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貴州 8 西江千戶苗寨(上)那山,那水,那人,那吊腳樓

來源: 林間溪 2021-05-07 21:21: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206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林間溪 ] 在 2021-05-07 21:25:4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縣,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山寨相連成片,是國內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這裏完整保持著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將這裏的原生態文化介紹給世界,讓人們認識和了解苗族漫長的曆史和發展。相傳苗族人是蚩尤的後代。上古時期蚩尤的九黎部落與炎帝、黃帝大戰,蚩尤在逐鹿被擊敗擒殺。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徙,他們放棄黃河中下遊地區退回到長江中下遊平原。在後來的曆史長河中,他們又被多次迫遷徙,最後定居在荒涼的西南地區。在數次大遷徙中,苗族分化成許多不同的分支,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先後到達貴州榕江。西氏族到達西江時,這裏已有苗族賞氏族居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討”,即西氏族向賞氏族討要來的地方,西江由此得名。後來,又有其他苗族分支遷來,形成以西氏族為主的苗族融合體。西氏族在西江定居已有上千年的曆史,根據《林蔭記》中記錄的西江苗族子連父名的世係譜,生活在西江苗人是蚩尤的直係後代。西江千戶苗寨像一座露天博物館,來到西江可以了解苗族傳統文化,觀看苗族的歌舞,以及欣賞苗族銀飾精湛的工藝。西江無疑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但是近年來過度的旅遊消費使得這個本來古樸原始的村寨變得嘈雜、喧囂,充滿商業氣息,我不禁感歎一聲,可惜了這麽美麗的地方。

西江苗寨由10多個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連成片,整個山頭布滿高高低低層層疊疊的吊腳樓   

驅車來到西江,景點大門外的廣場上聚集了無數的遊客,拉生意的客棧老板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我們的車剛一停下,馬上有人過來拉客。汽車是不能進寨的,我們談好價錢,停好車跟著老板進寨。我們是下午近黃昏時到達的,當時隻覺得到處是人,吵吵鬧鬧亂哄哄的。第二天上午離開,同樣的地方卻是另一幅景象。景點大門廣場上,漂亮的苗家姑娘排成兩行,載歌載舞歡迎遠方的客人。中央擺著一張張桌子,上麵放著酒壇和酒碗,這是苗人歡迎遠方客人的儀式:攔門酒。攔門酒是苗族人古老的迎賓習俗,客人到來先喝一碗攔門酒才能進寨。攔門酒一共十二道,每道都有不同的講究與祝福。雖說米酒甜甜的度數並不高,但12道喝下來也扛不住。現在攔門酒隻是一種歡迎儀式,遊客可選擇喝不喝,或者隻喝其中幾道。喝過攔門酒,通過景點大門,行走大約1.5公裏來到真正的山寨門前。寨門前又是一隻迎賓隊伍,當地苗人隨著蘆笙樂曲輕輕扭動身子。雖說是迎賓,卻半點熱情也沒有。大約是因為每天如此這般,熱情已被消磨殆盡。又可能是怕曬黑,許多人手裏拿著傘,不得不令人質疑他們的敬業精神。

景點大門前迎賓隊伍載歌載舞          

最濃重的迎賓儀式:攔門酒           

盡管度數不高,但十二道喝下來也夠嗆,但還是有不少年輕人願意一試    

來到寨門前,又是一支迎賓隊伍                                                      

走進寨門,一條細細的河流蜿蜒曲折穿寨而過,河岸兩邊的民居已經改造成商業用房,充斥著客棧、商店、餐館,街邊的遊人絡繹不絕、接踵比肩。雖說太過吵鬧,但村寨還是美麗的。我們沿著白水河向前走,很快來到下榻的客棧。老板將我們交代給老板娘後,又急匆匆趕回寨外停車場繼續拉客。我們放下行李簡單梳洗一下便下樓吃飯。問問老板娘哪裏有好吃的,老板娘指指河邊,小吃街的夜市馬上就要開始。按照老板娘所指的方向,我們很快找到小吃街,一個個攤位上各種小吃琳琅滿目。有烤串、冰粉、毛豆腐、苗家秘製鹵豬蹄、熏香腸、五色米、竹筒飯、水果等等。

第一次見到這幾種水果,買回去嚐嚐,味道並不怎樣      

西江千戶苗寨所在地形為典型河流穀地,清澈見底的白水河穿寨而過,苗寨的主體建造於河流東北側的山坡地上。千百年來,西江苗人在這裏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山坡上開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農耕文化與田園風光。山頂的觀景台是俯瞰整個苗寨的最佳位置,每一個來西江的人都會上去看看,並且不僅要上去,還要至少上去兩次。白天和晚上各一次,所看到的景色完全不同。白天,鬱鬱蔥蔥的山坡上,鱗次櫛比層層疊疊的吊腳樓遍布山間。夜晚,萬家燈火平地而起,與天空的點點星光交相輝映。我們吃完晚飯,順著河流慢慢散步,不一會兒便來到寨子盡頭。乘坐觀光車上山,登上山頂來到觀景台。天色漸漸暗下來,千家萬戶亮起了燈,一時間燈光燦爛,這就是著名的西江千戶燈夜景。觀景台上擠滿了遊人十分熱鬧,有的欣賞夜景,有的穿著苗人的服裝拍照。我們向對麵山頭看去,千百盞燈火從苗家吊腳樓裏映射出來,星星點點,勾勒出整個苗寨的輪廓。很難相信這偏遠大山裏的寨子,竟有如此燈火通明的震撼景象。清晨再次來到觀景台,薄霧籠罩著苗寨,第一縷陽光將木頭房子渡成金色。炊煙嫋嫋升起,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雖說苗寨的夜景十分迷人,但看慣了到處燈火燦爛的我並不十分稀奇,依我看來還是白天的苗寨更加美麗。密密麻麻的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占滿了對麵的整個山頭,十分壯觀。其實早晨上山並不是最好時候,因為是逆光,很難拍出漂亮的照片。然而我們沒有時間下午第三次上來了,盡可能多看看吧,把美景珍藏在心底。

千家燈火點亮了整個山頭,這就是著名的西江苗寨夜景

白天的景色更加壯觀,吊腳樓層層疊疊鱗次櫛比布滿整個山頭

觀景台永遠是人最多的地方            

穿著苗族服裝拍照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不甘落後。在少數民族風景區穿著民族服裝拍照的人比比皆是,但幾乎都是女性,男的真不多見。這幾位是我全部少數民族之旅中唯一看到的,不由佩服他們心態年輕,生活有活力。

觀景台的腳下是寨子的盡頭,這裏是一片田園風光,青山、梯田、吊腳樓、水田,層次分明交相呼應。看看水田裏長出的青青的綠苗,我感到奇怪,問問身邊的老鄉,為何這個季節還會插秧。老鄉告訴我,那可不是新插的秧苗。田地裏的稻子早已收割,由於地裏一直有水,留在地裏的稻茬上又長出來青青的嫩苗。仔細一看,可不是嗎,短短的稻茬依然可見。老鄉說,這些嫩苗是長不大的,到冬天它們會死去,腐爛後便成為明年春耕的肥料。

村寨盡頭的田園風光                                                                     

我們沿著河邊慢慢走慢慢看,白水河靜靜流淌,平靜的水麵,將兩岸的吊腳樓倒映。吊腳樓是苗族民居的主要形式,一般為三層穿鬥式歇山頂結構,隨著地形分平地和斜坡吊腳樓兩大類,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河麵上橫跨著風雨橋,為了遮風避雨,苗族人的橋上蓋有屋頂,因而得名風雨橋。寨中有6座風雨橋,還有幾座矮矮淺淺的,用木頭或石塊平鋪的棧橋,將白水河兩岸連接起來。河邊有老人逗鳥,水中野鴨自由自在。許多人穿著漂亮的苗族服裝擺著各種姿勢,以山、以水、以吊腳樓、以風雨橋為背景,留下美好的記憶。

清清的河水、淺淺的棧橋、高高的吊腳樓、綠綠的青山,交相呼應相得益彰

離開河邊我們來到主街上,街道幹幹淨淨整整齊齊,街麵的商鋪排列成行鱗次櫛比。

主街上不時有小巷伸展出去,曲曲折折蜿蜒向上,通往山上的民居      

寨中心的廣場是當地人跳舞唱歌的地方

婦女們集中在廣場做針線。有一點很奇怪,我們在西江見到的當地人大多為婦女,不知男人們都去哪了

撿垃圾的婦女,正是有了他們,才能保證在如此眾多遊客的情況下,小鎮還能保持幹淨

寨裏不時可以看見婦女販賣小銀飾品的小攤 

帶孫子的老太                                                                         

賣糍粑的婦女,小攤旁還有一個石臼,她邊舂邊做邊賣,遊人也可體驗一把自己打糍粑

無論哪裏,女人總是愛美的                  

餐館門前,苗族姑娘舉著酒碗等待上門的客人

好漂亮的小姑娘,不過她可不是苗人,媽媽正在給她拍照,順便也給我當了一回小model

趕往寨門的迎賓表演隊的婦女們   

這位婦女向我們展現她的頭飾                                                            

未完待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挺酷。現在交通發達,獵奇式的旅遊業,給這些偏僻的鄉村,帶來很多實惠。 坐在家門口就能脫貧致富。 很好 -多城老農- 給 多城老農 發送悄悄話 多城老農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8/2021 postreply 16:20: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