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著說,不知道對不對

回答: 麻煩問一下:咪嗚2022-02-07 07:55:33

其實我頭疼的也是分辨文藝複興風格,因為文藝複興,新古典,都是刪繁就簡,複興古希臘羅馬的經典樣式,各自跟前一代的哥特和巴羅克/洛可可容易區分,可是這兩個隔代之間,我也說不太清楚。就我看的建築來說,起碼在天主教地區,文藝複興的大教堂,大穹頂的除了著名的幾處,象聖母百花,梵蒂岡聖彼得,似乎不多,因為那個時代做大穹頂還是尖端技術,聖母百花大教堂剛剛重新發現,很稀罕。不像巴羅克和新古典,幾乎是個建築都有個大圓頂。用三角門楣的也沒有新古典那麽多,因為新古典幾乎完全仿希臘神廟。拱形柱廊是文藝複興風格建築的標誌,新古典用的少,多用列柱,不用拱券結構,因為新古典刻意模仿希臘,古希臘不用拱廊。最好分的,其實還是年代,知道這個建築是16世紀的還是19世紀的,最好分了 :-)

關於新藝術運動 Art Nouveau和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Art Nouveau算是對新古典的背離,比新古典晚,在德語區有另一個名字,分離主義運動sessession。我在萊茵河多瑙河那本書稿裏,寫維也納分離派藝術那一節描述得比較詳細。布拉格的市政廳等一大批建築,Mucha的畫,還有美國的Tiffany台燈,巴塞羅那的高迪,奧地利的畫家克裏姆特,建築師奧托瓦格納,都是新藝術運動。引一段我自己的書稿

“今天我們提到維也納分離派作品,是指特定的一種繪畫和建築風格,它算是世界範圍內“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分支。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是法文,Nouveau就是新的意思,它的裝飾性很強,而且不喜歡用直線,喜歡取法於圓圓彎曲的自然界的線條,就算建築物也要避免直線。這種風格,明顯是對19世紀占統治地位的新古典主義的反動。新古典主義摒棄掉洛可可風格的柔靡和複雜,在建築上複興了古希臘神廟建築的三角門楣和立柱,在繪畫、家具等室內裝飾方麵,強調複興古希臘的簡潔,線條硬朗,輪廓明晰。可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潮流再來一個反複,“新藝術運動”最有名的幾個例子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隻是不知道它們屬於這種風格而已:一個例子是巴塞羅那的高迪的建築。你看聖家教堂、米拉之家這些經典的高迪建築,哪有一條直線?除了曲線以外,高迪還講求裝飾繁複的效果,和建築物的寓意,比如聖家教堂正立麵密密麻麻的雕塑,還有巴特羅之家整棟房子做成聖喬治殺龍的寓意。另一個20世紀初新藝術運動的例子,是美國的珠寶家具公司蒂芬妮。蒂芬妮最著名的設計是彩色玻璃台燈罩,你看那些藍綠色拚鑲玻璃製成的台燈和玻璃製品、玻璃窗,哪有一處直線條?而且色彩和圖案相當複雜,裝飾感十足。“新藝術運動”在奧地利的表現,就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作品。在德國和北歐被稱作青年運動。在我看來,新藝術運動青睞的那些曲折的花葉枝條裝飾圖案,類似於150年前洛可可的室內裝飾藝術。換句話說,藝術的潮流又流行回來了。怪不得我覺得自己還能看得懂,甚至喜歡克裏姆特的繪畫!“

裝飾藝術風格隻比新藝術晚十來年,又推崇直線條了,尤其是建築外立麵方方正正的,垂直的線條,大概在19-20世紀之交到1920年代最流行,你看大偵探波洛探案的電視劇裏,他喜歡自己住的倫敦的公寓樓,理由是方方正正的,全是直線直角。那就是Art Deco風格。我以前寫天津五大道的小洋樓建築,大多數也是。藝術裝飾風格跟1930年代開始的包豪斯風格的區別,是藝術裝飾風格在垂直線條之外,多用裝飾性的現代雕塑。包豪斯主張形式為功能服務,這些裝飾性的零碎都是廢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