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稿因為寫多瑙河沿岸全線,埃斯泰爾戈姆和瓦茨Vac也有所涉及。這是當時的遊記

來源: 顧劍 2021-10-10 12:23:1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187 bytes)

匈牙利建國的前三百年,首都在多瑙河畔的埃斯泰爾戈姆(Esztergom)。

多瑙河在進入匈牙利最初那150多公裏河道仍然是從西向東流淌,先經過右岸的吉爾城。吉爾本身離開南岸有一點距離,並不直接位於河岸。這裏在16-17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哈布斯堡帝國來回拉鋸的時代,是一處著名的要塞,因為在潘諾尼亞地區的奧匈邊境附近,古代地勢低平,遍布湖泊沼澤,吉爾要塞占據沼澤地中間地勢較高之處,是附近幾條大道的交匯點。守住這裏就支撐住了多瑙河以南奧匈邊境的整條防線。1683年維也納圍城戰之前,區區數百名奧軍守在這裏,土耳其大軍人數縱有十萬之眾,但在要塞周圍有限的開闊地發揮不出兵力優勢,在向維也納突擊的過程中沒能拿下吉爾。雖說土耳其大軍為了快速突擊維也納,還是能繞過吉爾繼續推進,但後勤供應始終受到極大影響,後來圍城戰失敗,土軍退兵途中在這裏也遇到了極大麻煩。

在吉爾要塞以東90公裏,多瑙河下遊的右岸,是匈牙利古都埃斯泰爾戈姆。從維也納順流而下行船至此,遊客一定不會錯過右手邊山頂上巨大的圓頂教堂,還有教堂邊山坡上沐浴在陽光下熠熠發光的紅屋頂城堡工事。埃斯泰爾戈姆應該算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但就旅遊資源來說,在匈牙利絕對是一座大城。城堡山下的老城分為兩片,絕大部分在山的上遊方向,另外城堡山腳下到河岸之間的這一小條,被稱為“水城”,古代是在山上主教區跟王宮城堡裏麵工作的臣工們聚居之所。

山頂教堂氣勢恢宏,它的巨大圓頂跟柱廊,從河對岸遠處就能分辨清楚。教堂的牆是灰黃色的,裝飾很少,樸素簡潔,背向河麵的希臘神廟式主入口,一望而知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流行的新古典風格。的確如此,這座教堂19世紀才修建,1869年教堂完全落成的祝聖典禮上,李斯特還為它寫過彌撒音樂。但其實山頂的大教堂已經是幾毀幾建,曆經戰火。早在972年埃斯泰爾戈姆成為匈牙利王都以後,曆代匈牙利國王大多數在這裏加冕。當然,最早的一次,是公元1000年元旦,聖斯蒂芬國王的加冕禮。傳說那次加冕是由時任教皇西爾韋斯特二世派出特使,專程送來聖斯蒂芬王冠,為國王加冕,所以聖斯蒂芬王冠此後成為曆代匈牙利君主必須擁有的,國家權力的象征,是匈牙利最神聖的物品,今天放在布達佩斯議會大廈大圓頂正下方供人瞻仰。但公元1000年加冕就用到了聖斯蒂芬王冠,這也隻是一個傳說而已,真實性存疑,另一種說法認為聖斯蒂芬冠其實是1070年代在君士坦丁堡製作,由拜占庭皇帝交給當時的匈牙利國王吉薩一世,還有一種說法是12世紀末貝拉三世國王製作的。

無論如何,聖斯蒂芬國王加冕以後,匈牙利曆史在新千年開啟了全新的篇章。他本人打破兄終弟及的草原民族政治傳統,是長子繼承製的受益者,上台以後在全國強製基督教化,改用拉丁字母書寫馬紮爾語言。所以今天的匈牙利語雖然用拉丁字母拚寫,但語言本身屬於烏拉爾語係,無論語法還是單詞發音規則,跟周圍其他國家區別非常大,尤其是歐洲人先名後姓,而匈牙利人先姓後名,這一點和亞洲相同。聖斯蒂芬國王著手把匈牙利改革成一個歐洲式的封建國家,分封伯爵領地。此後匈牙利在12-13世紀的曆代國王都是阿帕德的子孫,所以稱為阿帕德王朝。1102年,匈牙利征服克羅地亞王國,匈牙利國王兼任克羅地亞國王,而且此後世襲了八百年,身兼兩個國王的卡洛曼一世不在埃斯泰爾戈姆,而在貝爾格萊德加冕。1172年到1192年在位的貝拉三世國王強大而富有,因為匈牙利不僅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合農業生產,而且富有各種礦物,尤其是生產白銀。貝拉三世所處的歐洲第三次十字軍時期,匈牙利的國庫收入超過了法國,征服了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令塞爾維亞稱臣,換句話說,也就是打擊了巴爾幹地區拜占庭帝國的力量,為羅馬天主教擴充了地盤。當然,這跟當時拜占庭帝國本身麵對塞爾柱突厥入侵,形勢內憂外患有關係。稍後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甚至占領了君士坦丁堡本身。1205-35年在位的安德魯二世國王集結了3萬大軍參加1217年的第5次十字軍。1222年他在國內頒布一份金券詔書,是匈牙利的憲法,也是歐洲大陸上第一部限製王權的憲法,隻比英國的失地王約翰簽署《大憲章》晚了7年。安德魯二世的金券詔書規定王權附屬於王冠所體現的國家,貴族有極大的特權,和國王分享國家統治權。它的副作用就是開啟了此後幾百年匈牙利貴族目無朝廷,中央政權軟弱無力的弊端。總體來說,這兩百多年是匈牙利曆史上極其強盛的時代,以1235年加冕的貝拉四世最初幾年為頂點。但1241年蒙古帝國拔都西征,匈牙利軍隊麵對拔都汗的大軍,在莫西(Mohi)戰役大敗,貝拉四世從戰場上逃跑,人民遭到屠殺,但蒙軍沒帶攻城設備,無法占領城防堅固的埃斯泰爾戈姆,而且很快就因為窩闊台大汗去世而撤軍。此後貝拉四世在全國大舉建設石頭城堡和城牆,防止蒙軍卷土重來。貝拉四世把宮廷從埃斯泰爾戈姆遷到布達,埃斯泰爾戈姆結束了作為匈牙利首都的曆史。

在今天的埃斯泰爾戈姆城堡山上,臨河那一側還能看到很多古代城牆的痕跡,也許並沒有貝拉四世所在的13世紀那麽古老,但也足以令人緬懷起中古時代埃斯泰爾戈姆作為首都,扼住多瑙河咽喉的榮光。跟山頂體量巨大的教堂相比,城堡山不算高,步行上山也不會很累,汽車可以沿著石子路一直開到大教堂門前。灰白兩色的大教堂外部雖然樸素,內部是用大理石裝飾的,看上去更象巴羅克風格。兩側的禮拜堂和教堂法器室供奉著很多金銀製的聖物匣,匈牙利曆代基督教聖人的很多遺骨遺物在裏麵,這些聖物匣的雕工非常精致。

從山頂大教堂可以俯瞰城市和多瑙河。在上遊方向有一座鐵路橋橫跨河麵,那座橋也是埃斯泰爾戈姆城的象征之一,19世紀末弗蘭茨-約瑟夫皇帝統治時期修建,用皇帝和伊麗莎白皇後的第四個孩子,瑪麗亞-瓦勒裏婭公主的名字命名。河對岸是斯洛伐克。但是一次大戰以後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跟匈牙利的關係一直不好,因為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兩大主體之一,而捷克斯洛伐克、克羅地亞、羅馬尼亞都和匈牙利有領土糾紛,大部分是帝國時代的遺留問題。所以1945年德軍撤退炸斷了瑪麗亞-瓦勒裏婭橋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雖然同屬華約集團,但始終互有敵意,不修這座橋。直到2001年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是歐盟成員國以後才重新建好這座橋。這一座橋的興建、廢棄、修複,可以具體而微地反映出東歐這些國家和民族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關係。

大教堂側麵是古代的王宮城堡,看起來好像是教堂的附屬建築,實際上占地麵積很大,大部分建在比山頂低一點的山坡上麵。貝拉四世遷都去布達以後,這裏留給了埃斯泰爾戈姆的大主教。雖然不再是都城,這座城市仍舊是全國的宗教中心,因為埃斯泰爾戈姆總主教仍舊是王國境內的首席神職人員,統領全國各個主教區,保留著給曆代國王和女王加冕的權力。14世紀早期阿帕德王朝絕嗣,開始由貴族選舉國王,雖然也經過相路易一世(匈牙利語叫拉約什一世,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名字發音不同,譯成中文也就不一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德文的卡爾、英文的查理、西班牙文的卡洛斯,其實都是同一個名字。路易是法文,德文裏叫做路德維希,匈牙利文叫做拉約什。既然是匈牙利國王,我們在這裏就用拉約什這個名號)、烏鴉王馬加什這樣強大的國王,但大多數國王都會為了選舉而削弱王室權力賄賂貴族,在歐洲曆史上,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就是這麽毀掉的,匈牙利也不例外。直到16世紀,土耳其大軍在莫哈赤戰役毀滅了匈牙利王國的軍隊,國王陣亡,蘇丹蘇萊曼大帝幾乎占領匈牙利全境,哈布斯堡皇室接手匈牙利的殘山剩水,埃斯泰爾戈姆就成為哈布斯堡帝國和土耳其帝國反複爭奪的邊塞,無論哪一方想要順流而下或者逆流而上,埃斯泰爾戈姆都是扼住多瑙河的要點,所以城市曆史上幾毀幾建,這座城堡到近代已經殘破不堪,幾乎完全掩埋在地下。二次大戰以後開始發掘城堡,所以今天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拱門、塔樓、建築物都是中世紀的遺物,大多數是羅曼建築風格時期王宮的原物,看上去比19世紀重建的大教堂更古老。這裏現在是屬於匈牙利國家博物館體係下的城堡博物館。

從山頂大教堂俯瞰的另一麵是紅色屋頂的埃斯泰爾戈姆舊城。全城的古代建築風貌保存得很好,雖然沒有布達佩斯那麽華麗,但還是有很多新古典跟巴羅克式的建築,還有很多石子路,感覺舊舊的,曆史感十足。市政廳在上遊方向,離開瑪麗亞-瓦勒裏婭大橋不遠,它本身看上去是一座低矮但是很長的兩層樓黃色新古典式建築,入口大門上方刻著城市的徽記,側麵還有一座噴泉。市政廳麵對的廣場叫做塞切尼廣場,廣場正中有三根柱子的高大紀念碑象征基督教的三位一體。廣場四周的建築大多是巴羅克時代留下來的,倒是比市政廳更耐看。

從古都埃斯泰爾戈姆順流向東40公裏,來到多瑙河拐彎處,河流在這裏受到喀爾巴阡山脈的阻擋,從東西向轉為向正南方向流去。瓦茨城就在這個大轉彎的外角,河流的左岸。從這裏往南35公裏就是首都布達佩斯,瓦茨城本身已經屬於佩斯郡,所以夏天很多布達佩斯的居民會當天往返瓦茨,把這裏作為周末度假的去處。這裏感覺上比埃斯泰爾戈姆更小一點,實際上人口比埃斯泰爾戈姆多,感覺小是因為沒有那麽多的紀念碑式建築,市中心的風格很統一,大多數古老建築都是巴羅克風格的,比喧鬧的布達佩斯安靜,稍顯沉悶。全城主要的兩處景點都在18世紀瑪麗亞-泰蕾莎女皇時代建成,這是因為在土耳其帝國占領匈牙利大半國土的時期,瓦茨屬於土耳其占領區,到維也納圍城戰之後的1684年才被奧軍解放,隨後開始大興土木搞重建。瓦茨主教座堂建成於1770年代,作為巴羅克建築顯得非常低調樸素,外觀的兩座鍾塔方方正正的,內部用淺黃和白色,顯得很幹淨明亮,裝飾不複雜,也隻有從聖壇上方的天頂壁畫能看出典型的巴羅克風格來。城北河邊進城大道上的凱旋門也不寬,並沒有很多裝飾性的雕刻,比新古典式建築還要樸素。門楣正上方用拉丁文鐫刻著好幾行銘文,雖然我看不懂,但是銘文最後的羅馬數字記年MDCCLXIV我還是看懂了:M是1千,D是500,兩個C各是100,LX是50+10,IV是5-1,合起來是1764年,正好符合迎接瑪麗婭-泰蕾莎女皇駕臨瓦茨這個時代背景。瓦茨城還有一處舊城牆很有意思:中世紀的石製圓塔和半堵石牆被整合進後來建造的公寓樓裏,用色鮮豔的近代房子和暗沉的中世紀石牆形成鮮明對比。

所有跟帖: 

讚顧俠!也就你不但知道Esztergom還知道Vac -laoyangdelp- 給 laoyangdelp 發送悄悄話 laoyangdelp 的博客首頁 (53 bytes) () 10/10/2021 postreply 12:45:16

你發現 Esztergom 的主教堂那幅主祭台的聖母升天 -安娜晴天- 給 安娜晴天 發送悄悄話 安娜晴天 的博客首頁 (41 bytes) () 10/12/2021 postreply 13:41:51

很像 -laoyangdelp- 給 laoyangdelp 發送悄悄話 laoyangdelp 的博客首頁 (65 bytes) () 10/14/2021 postreply 19:33: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