利還是帝國時代,不像法國早就是共和國了。而皇帝和官方不僅不打壓分離派的離經叛道,而且加以鼓勵。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座分離派展覽館,地點如此靠近市中心,就是因為官方給了他們直接的支持,把地批給分離派建立展覽中心。由此看來,當時的維也納一點也不頑固守舊,反而具有相當大度的包容精神。

    不過今天我們提到維也納分離派作品,是指特定的一種繪畫和建築風格,它算是世界範圍內“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分支。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是法文,Nouveau就是新的意思,它的裝飾性很強,而且不喜歡用直線,喜歡取法於圓圓彎曲的自然界的線條,就算建築物也要避免直線。這種風格,明顯是對19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新古典主義的反動。“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表現,就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作品。在德國和北歐被稱作青年運動。在我看來,新藝術運動青睞的那些曲折的花葉枝條裝飾圖案,類似於150年前洛可可的室內裝飾藝術。換句話說,藝術的潮流又流行回來了。怪不得我覺得自己還能看得懂,甚至喜歡克裏姆特的繪畫!

    克裏姆特就是新藝術運動,或者說維也納分離運動在繪畫方麵的一麵旗幟。他的畫雖然有點抽象,至少我還能看得出來他畫的是什麽。而且1900年代他的創作巔峰時期,引進了拜占庭和威尼斯古代的黃金馬賽克風格,用金箔作畫,搞色彩和玻璃、金箔等不同材料的拚鑲,這樣的畫掛在牆上當然酷炫,讓人有點眼花繚亂的感覺。眼花繚亂之餘,畫麵上的女體白皙溫潤,麵目清晰,也很性感。所以我會覺得克裏姆特的畫作“好看”。請原諒我在這裏再次忍不住吐槽畢加索,暴露一下自己的無知:其實畢加索也受過極好的專業訓練,繪畫功底極紮實,可是他非要把漂亮的老婆和情人畫成兩隻鼻子三隻眼睛的“立體”醜八怪,真的有意思麽?

    克裏姆特最著名的代表作《吻》、《友弟德與敖羅斐乃的首級》、《卡瑪爾宮公園大道》現在都在美景宮,那裏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克裏姆特畫作收藏。另一幅“黃金時期”的代表作《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90年代之前也在美景宮,但它是納粹掠奪猶太銀行家得來的贓物,經過漫長的法律程序歸還給原來主人的後代,這位後代立即轉手在藝術市場上拍賣,當時是2006年,1億2千5百萬美元的售價創造了當時油畫拍賣的世界紀錄。現在這幅畫在紐約。“分離派展覽館”在今天也仍然是展出前衛藝術家作品的美術館,在這裏也有一幅克裏姆特的名作《貝多芬壁畫帶》,是1901年分離派展覽館籌備第14屆作品展的時候,克裏姆特畫在牆上的裝飾畫,後來一直保留下來。

    克裏姆特有一個學生叫埃貢·席勒,也是分離派著名的畫家,他的畫和克裏姆特風格迥異,幾乎所有著名作品都是人像,看上去瘦長變形,神情憂鬱,讓人感覺畫中人物有種頹廢的病態,也算自成一格,闖出了大名。師徒兩人都在一次大戰之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中染疫去世,埃貢·席勒當時隻有28歲。

    在分離派展覽館金球的下方,大門正中間的位置,用金色大字鐫刻著維也納分離派的格言:“Der Zeit hi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筆者想了很久,把這兩句話翻譯為:“把藝術賦予每個時代;把自由賦予每種藝術。”或者也可以譯作:“每個時代有自己的藝術,每種藝術都需要自由。”

    在克裏姆特之外,還有一位建築大師奧托·瓦格納,也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主將。這位瓦格納跟德國音樂家,寫《尼伯龍根指環》的那位理查德·瓦格納毫無關係,碰巧姓氏相同而已。在現代建築史上,奧托·瓦格納的地位相當於柯布西耶和包豪斯學派,都是有自己鮮明思想和理論體係,開宗立派的一代宗師。分離派展覽館大樓的設計師奧爾布利希就是瓦格納的學生。在市中心這片地方最容易被看到的奧托·瓦格納作品有兩處,都在卡爾廣場附近。一個是卡爾廣場地鐵站的出口,另一個是納什市場旁邊的三棟雕花描金的漂亮公寓樓。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